讀懂尹建莉這些金句,培養自覺、自信、自律的孩子,真的很簡單

尹建莉父母學堂 發佈 2021-10-18T19:57:41+00:00

尹建莉老師主編《愛與自由:尹建莉父母學堂2022年教育日曆》這本由尹建莉老師主編的家庭教育枕邊書,誠摯推薦給大家!它是一部永不過時的教育日曆書,任何時候翻開,閱讀任何一頁,都能極大加持你和孩子!翻開《愛與自由》中任意一篇,每一句話都包含著教育的真諦,加持孩子成長的每一步。


尹建莉老師主編

《愛與自由:尹建莉父母學堂2022年教育日曆》


這本由尹建莉老師主編的家庭教育枕邊書,誠摯推薦給大家!



它是一部永不過時的教育日曆書,任何時候翻開,閱讀任何一頁,都能極大加持你和孩子!翻開《愛與自由》中任意一篇,每一句話都包含著教育的真諦,加持孩子成長的每一步。

跟去年《教育的常識》日曆書相比,簡短的箴言,變成了接地氣的文章,裡面有教育金句,更有具體的講述與解決辦法,讓你真正讀懂學會,每天都獲得一次認知的刷新。


尹老師用精闢又通俗的教育金句,斧正部分家長走入誤區的認知,還提供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



日曆中不僅有尹老師的教育理念與故事,還薈萃了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箴言。


有家長的典型提問與回復,有家長講述育子經歷的現身說法……


翻開任意一頁,每一句話都飽含著教育的真諦,恰到好處地戳到你心裡一直以來最迷茫、最困惑的地方,然後豁然開朗。




這世上的一切都有因果,育兒也一樣。


正如尹建莉老師所說:


「育兒簡直就是世間最典型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事件。」


「成人在孩子小時候給了他多少幸福,他將來就讓你有多幸福;給了他多少快樂,他將來就會帶給你多少快樂。


同樣,在孩子幼小時你給他多少不快樂,他長大後就會還給你多少不痛快;你對他的心理有多麼不在意,他就讓你的心理面臨多少崩潰——這些還報,不僅對等,甚至是幾倍。」


一個10歲孩子的媽媽麗君,在接受心理輔導時說:

「我兒子10歲了,已經有將近一年不上學了,這對於我們家來說是一件特別特別大的事兒,為這件事我們全家都崩潰了!」


其實那個不上學的兒子是個小天才,不僅計算能力很強,動手能力也非常強,比如家裡什麼東西壞了,修一修還拿到淘寶去賣,也會賺錢……但這孩子就是一個不去學校上學。


孩子媽媽最大的一個困惑是:孩子IQ很高,但她就強烈地覺得,她孩子應該跟別人孩子是一樣的,不用比別的孩子強。


總之,一說她孩子是天才,他媽就快崩潰了,心裏面特別特別難過。


這要追溯到媽媽的原生家庭,在媽媽的原生家庭里被灌輸的就是:一直覺得別人的看法或想法高於一切。


媽媽有了孩子後,對孩子的教育和她小時候的教育如出一轍。


拿老師的話當聖旨一樣,特別在意別人,尤其是老師的看法。老師說孩子的字寫得不好,就讓孩子一遍遍的寫,結果孩子晚上回來開始做噩夢,都在哭,說媽媽我不要寫字、不要寫字……


最後就堅決不上學了。


教育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給孩子種下的是什麼?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充足的愛和自由,然而他們給孩子的卻是過多的管制和繁瑣的規矩。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開朗、自信、有創造力,然而他們卻教給了孩子過多的謹小慎微和唯唯諾諾。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心態平和、淡定寬容,然而他們卻傳遞給了孩子過多的焦慮和壞脾氣。



自由滋生自覺,欣賞產生自信,信任培養自律,寬容營建自尊;

控制就是誘惑,擔心就是詛咒,嚴厲就是削弱,嘮叨就是扭曲。


和孩子相處中,輸入多少前者,就收穫多少後者。


真誠的希望每一位家長都靜下心來想一想:


你帶給孩子的究竟是什麼?你究竟給孩子做了什麼榜樣?

