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南源村華麗蛻變為「興安鎮葡萄首富村」

桂林生活網 發佈 2021-10-18T21:03:33+00:00

正在採摘累累碩果的陳桂香女士,臉上樂開了花。記者文燁 攝  本報訊(記者文燁 通訊員蔣尚君  蔣新榮)「南源村的溫克葡萄,品相好,甜度高,耐貯存,銷路穩定,深受客戶喜愛!」10月14日下午,到興安鎮南源村收購葡萄的廖老闆告訴記者說。



  本報訊(記者文燁 通訊員蔣尚君  蔣新榮)「南源村的溫克葡萄,品相好,甜度高,耐貯存,銷路穩定,深受客戶喜愛!」10月14日下午,到興安鎮南源村收購葡萄的廖老闆告訴記者說。南源村黨總支在鄉村產業振興工作中,敢於吃螃蟹,帶領村民規模發展反季節溫克葡萄(提子)1006畝,現年總產值穩定在2000萬元左右,讓一個原來產業不發達、經濟不富裕的村委,華麗蛻變為「興安鎮葡萄首富村」!
  這是一個山環水繞的山間小盆地,一壟壟整齊排列的銀色葡萄棚架,在陽光的照射下不時反射著光芒;一幢幢別墅式的「葡萄樓」,在綠樹成蔭的村莊雨後春筍般崛起;村民開著一輛輛「葡萄車」,來到葡萄園採摘豐收果,灑下一陣陣歡聲笑語;在村口和田間地頭的一個個葡萄收購點,村民正在將一擔擔葡萄過秤裝車外銷;收穫滿滿的果農們,個個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這是記者10月14日下午在南源村委茨木頭等自然村欣賞到的一幅幅喜人的田園風光畫!
  記者來到一個葡萄園,發現一位中年婦女正在採摘葡萄。這個葡萄園管理得非常好,一串串像紫紅色寶石的葡萄在架子上「滾了龍」。記者一問,方知這婦女是該村婦聯主席陳桂香。她是南源村種植溫克葡萄的帶頭人之一,種有葡萄7畝,現年畝產5000-6000斤,畝產值有2萬元左右。「你真能幹,大發葡萄財!」記者說。正在採摘累累碩果的陳桂香女士,臉上樂開了花。

  這時,一位中年漢子挑著一擔籮筐要到附近的葡萄園摘葡萄,記者與他交談得知,他叫張勁松,是南源村委副主任、村總支組織委員,他是南源村發展葡萄產業第一帶頭人。他種有溫克葡萄9畝,現年純收入15萬元以上。
  產業振興路一波三折。南源村曾經的主打經濟作物為柑桔,後因黃龍病危害而廢棄,許多村民只好外出打工。2007年,為探索村上的產業振興之路,黨員張勁松和另外2名黨員,帶領9名村民自費到溶江鎮學習葡萄種植技術,先後引種了巨峰、維多利亞、青提、紅提等品種20來畝。但因氣候不適宜,這些葡萄的品相、價格和產量一直不穩定,畝產值很不理想,有的村民乾脆將葡萄砍了。後來嘗試發展百香果、獼猴桃產業也不理想。
  敢闖才會贏,實踐出真知。2010年,村民陳光正試種晚熟的溫克葡萄獲得成功,零售價格每斤6元左右,比早熟的巨峰葡萄價格高一倍以上。張勁松獲悉此情況後,如同發現了新大陸,當年便與多名黨員砍掉原來的葡萄品種,改種溫克葡萄10多畝進行實驗。經過精心管護,他們新種的溫克葡萄也結出了理想的果實,並賣出了好價錢。村黨總支經開會討論認為:反季節溫克葡萄非常適合南源的半山區小盆地氣候,上市正好趕上興安早、晚熟葡萄的空當,因此價格非常好,不愁銷路,決定發動群眾大面積推廣。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做給群眾看。村裡的黨員幹部帶頭擴種溫克葡萄7-12畝不等。身為黨員的村婦聯主席陳桂香,原與丈夫在興安縣城郊區國道邊開商店,為發展村裡的葡萄產業,她毅然放棄開店的穩定收入,回村以身作則種上了7畝溫克葡萄,在她的帶領下,村上許多留守婦女和貧困戶也加入到擴種溫克葡萄的隊伍中。預備黨員劉海科種植溫克葡萄12畝,年純收入近20萬元。殘疾人貧困戶劉冬林,在村黨員的引導下,種植溫克葡萄4畝多,年收入也有5萬多元。南源成為上規模的溫克葡萄生產基地後,每年有很多老闆來搶購葡萄,這裡的葡萄成了不愁嫁的「皇帝的女兒」。
  今天澆灌一滴水,明天收穫一片林。在村黨總支黨員幹部的帶領下,南源經過10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溫克葡萄產業品牌,並成為興安鎮種植葡萄面積最多和葡萄收入最高的村委,全村90%的村民通過種植溫克葡萄過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據統計,南源村委去年實現人均純收入17860元,其中葡萄的貢獻率在80%以上。南源這個原來不起眼的山間盆地,因溫克葡萄產業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聚寶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