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作中華斷頭鬼,勿為倭奴屈膝人,說罷撿起硯台扔向日軍將領

頭條歷史君 發佈 2021-10-18T12:19:48+00:00

在私塾里,其父不僅教授傳統教材,還搜集資料自編《鄉里莊戶雜字》輔助教學,並經常給學生講述關於民族英雄岳飛和文天祥的故事,進行祖國主義教育。

閻世開,字梅一,號綬廷。其父閻學典為人剛直,一生致力於鄉里私塾教育。在私塾里,其父不僅教授傳統教材,還搜集資料自編《鄉里莊戶雜字》輔助教學,並經常給學生講述關於民族英雄岳飛和文天祥的故事,進行祖國主義教育

受其父影響,閻世開自幼便聰慧好學,博覽群書,無論是人品還是學識頗類其父。

成年以後,子承父業,繼續從事鄉村私塾教育,並以身示範,因材施教。北起棋盤屯、南關嶺,南至泡崖子、周家屯,東至鹽島、前關屯的學生,皆紛紛前來求學。對家境貧寒者,閻世開一律免收學費,名聲傳遍四鎮八鄉。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由於清軍在朝鮮半島的節節敗退,日軍將戰火引向了遼東半島。在日本第一軍向鴨綠江清軍防線的同時,由日本陸軍大山岩大將指揮的第二軍2.5萬人在海軍的掩護下,開始在大連花園口登陸。

由於李鴻章一心想保住遠東第一要塞旅順港,清軍便沒有在花園口設防 ,畢竟旅順港也是北洋水師的錨地之一,囤積了大量物資。但更令人感到震驚的是,日軍直到在登陸的12天後才遭到清政府正規軍的阻擊,在此期間只有當地的百姓自發組成義軍同日軍作戰。

1894年11月6日,日軍接連擊潰清軍將領連順、徐邦道等部,占領了金州。7日,日軍第二軍兵分三路向大連灣進攻,大連守將趙懷業不戰而逃將大連灣拱手讓人,日軍兵不血刃得到了大連灣。按計劃繼續向旅順進軍,意圖奪取遠東第一要塞旅順,以此威脅在威海衛的北洋水師。

11月9日,在向旅順進軍的途中,日軍一大隊迷失方向急需一個嚮導輔助,恰逢私塾先生閻世開正欲趕往南關嶺方向教書,便將其扣留

日軍少佐神尾光臣見他儀表不俗,認為其一定是地方名士,便以禮相待,許以重金,希望閻世開能指明大連至旅順的山川地勢及行軍路線。

閻世開從小就深受父親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觀念。面對日軍在大清國土上的燒殺劫掠,他早就憤懣不已,怒火中燒,他朝日軍破口大罵。日軍將領聽不懂漢語,還以為閻世開在指路,由於漢字同日本的片假字有著相同之處,便給他準備了筆墨紙硯,要求他畫出山川路線

閻世開提筆疾書:「爾等無緣犯我遼東,炮轟我鄉里,槍殺我同胞,似此殘暴為古今人道所無,爾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今又以金錢誘我,令我喪盡天良,實令人百思不解!爾當知吾乃堂堂大清臣民,豈甘為倭奴走卒!」


寫罷閻世開撿起石硯朝日軍指揮官砸去,這是何等的勇氣啊。日軍見威逼利誘不行,便抽出軍刀架在他脖子上,想逼其就範。「大丈夫,死則死矣!」面對日軍的恐嚇,閻世開毫不畏懼,依舊輕蔑地看著日軍將領,選擇慷慨赴死。

閻世開的舉動惹惱了日軍,日軍將其推其村西山麓開膛破肚,殘忍殺害。

聽聞閻世開被日軍殘忍殺害後,他的學生和鄉親將其屍體收斂後葬於村北向陽坡上,並樹碑一塊作為紀念。1895年,瀋陽鹽運使張之漢聽聞他的壯舉後,認為閻世開乃「奇士」,其詈敵之筆「足以撐天地,泣鬼神」,因作歌一首以褒其節。

《閻生筆歌》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奮椎難擊博浪沙,抗節直比胡天雪。非椎非節三寸毫,竟憑兔穎探虎穴!千軍直掃風雨驚,披肝瀝血凝成鐵。飲刃寧惜將軍頭,振筆直代常山舌。頭可斷,舌可抉,刃可蹈,筆可折,凜凜生氣終不滅,吁嗟閻生古義烈!


閻生著籍遼海東,繫心家國身蒿蓬。策衛喜讀劍俠傳,斬蛇恨無隆準公。海國無端騰戰霧,天塹鴨江竟飛渡。席捲已下金州城,氈縋更覓陰平路。識途馬老用閻生,衝冠義憤豈能平!直將易水悲歌氣,激作漁陽撾鼓聲。閻生發沖敵目笑,不解華言舌空掉。抽筆憤書忠義詞,飛雪刀光迸出鞘!


刀邊罵敵怒裂眥,擲筆甘就刀頭死。心肝攫出泣鬼神,淋漓血染山凹紫!嗚呼!皇朝聖武開神皋,鼓鼙將帥思賢勞。九連城頭將星落,頹軍斷後誰盤矟?東南銅柱沉江濤,太阿倒柄憑人操。十萬橫磨豈不利,一割無用同鉛刀。胡為乎!刀圍大帳筍鋒密,挺然獨立閻生筆!

——張之漢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閻世開雖然死了,但他的氣節和精神卻長存於世,在甲午年那個民族意識尚未覺醒的時期,能有著如此壯舉著實令人心生敬意,我泱泱華夏有如此之士,怎會淪喪於列強。

1994年10月,在閻世開烈士被日寇殺害100周年之際,大連市南關嶺鎮人民政府將其墓地重修;1997年5月,中共大連市委、大連市人民政府將其墓地確定為大連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