毫無疑問,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快樂?那什麼樣的孩子才是真正幸福快樂的孩子呢?怎樣才能讓孩子獲得幸福快樂呢?


尹建莉老師這樣說:

真正幸福快樂的孩子,是那些真正獲得了自由的孩子。他在生活中獲得了尊重,所以他學會了尊重,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他在生活中體味了寬容,他做事就不會小肚雞腸、頤指氣使、心胸狹隘;他在生活中很少受到干涉,所以他拒絕干涉,不要別人干涉,也不去干涉別人;他被當作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他就獲得了把控自己的力量,不被壞習慣操縱,有力量選擇健康的東西。


負面思維太重了,會吸引負能量。內心自信的孩子自帶正能量。家長不欺負孩子,孩子就不會受到欺負。給孩子愛和自由,這是最好的防護裝備。


聽過這則童話嗎?


一個孩子被不小心碰傷,一夥兒生意人在他的傷口上繡花,然後向世界展示:看!多麼精美的圖案、細密的針腳、無比費心費力,對孩子是真有愛,讓人感動。


然而沒有人在意孩子被迫忍受的一針又一針的疼痛,痛到麻木……在一片感動聲里,孩子的心被永遠封印在那帶有美麗繡花圖案的皮囊里。


有多少父母,在有意無意地做著上面那些「生意人」對孩子做的事?


他們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為了你以後獲得自由,現在就要犧牲你玩耍的自由來學習,應付考試;


為了你以後免受別人的嘮叨和管制,你現在就要忍受我的嘮叨和管制……


試想從來沒有獲得過自由的孩子,長大後又怎麼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什麼呢?


從小生活在嘮叨和管制中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會成為暴力教育的追隨者。



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可以說是家長們最喜歡用的三個教育方法了。


然而,你是不是也發現了,這三個方法對孩子基本不會起到什麼作用,往往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


許多家長喜歡給孩子「講道理」,事實上這並不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


大事小事都要告訴孩子如何做,以道理壓人,或強迫孩子接受一個「道理」,這都是在使蠻力,是思維懶惰和粗糙的表現,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問題之扣越系越緊,越系越難解。


凡事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寬容、做榜樣是上策。


法國思想家盧梭說過,三種對孩子無益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糖果、遊戲對孩子有天然的吸引力。有天然的吸引力,說明孩子需要。


孩子的需要被滿足了,這個需要就會是愛好和生命的享受。管得多了,需要就變成「癮」,就成病態了。


一切不耐煩的、嚴厲的、威嚇的、貶損的、失望的話語都帶著苦味,會損傷孩子的元氣。


兒童需要糖,生理如此心理也如此,所以要對孩子「甜言蜜語」。


「婆心」則是在「苦口」之上又加了一層居高臨下的不平等。


所謂「勸導」,不過是其中一方利用地位或身份優勢,企圖指導和控制另一方而已,所以這樣的溝通和交談只能讓說話的一方占盡優越感,聽話的一方充滿壓抑,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是在沉默中滅亡。


苦口婆心的教導一點都不值得讚揚,它耗費了雙方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對於問題的解決卻沒什麼建設性。


不去要求孩子,凡事讓他自己做主,總是看見他的好,忽略他的「問題」,他就不會得焦慮症;同樣像對孩子一樣對自己,就能緩解自己的焦慮。


遇到事情讓孩子自己決定,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會很有主見。


家裡給孩子定規矩太多太細,就是把孩子關進了心智囚牢。孩子忙於上各種課外班而沒自由支配的時間,就是把孩子的理想藍圖一點點擦去。凡事都要告知孩子應該怎麼做而見不得他犯錯誤,就是把孩子的自主意識一點點搗碎。


