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麻喇姑:康熙帝啟蒙女師,除夕喝洗澡水,享齡93歲,成清朝傳奇

楓落天下秋 發佈 2021-10-18T22:15:00+00:00

首先這名貌似「普通」的宮女已經九十五歲了,這個壽齡在生產力落後,平均年齡五十歲的封建時代基本可以說是神話了。

1705年也就是康熙四十四年,清廷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鮮的大事舉國譁然。

九月初七,康熙焦躁憤懣失落痛苦的向文武百官下達一道旨意,要為一名宮女舉辦一場隆重盛大規格堪比皇室的葬禮。


這名宮女是誰?為什麼讓威震四海的康熙帝如此費心勞神?這場超高規格的葬禮又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首先這名貌似「普通」的宮女已經九十五歲了,這個壽齡在生產力落後,平均年齡五十歲的封建時代基本可以說是神話了。只有極少數天賦異稟或者古籍傳說中的隱士仙人才能達到這個高壽。而如此的高的壽齡,也讓這名貌似「普通」的宮女經歷了天命、崇德、康熙等五個波瀾壯闊的王朝。


這個堪稱德高望重的普通「宮女」,不僅讓日理萬機的康熙帝親自擱置一切事務費心勞神的親自操辦她的葬禮儀式,甚至破格提升她的規格,讓她破例享受嬪妃之禮的待遇。


其次,甚為重視這件事的康熙帝為了讓文武百官和全國百姓看到自己的用心和重視程度,甚至還讓自己的皇子胤裪為她守靈,以彰顯她的恩寵。並在出殯的那天,除三名因為照顧皇太后而留在紫禁城的皇子外,整個康熙皇室可謂是傾巢而出,集體參加她的葬禮儀式。


史書滿載,清史繁複,能以宮女身份而享受帝王朝鮮如此厚禮的恐怕僅此一人而已。此人名為蘇麻喇姑,曾是孝莊文皇后的貼身隨行侍女,也是康熙讀蒙時的玩伴和啟蒙老師,而除此之外,少年人的幻象恐怕也曾在未冠時的康熙帝心裡停留過。


一、以主顯貴、以恩為榮


如果要說蘇麻喇姑的生平顯赫,那麼她的生前恩遇則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蘇麻喇姑的恩主是大名鼎鼎孝莊皇后,一個彪炳史冊的女強人。


孝莊是明萬曆四十一年生人,出生於蒙古科爾沁草原,父親是是當地草原上的勛貴。所以孝莊一出生,就註定跟普通的女孩命運不同。按照草原勛貴家族的慣例,當孩子成長到五六歲時,就要為他們挑選同齡的侍從玩伴。而孝莊的侍從玩伴,就是比孝莊約大一歲,一個名為蘇末兒的女孩。


蘇末兒是一個心思敏捷、性格沉穩的女孩。所以她在跟隨孝莊皇后不久後便得到了她的認可。而因為蘇末而蒙古名字的音譯太過於顯眼,意為草原上用毛製成的口袋,被同齡許多勛貴嬉戲。所以,後來蘇末乾脆改名為蘇麻喇,意為半大的口袋。而多年之後,由於蘇麻喇在宮中威望崇高,所以清廷上下為了顯示她的尊赫,給她的名諱多加了一個「姑」字,而從此,蘇麻喇姑的名諱便留在了史冊。


侍女出生卑微貧寒,在當時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能被貴族選為侍女,尤其是少主的同齡侍從玩伴,那是相當值得慶祝的喜事。所以,在站在孝莊皇后身邊的那一刻起,蘇麻喇姑便發誓要永遠跟隨她服侍她,永無二心。


如何她真摯的誓言一般,蘇麻喇姑做到了。


蘇麻喇姑是個聰慧的丫頭,所以她在跟隨孝莊時,憑藉自己過人的記憶力和理解力,很快就掌握了當時頂尖貴族才能掌握的特殊語言--滿語。而這為她以後在清廷立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孝莊皇后所在的博爾吉特氏是草原上最為尊貴的家族之一,據稱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後裔,在整個蒙古族內都享有最崇高的厚譽。所以在後金時期,努爾哈赤為了壯大自己的聲勢,在側面吸引明朝的注意力,積極主動的與孝莊所在的家族聯姻。


1625年,也就是清歷天命四年二月,孝莊帶著侍女蘇麻喇姑在兄長吳克善的護送下,千里迢迢的遠赴盛京,成為皇太極的女人,和她姑姑哲哲一同服侍這個之後會稱帝的男人。而當孝莊從側福晉晉封為孝莊後,清世祖福臨出生了。


