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木村拓哉的多部影視作品,《假面酒店》對他而言意味著什麼?

琴溪之娛 發佈 2021-10-18T22:50:19+00:00

不過好了,提到木村的影視作品,相信你們隨口說的離不開都是《悠長假期》、《戀愛世代》甚至《Hero》,而沒有幾個人想到其他作品。

在日劇輝煌年代的那十多年間,大家一提起日劇就不能不提木村拓哉。而提到木村,你又回想到他演出過什麼作品?

相信如果是忠實日劇迷的粉絲,隨口都能說到幾套出來。不過好了,提到木村的影視作品,相信你們隨口說的離不開都是《悠長假期》、《戀愛世代》甚至《Hero》,而沒有幾個人想到其他作品。

這幾套大家口中最多人提及的作品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 木村都是飾演雅痞的正氣專業人士角色(《悠》是鋼琴家、《戀》是廣告人、《Hero》則是檢察官),於是很自然加上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大家就會認定演員木村拓哉是個這樣形象的人。

而這樣的情況下,當然不用說就是這個情況下,無論觀眾和幕後甚至投資方都會把木村定型 — 「木村拓哉只能演形象乾淨的正氣角色,其他的一律免談。」

如是者,就算日劇的輝煌年代黯然落幕,但大家對(他們心目中)木村拓哉的形象,卻保留到平成、令和,或許甚至永遠。

因此讓我們來細數木村拓哉的多部影視作品,審視《假面酒店》對他而言意味著什麼?

香港上映過的木村主演電影票房

經盤點得知幾套木村主演,香港上映過的幾部日本電影票房,大家不如先看看

  • 《武士的一分》37.6萬(香港2007年上映)
  • 《律政英雄》441萬(香港2007年上映)
  • 《宇宙戰艦大和號》275萬(香港2011年2月上映)
  • 《律政英雄2015》317萬(香港2015年8月上映)
  • 《檢察狂人》330萬(香港2018年8月上映)

《武士的一分》雖然是出自山田洋次之手,但得到40萬都沒有的票房其實並不意外。日本的古裝劇(時代劇)在香港沒有客源,主要是木村的fans自己進場,還有少量真的對電影有興趣的觀眾進場,最後得到這樣的結果。

不過撇除《武士》,木村拓哉的電影在香港表現是頗為穩定的,但一直穩定得沒有突破,直到《假面酒店》。不過這個我們先把話留在後面。

正如文初所說,大家對木村拓哉這個演員所接拍的電影,職業都是正氣的,就算是《大和號》裡面,都是負責保衛艦隊的重要人物,慢慢地大家都會不知不覺地覺得:木村拓哉就是要演這類型的人物,否則電影就不要叫他們去看了。也因為如此,很多人的心目中就自自然然地把木村定型為一個正義的Yuppie。

不過,也不要只怪香港的觀眾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就算在日本,很多認為自己是木村拓哉的fans,也是把他定型得最厲害的人。

同樣都是飾演檢察官,為什麼《Hero》和《檢察狂人》的票房還是有點距離?

技術性的問題,但仔細一看,有點也許別人已經解釋了的原因:《Hero》的久利生公平雖然吊兒郎當但會為大家主持公義的檢察官,正氣得大家都會為他打氣;但《檢察》裡面的最上毅卻會因為自己堅持自己的正義(尤其和二宮和也對立)而成為反派。

正如上面所說,有些觀眾就是如此不接受這樣的情況,最後就變成距離了

也許是和木村格格不入的時代劇

因為本身喜歡看時代劇,所以發掘了另外一個頗為有趣的地: 其實木村拓哉並沒有拍過很多時代劇(古裝)電影。

《武士的一分》的日本票房看起來很好,但現在翻起來看,數字遊戲的真相可能是:

一邊歸木村本人的演出,但另外一方面,部份票房是來自藤澤周平x山田洋次的組合。後者在之前的兩部作品都有相當的保證。《武士的一分》的好成績,我偏向相信的是,木村是受惠於後者的結果。

《武士》的十年之後,木村接下了漫改電影《無限之住人》的主角萬次。搭上了已經江郎才盡的三池崇史,加上萬次造型「相當野性」,一度被Johnny’s寄予厚望的《住人》,最後票房相當慘澹。至於外間一直批評三池崇史毀掉原著的《無限之住人》,我覺得殺陣場面拍得非常吸引(三池的拿手絕活),可惜就被劇情拖累。

相信看過兩套電影的朋友都知道:木村在這兩部時代劇電影裡面,都是飾演沒有什麼地位的下級武士,而造型也有別於他的其他電影而是破破爛爛的。對於喜歡看電影觀眾而言,木村確實很用心去演出和自己形象不同的角色(反而覺得他在《武士》的盲武士給我的印象最深),但對於追求乾淨完美專業的木村拓哉的Fans而言,也許覺得心痛之餘,相信還是不太接受飾演這些角色的他。

《假面酒店》是木村拓哉效應重生?

相比起《檢察》,《假面酒店》在香港的成績驕人,其實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外間已經不只一方討論《假面》成功的元素,例如角色組合很好、東野圭吾、新田這個角色是東野特地參考木村而設定之類的之外,也有人提及《假面》的發展和模式都屬於九十年代的日劇黃金時代。於是正如廣東話所說的「橋唔怕舊,最緊要受」。

回到這個年代,木村當一個追兇的探員,為了抓人跑到酒店當臥底遇上女主角(然後每次都在酒店裡面學到不同的人生小道理。這些對於當年看了不少日劇的朋友來說,除了是劇情需要之外,某一部分都是屬於他們的熟悉的回憶,而口味也相當適合觀眾的胃口

那麼此時來看《假面酒店》對他而言意味著什麼?或許有人會問木村的靈藥效應回來了,與其這樣說我會這樣解讀:木村拓哉效應其實就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然後這個效應融入到電影的氣味也如其他朋友所說的經典日劇格局重現,別忘了還有導演就是拍過《Hero》的鈴木雅之,加上東野圭吾的超高人氣,這些很多之前的經驗都讓《假面》無論在日本和香港都大賣。

木村效應是有的,但分量不多。電影沒錯是套有點失敗的懸疑推理電影,但東野圭吾本身就以酒店去說人生百態,加上速度算是得宜,特別對香港人來說,這類充滿娛樂氣氛的電影,基本上如果好像這樣的宣傳,票房上是絕對不成問題的。

不過,最大的原因,其實我在上一段都提過,《假面》無論在日本和香港大受歡迎的原因,就是東野圭吾對新田的設定,讓木村拓哉活靈活現的在大家的面前出現,外表斯文乾淨、正義警察、耐心細心對待每個人的專業人士,大家(尤其是Fans)所期待的形象完美呈現,確實是讓很多觀眾心動的。

「木村拓哉」真正要面對問題是什麼?

正如上面所說,《假面》和《檢察》的觀察上我們發現到的是,當木村拓哉這個演員想盡心去實踐演員的工作的時候,有很多屬於他的Fans都衝出來表示:他演這個不好不適合,但從沒想想這樣是讓木村的演員事業上被定型、被束縛的原因。

我相信木村都想嘗試新的東西,但看到fans這樣的反應,相信連他自己都無所適從。

木村拓哉在SMAP的形象實在太深厚了,深厚得連他自己在演劇和電影的生涯中就算很努力的去改變都被窒礙。但看過了《住人》、看過了《檢察》,我還是覺得,其實最妨礙仍然很有上進心的木村,大概是很多過往看他的作品的fans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