給孩子真正的自由,就是給了他馳騁的大地和翱翔的藍天。給他愛和快樂,就是為他的心靈田野灑下了陽光和雨露。


凡事讓孩子自己選擇,且願意接納他的一切過失,就是在培養一個內在獨立、有能力的人。



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家長自己要成長。


奧地利教育家魯道夫·斯坦納說:

「真正影響孩子的是,你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所有的教育其實都是自我教育,孩子在環境中教育他自己。


身為父母、老師,我們只是孩子環境中的一部分,我們必須儘可能讓自己成為最好的環境,耐心喚醒兒童的觀念及感受,喚醒那些必定會發芽、成長的靈魂。」


所以,如果你暫時還不知道教育孩子的具體做法,就先做好你自己就好了。


家長如何自我教育呢?


請從你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分「痛苦」「不安」「煩惱」「焦慮」的負面情緒開始,這些都是你學會「愛自己」的切入點。


怎麼才算愛自己呢?如果你認為是做些平時捨不得或不敢做的事,可不能算哦!



每個取悅自己的行動如果總是尾隨一個不安,心底升起一縷自責,那你對自己所謂的愛只不過是打一巴掌揉三揉,表面上在愛,心底深處還在自我攻擊。


消費和節儉並不對立,重要的是要為愛自己買單,不為虛榮掏錢。某個東西(品牌)即使沒有人識得,也願意買,那就是真愛了,即使多花點錢也不必心疼。


愛自己在技術層面的操作,就是少用腦、多用心,尊重感覺



沒有一件事情是差的,當下想做的就是最好的。


我們應該重新詮釋「任性」這個詞。


任性不是胡作非為,而是最大化地尊重自己的天性和感覺。人若不從每件事上尊重自己的感受,完全被外界和他人左右,就是在不斷欺負自己。


任性和墮落是一個人對自己完全相反的兩種態度,是呵護和放棄的區別,黑白分明,水火不容。


每一樣事物都是從年輕時開始,經由時間的投資慢慢變現的。不管你是什麼樣的起點,只要從現在開始愛自己,都是不遲的!


家長們一定很關心,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愛上閱讀,以及在孩子的學習等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不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於這些,書中都有專門的章節闡釋,尹老師都一一給出了答案,可以說是金句頻頻,在這裡先給大家列舉一些金句,讓大家窺一斑而知全貌。


·尹建莉老師教育金句·


世上沒有哪個兒童注意力不集中,關鍵看他願意注意什麼。


閱讀貧乏的人,往往是語言貧乏的人,同時也是思維貧乏的人。


零到七歲是兒童閱讀啟蒙教育的黃金期。


在課外閱讀上,要求孩子一字一句地讀是不對的。


藉助書籍,每個人都能獲得清晰的思考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


最好的啟蒙教育是陪伴和閱讀。


給孩子讀故事,應該把注意力放到故事上,讀字只是順便而為。


懶惰與過度勤奮都不可取。


做錯也是一種作業設計要素。


要培養孩子的競爭力,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興趣和自信。


假期到底怎麼過?答:成年人的假期怎麼過,孩子的假期就怎麼過。


「我可以原諒你因為不會而丟分,但不能原諒你因為馬虎而丟分」——請想一下此邏輯的荒唐。


孩子每做一件事,不要總有一句指導性的話跟上。


用期許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那些「闖禍」行為。


家長天天在喝水吃飯上特別用心的,孩子反而身體比較弱、愛生病。


拒絕錯誤就是阻礙成長。


這本日曆書採用布脊鎖線,硬殼裝幀。



內外封結合,外封高階映畫,質感舒適,內封特種紙裱殼,結實硬挺。


書脊處包細密的天然麻布,自然純粹,可180°平攤,利於翻閱和書寫,結實耐用不易損壞。



定製橙色絲帶,可以隨時標記讀過的位置。


整體設計精緻大氣、開本精巧,可珍藏、可贈至愛親朋。


家長們還可以買來送給孩子的老師,老師隨便多看進去一點,都是對教育和教學的加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