軍旅勞頓,後宮危險,孝莊文皇從了科爾沁到盛京後,蘇麻喇姑便一直默默無聞的陪伴在孝莊身邊,無論遇到什麼危險,都堅定不移的支持著她。


二、出生寒微,心思別裁


後金天聰十年,皇太極為了響應部下號召以及形勢需要,宣布創立大清,建元崇德,改汗稱帝。


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讓這個遊牧民族建立的攻伐機器開始徹底向國家機器轉變。


因此從大金到大清,名諱轉變的同時,大清從上到下,從衣食住行到服飾舉止都要經受一次大的變革。


眾所周知,攻伐機器不比國家機器,前者一言不合簡單粗暴,沒有那麼多的講究。而後者則是一套完整的體系,說是繁文禮節一點也不為過,但是服飾樣式、質地、色澤、品列、頂戴等穿著上就大為考究。非是漢家飽學之士,耳濡目染漢家文化的人不能做出。


大清慣於馬背上打天下,對於這些繁褥東西不太祥究,所以這突然的轉變之下,一時間有些手足無措起來。


幸虧孝莊舉薦,蘇麻喇姑心思巧妙,又深通滿蒙文化,對漢家文化也有些心得。所以,一番思量之下,大清的開國服飾便交給了蘇麻喇姑來設計,避免了大清開國之後無衣可穿的尷尬局面。


《清史稿·卷一百零三》:


蘇麻喇姑,孝莊文皇后之侍女也,國初衣冠飾樣,皆其手制。


深知皇恩浩蕩,孝莊期望的蘇麻喇姑,積極學習,深化吸收滿、漢、蒙等文化的精髓,通過不斷地取捨、創新。蘇麻喇姑終於是完成了大清開國服飾的需要。


從上到下,清廷服飾基本都出於蘇麻喇姑的設計手制,可以說大清296年的國祚里,蘇麻喇姑的心血一直就未斷絕過。


從「皆其手制」這四個字可以看出,蘇麻喇姑在清朝開國時期的工作量應該很大,清朝國初時期各層級的禮儀服飾,基本上都出自蘇麻喇姑之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蘇麻喇姑雖然是一名「普通」的宮女,但她憑藉其機巧的心思創造了屬於她自己的歷史。


崇德八年,皇太極駕崩,清廷局面瞬間變得波詭雲譎起來,為了爭奪帝位大權,孝莊派遣心思機敏的蘇麻喇姑跟多爾袞談判。最終通過一番實力博弈後,孝莊成為最大的贏家,時年六歲的福臨繼承帝位,是為順治帝。


沒多久後,大清破關。蘇麻喇姑跟隨孝莊皇太后住進了紫禁城。為了避免被當時把持朝政的多爾袞疑心,蘇麻喇姑成了孝莊皇太后跟幼帝順治之間的交流紐帶。


三、賴其訓迪,手教國書


多爾袞亡後,順治開始了真正的君臨天下,於順治十一年時,喜得三皇子玄燁。但由於玄燁母妃並不受順治帝寵愛,導致玄燁也不受順治重視關照。但作為祖母的孝莊卻十分喜愛這個聰慧的孩子,特命心腹蘇麻喇姑來照顧玄燁。


玄燁聰慧,悟性極高。蘇麻喇姑陪伴時所教的滿文和蒙文沒過多久便被玄燁所熟習學會。《嘯亭續錄》中說,蘇麻喇姑教導時的書法水平在整個清廷內堪稱上品。


康熙和蘇麻喇姑之間還有一件事是值得大家注意的,這也是康熙後來厚禮蘇麻喇姑的原因之一。


順治十二年時,由於清廷突然有天花盛行,所以順治和孝莊商量後,為了皇子們的安全考慮,決定把皇子們都轉移到宮牆之外避病。不幸的是,年齡僅僅兩歲的玄燁卻染上了這種在當時死亡率極高的疾病。把素來喜愛玄燁的孝莊,急得派遣蘇麻喇姑日夜守在玄燁身邊照料。


世事難以預料,天花這個在當時幾乎無人能倖免的疾病,在蘇麻喇姑的照顧下,康熙竟神奇的痊癒了。


此事後來的康熙帝還頗為唏噓,說自己患病之時,沒有得到過父母的一天陪伴,只有蘇麻喇姑日日夜夜的細心陪伴。


由於康熙帝戰勝了當時人們聞之色變的天花病毒,所以順治帝對待玄燁的態度也有了十分巨大的改觀,以至於後來在傳位時也偏向了這個昔日毫不待見的少年。從這一點上來看,玄燁得以成帝,蘇麻喇姑居功甚偉。


