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能語怪力亂神,到底是怎麼回事?

南方週末 發佈 2021-10-18T10:11:00+00:00

孔子的自我評價,「四十不惑」,但《史記·孔子世家》裡,孔子四十到五十歲之間這一段,卻寫得特別讓人疑惑。

孔子的自我評價,「四十不惑」,但《史記·孔子世家》裡,孔子四十到五十歲之間這一段,卻寫得特別讓人疑惑。

《史記》說,有一天,魯國掌權的大夫季桓子家裡挖井,挖到一隻奇怪的動物,長得像羊。於是就派人去跟孔子說,我們從井裡挖到一隻狗。孔子說:「據我所知,應該是挖到了一隻羊。」於是孔子云山霧罩講了一通,山里、水裡、土裡各有什麼怪物,最後指出,你挖到的這個,叫墳羊,你可以仔細觀察一下,這種羊是看不出性別的,這就是土裡的怪物。

又過了一陣,吳國攻打越國,碰到越國的會稽山山體崩塌,露出一節大骨頭,大得可以裝滿一輛車。——這要讓我們今天想,很自然就是想到恐龍骨頭。

吳國就派使者來向孔子請教這個問題:「什麼骨頭最大?」

孔子應該不知道恐龍的存在,司馬遷記述他開講:「大禹召集群神到會稽山,防風氏遲到,大禹就把他殺死並陳屍示眾,他的骨頭一節就有一車長,這就是最大的骨頭了。」然後各種花絮和周邊,一說一大套。吳國使者問相關問題,孔子眼睛都不帶眨的,問啥答啥,甭管對不對,反正聽著都像是從哪本古書上考據來的,特別高大上。把吳國使者說得五體投地:「善哉聖人!」聖人說得真好。

這兩段,要是讀一點清代學者的研究,分明可以感受到他們快要崩潰的感覺。這些清代學者的特點,第一是非常崇拜孔子,孔子是聖人、是素王,生而知之、偉大;第二是他們已經相當理性,不信這些神神叨叨的東西。所以他們覺得,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司馬遷選擇材料時,也太不講究了,孔聖人不會談這些東西,這肯定是後人胡編的故事。

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

第一,這些確實是後人編的故事。要知道,孔子死後,影響越來越大,確實是什麼阿狗阿貓、什麼牛鬼蛇神都認他做祖師爺的。

《秦始皇本紀》裡,寫那些方士找不到長生不死藥,就宣稱:其實不是找不到,是秦始皇太壞了,不能讓他長生不老。這事讓秦始皇知道了,向道慕仙的心靈受到了傷害,於是坑了四百六十多個方士。但是這件事,史稱「坑儒」,把這些方士稱為儒生。秦始皇的太子扶蘇為方士求情時,還說:「諸生皆誦法孔子」,這些人也是把孔子尊為自己的祖師爺的。

既然社會上有一大批方士化的儒生,或者說穿著儒生衣服的方士,他們編一些以孔子為主人公的神話故事,就太自然了。留心一下古籍,會發現關於孔子的神神叨叨的故事,其實烏泱烏泱的。

甚至於,漢朝官方後來都接受了這樣的說法:孔子不是他爸的兒子,而是天上的黑帝之精。他生下來,本來就是要當這個世界的統治者,遺憾是生早了,沒當成。於是只好把滿腦子的治國思想,寫進了一部《春秋》裡。《春秋》不是一般的歷史書,它是孔子為漢朝制定的根本大法。

相比當時神化孔子的社會風氣,司馬遷只收了這麼幾段進《孔子世家》來,已經算很謹慎了。

第二種可能,孔子當時確實有過類似的議論。

道理很簡單,你和人打交道,就得說他能聽懂,能接受的話。

網上流行一句話,「我讀書少,你別騙我」,可是一個人若是讀書少又固執己見,那麼說實話的話,恐怕還真是很難和你溝通啊。

很多人是這樣的:你跟他談真學問,他聽不懂,也沒興趣;相反,你和他談神論道,乃至一本正經胡說八道,他覺得你既有學問又有趣。

孔子真有學問,但是作為一個出身不太好、當時年紀也還不太老的民間教師,他要讓季桓子之類的人相信自己真有學問,不能靠真有學問,得通權達變,滿足對方對「真有學問」的最好想像。子不語怪力亂神,那是孔子晚年,那時他名望已經很大了,說你不愛聽的你也得聽,白鬍子一捋,圍觀群眾就覺得一根一根的都是學問,自然可以說大實話。這會兒孔子才四十多歲,只能說點讓聽者自覺大漲學問的話讓別人佩服。

孔子推崇的前輩里,有鄭國的執政子產,子產這人的特點就是,一方面有「天道遠,人道邇」的理性名言,一方面講起神鬼故事來滔滔不絕,國內外馳名。

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麼私心推測,孔子揣著一肚皮經邦濟世的大道,講這些神鬼故事的時候,心裡怕也很有點悲涼。後世有「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詩句,或可為子能語怪力亂神的註腳。

(作者系大學老師、歷史學者)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劉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