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寂寞多!蘋果新一代M1 Pro和M1 Max處理器有多強?

電腦愛好者 發佈 2021-10-19T04:18:13+00:00

從2010年的iPhone 4開始蘋果便走上了自研之路,從Apple A6往後的晶片更是實現了基於ARM指令集的自主研發,較之高通驍龍基於Cortex-A公版架構魔改而來的Kryo內核技術含量更高。

2020年11月11日凌晨,蘋果正式發布了M1晶片,試圖將iPhone和iOS的成功復刻到Mac產品線身上,打造出蘋果具有完全掌控力的軟硬體生態圈,徹底打通PC、手機、平板、電視乃至物聯網設備之間的隔閡。

作為ARM的早期股東,蘋果一直都是ARM最高等級的授權客戶。從2010年的iPhone 4開始蘋果便走上了自研之路,從Apple A6往後的晶片更是實現了基於ARM指令集的自主研發,較之高通驍龍基於Cortex-A公版架構魔改而來的Kryo內核技術含量更高。Apple M1,就是蘋果新一代自研的成果。

Apple M1曾被用於13英寸MacBook Air、13英寸MacBook Pro、Mac Mini、iMac 24和iPad Pro身上。

嚴格來說,這款晶片在以iPad Pro為代表的,搭載ARM架構晶片的平板電腦(包括手機)領域屬於秒天秒地秒空氣的存在。

但在以Mac系列為代表的PC領域,綜合性能依舊打不過最新銳龍5000或第11代酷睿+RTX20/30、Radeon 5000M系列顯卡組合的X86陣營。

但是,Apple M1的(相對)低發熱和低功耗優勢卻又是上述X86陣營所無法比擬的,在某些專業軟體上的執行效率依舊非常搶眼。

如今,蘋果給M1晶片打了一針「雞血」,衍生出了Apple M1 Pro和M1 Max,並被用於新一代的MacBook Pro 14/16筆記本。下面,咱們就來簡單聊聊這兩款新處理器的特色。

快得嚇人的M1 Pro

大家還記得蘋果M1處理器的基本規格嗎?

Apple M1採用5nm製程工藝,擁有160億個電晶體,採用4大核+4小核的8個CPU核心,集成8個核心的GPU和16個神經引擎的AI核心,支持統一內存架構。

作為對比,Apple M1 Pro依舊採用5nm工藝,但電晶體數量卻暴增到337億個,CPU升級到由8大核+2小核構成的10核心,GPU翻倍到了16核心。雖然神經引擎還是16核心,但獨立的媒體引擎卻支持硬體加速H.264、HEVC ProRes/ProRes RAW視頻編解碼,支持外接兩台顯示器,支持同時播放多達20條4K ProRes視頻流。

Apple M1 Pro延續了統一內存架構,總容量最高可達32GB LPDDR5,256-bit位寬,200GB/s高帶寬和低延遲,內存模塊依舊被直接封裝到了處理器基板上,位於CPU晶圓的兩側。

快得太嚇人的M1 Max

Apple M1 Max則更厲害,它的電晶體數量進一步增加到570億個,其CPU核心與AI引擎與Apple M1 Pro相同,多出來的電晶體全部用於強化GPU,GPU核心規模達到了32個,統一內存容量也翻倍到64GB LPDDR5,512-bit位寬和400GB/s高帶寬真的嚇死人。Apple M1 Max支持外接四台顯示器,支持同時播放多達7條8K ProRes視頻流。

嚇壞X86陣營的性能表現

新一代的Apple M1 Pro/Max都採用了8大核+2小核設計,在Xcode、Logic Pro、Vectorworks 和Affinity Photo等應用環境下,它們的性能是配備4核Intel Core i7處理器的2.1~3.7倍,是配備8核Intel Core i9處理器的1.7~2.1倍。

Apple M1 Pro/Max分別集成16核和32核的GPU,在Final Cut Pro、Maxon Cinema 4D、Blackmagic DaVinci Resolve Studio、Adobe Photoshop和Affinity Photo等應用環境下,它們的GPU性能是Intel Iris Plus核顯的3.3~13.4倍,是Radeon Pro 5600M獨顯的1.4~4.5倍。

除了性能更強以外,基於ARM架構的節能特性,14英寸的MacBook Pro在播放視頻和瀏覽網頁時的續航分別可達17小時和11小時,16英寸的MacBook Pro更是高達21小時和14小時。

以16英寸的MacBook Pro為例,它僅需140W的電源適配器就能滿血運行,而採用X86架構處理器+RTX30系列的筆記本普遍卻需要180W以上的功率支持。

ARM真的可以逆襲X86了嗎

去年Apple M1的發布,讓我們看到了ARM逆襲X86的曙光,雖然搭載M1晶片的Mac在兼容性方面略有不足,但近一年來的綜合體驗還是在穩步提升中。

隨著新一代Apple M1 Pro/Max的發布,蘋果自研的ARM處理器終於可以在性能上全面拉開與X86陣營設備間的差距,相關生態也逐步完善,未來可期。

實際上,除了蘋果以外,我們還看到了很多ARM陣營廠商的努力。比如高通旗下的驍龍8cx系列,聯發科在今年也針對Chromebook筆記本發布了迅鯤品牌,雖然它們的規格遠不如M1系列,但用於入門級的PC類產品問題不大。

ARM在年中發布的Cortex-X2和Mali-G710也為高性能ARM PC奠定了硬體基礎,理論上它們的強強聯合可以打造出不遜於M1的晶片,欠缺的就是晶片廠下定揮師PC戰場的決心。

一般來說,構築完整的生態閉環,並不是依靠某幾個廠商單打獨鬥就能完成的,但蘋果屬於科技圈的「異類」,無論是品牌、技術、資金還是用戶基數都足以支撐起其構築生態帝國。微軟和谷歌有系統,但缺少晶片;高通和三星有晶片,但沒有系統;不同晶片間還存在架構、頻率和性能間的差距,開發人員要想進行全面適配,勢必犧牲部分運行效率,讓APP兼容更多低配置的機型,從而影響其在高性能平台上的表現。

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自然是希望蘋果Apple M1 Pro/Max和新MacBook Pro能取得巨大成功,並進一步刺激其他ARM陣營的上下游生態企業奮起直追。同時,也希望微軟Windows 11能提升對ARM架構處理器的兼容性和執行效率,OEM廠商也能推出更多高性價比的Windows on ARM設備出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