順治十八年,玄燁在順治駕崩之後登臨帝位,是為康熙帝,孝莊皇太后也被尊為太皇太后。但聲譽雖隆,清廷局勢卻是十分危險,堪稱如履薄冰。鰲拜企圖篡位奪權,外敵環伺奪關。這幾年堪稱康熙的命運轉折點,稍有不慎,就會斷送康熙的性命。也正是這幾年,蘇麻喇姑每天幫康熙整理情報、分析局勢、傳遞消息。


後來康熙徹底親征之後,孝莊皇后隱退,蘇麻喇姑也跟著隱居幕後,隱沒在清廷視野之內。


四、殊榮加身


康熙二十六年冬,輔佐兩代明君的孝莊太皇太后病危,康熙趕緊推辭掉各項朝廷政務,日夜侍奉在孝莊身邊。甚至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到天壇上禮拜乞求上蒼,希望免除孝莊的病痛延綿壽命,即使是折損康熙自己的壽命。而同樣的,蘇麻喇姑一刻未停的守在孝莊的佛堂,乞求佛法降恩。


孝莊是歷史長河中一位神奇的女子,以其手腕心機和智能而言,功績甚至可以與武則天一較高下。但天意不可違,人壽是有定數的,孝莊還是在走完75個年頭之後,撒手而去。


孝莊的離世,代表著康熙帝成為了真正的九五之尊,他的權力再也沒有其他任何人可以觸碰。而相對的,蘇麻喇姑也失去了她的靈魂所在,開始陷入無盡的孤寂孤獨,逐漸淡離塵世。


蘇麻喇姑晚年一心崇佛,一者是想為孝莊積攢佛願,二者也是想讓自己能夠清心淡泊,遠離塵世的叨擾。


此外,蘇麻喇姑有一個非常令人震驚的習慣,以至於世人非常怪誕。即蘇麻喇姑整年不沐浴,只有在年盡之跡的最後一天,會選擇少許的水擦拭身體,並且在事宜完畢之後,把洗澡水喝掉。


有人說,蘇麻喇姑近似於釋迦牟尼面壁悟道,但有人說這是蘇麻喇姑為了向佛祖懺悔,懺悔孝莊離世而自己不能跟隨侍奉。總之,諸說紛紜,莫衷一是。


當初孝莊離去,康熙見時面七十六歲的蘇麻喇姑面容憔悴意志消沉。想出把十二皇子胤裪送給蘇麻喇姑撫養的辦法,讓她心有牽掛,不至於出現意外。


對此,大清是有明確律法規定的,即嬪妃之下的後宮佳人,是沒有資格撫養皇子的。但康熙卻違背律法,將皇子光明正大交給蘇麻喇姑,並且文武百官沒有異議。可見康熙對蘇麻喇姑的恩寵,可見文武百官的敬重。


蘇麻喇姑陪伴胤裪十多年,其言傳身教諄諄教導,讓十二皇子養成了沉穩淡泊的性格,也間接讓他避免參加康熙晚年諸子奪嫡的悲劇。


五、一代傳奇


蘇麻喇姑老了,歷經歲月蹉跎時局變遷,終究是在康熙四十四年,以九十三的高齡安詳離世。


即使康熙勒令太醫們務必要挽回她的性命,甚至不惜下令遍訪名醫為蘇麻喇姑續命,但時候到了就是時候到了,誰也無能為力。


蘇麻喇姑離世,康熙整日沉湎憂傷,痛定之後才下令把蘇麻喇姑按照嬪妃的禮遇為她辦理喪事,並且讓蘇麻喇姑撫養照顧長大的十二皇子胤裪為她日夜守靈。


並搬敕下恩旨,讓有特殊事情辦理的五、十、十四皇子三人留守京城,其餘其他皇子必須悉數到場參加蘇麻喇姑的喪事。


需要大家注意是,康熙只是辦理了蘇麻喇姑的喪事,便並未將她下葬。其原因在於,蘇麻喇姑是孝莊的侍女且德高望重,而孝莊文皇后的陵寢是在雍正三年才完工,在孝莊文皇后入土為安後,經過一番商議之後,雍正決定將蘇麻喇姑葬在距離孝莊昭西陵三里處的新城東牆外。蘇麻喇姑是侍女身份並非皇室,卻能葬在皇寢之旁,與孝莊做伴。足見蘇麻喇姑功勞之舉、威望之重。


從家境貧寒到安葬皇寢旁,從科爾沁的草原到北京的佛燈下,從小侍女到撫養皇子成人,蘇麻喇姑默默無聞的一生可以說是極其不簡單的。


如果說孝莊文皇后是清廷鼎盛時期的一座大佛,那麼蘇麻喇姑就是那展佛前日夜相伴的明燈。雖不起眼,卻光焰滿室,直至油盡燈滅。


我是楓落

關注我 老司機帶你上高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