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善戰而不濫殺,亂世中始終堅守著一顆仁心

鄧海春 發佈 2021-10-18T14:31:22+00:00

曹彬,北宋的開國名將,先後在消滅後蜀、南唐、北漢以及北伐契丹的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為北宋的統一大業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曹彬歷仕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朝,功勞卓著、地位崇高,他的七個兒子也都被朝廷授予高官,曹家也因此威震朝野,歷經百年而不衰。

曹彬,北宋的開國名將,先後在消滅後蜀、南唐、北漢以及北伐契丹的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為北宋的統一大業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曹彬歷仕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朝,功勞卓著、地位崇高,他的七個兒子也都被朝廷授予高官,曹家也因此威震朝野,歷經百年而不衰。《宋史》評價曹彬曰:「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為宋良將第一」。曹彬不僅治軍有方、軍事才能突出,而且能夠做到不濫殺無辜,不妄殺一人。身為武將,能在腥風血雨的亂世中始終堅守著一顆仁心,身為皇親反倒更加謙恭,處於亂世卻能獨自守正,這或許才是曹彬最讓人推崇的人格魅力。

曹彬在幼年就已經是真正的當紅皇親國戚了,他的姨媽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寵妃,擁有如此身份,曹彬卻沒有半點皇親的驕橫和桀驁,而是地位越高待人愈發恭敬,功勞越大守禮愈發嚴謹,在大多數人面前他都表現的低調謙卑且樸素無華。趙匡胤陳橋驛兵變奪得後周朝政權後,對周朝皇室和往日大臣都百般猜忌,唯獨對曹彬的品格大為推崇且放心大膽地委以重任。

乾德二年(964),宋太祖趙匡胤下令進攻割據四川數十年之久的後蜀政權,曹彬被任命為都監,從水路進攻蜀地。由於後蜀地區三十餘年未有戰爭,蜀後主孟昶在位期間不僅注重外交關係,還擅文治,將後蜀治理得僅僅有條,後蜀境內文化事業空前繁榮,孟昶在後蜀民間的威望也頗高,奈何後蜀多年歌舞昇平下並無良將,無人能夠力挽狂瀾,最終迅速滅亡於宋軍之手。但宋軍將士進城後,由於缺乏約束,開始瘋狂地「劫糧、劫財、劫色」,以致引發大規模反抗,雖然宋軍在短期內攻占了後蜀,卻是極度不得民心,難以統治。值此危急時刻,曹彬力挽狂瀾,嚴叱部隊的不良行為,甚至揪出幾個「帶頭羊」斬首示眾,從而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除此之外待戰役一結束,立即派人慰問城中百姓,同時組織城內居民有序回家,並幫助其恢復正常生活生產秩序,蜀中人民由此對曹彬評價頗高,說曹彬「清正廉潔、敬畏謹慎,不辜負陛下使命的,只有曹彬一人而已。」

曹彬的寬容和友善為大宋的征伐和統治在「政治上極為加分」,因此宋太祖趙匡胤對他也是越來越倚重,在征服了南方多個政權後,一直偏居東南沿海的南唐很快就進入了趙匡胤的視線。比起後蜀,南唐的軍事實力更加強大,據史料記載,南唐在全盛時期人口多達500萬,而且由於南唐地處東南沿海,富庶發達,收歸南唐意味著可以為初建的大宋王朝帶來更為富裕的經濟基礎,故趙匡胤對於對南唐的攻伐和善後治理極度重視,希望能和平接收南唐,以免生靈塗炭,破壞已有的生產秩序。此次攻打南唐,趙匡胤特地讓曹彬主持大局,希望能減少大軍殺戮,儘快平復戰事。

在大軍出發前,趙匡胤特地召來了曹彬,再次詢問了他對攻打南唐的看法,曹彬也堅持和平取之,為將來的統治南唐地區和接收產業打下良好政治基礎,軍事手段只不過是政治的延伸,實乃下下策,此番話語正和太祖之意,太宗心中大喜。彼時,南唐後主李煜也開始做兩手準備,一面備戰,一面乞降,儘管此時的南唐在經歷了金陵大火後,富庶的局面已經一掃而空,但為了保住偏安的江山,李煜還是想做最後的嘗試。他三番四次遣使者向宋朝示弱,希望能給南唐君臣一條活路,南唐願意當做附屬國一般對宋朝進行朝貢。彼時趙匡胤心懷全國,一統天下的夢想還在心中激盪,這種條件他當然是不可能同意的,於是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為由拒絕了李煜,並以此暗示曹彬儘快拿下南唐。

就在大軍即將發起總攻之際,一向進退有度的曹彬卻在這個緊要關頭生病了,這病情來得迅猛,毫無徵兆,眾將一頭霧水,忙趕到曹彬軍帳內探視,並聆聽主帥下一步的作戰訓示。誰知曹彬說並無任何安排,只對大家嘆著氣說了句:「我的病是心病,吃藥不管用,要想我的病好,得諸位將領多發善心,如眾將士能發誓做到「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的話,我的病立馬就能好。」眾將士自然都懂曹彬的弦外之音,於是眾將士連連答應,曹彬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曹彬除了約束本部將領外,還命人不斷往金陵城中射入勸降信,不斷地說明大宋攻打南唐的局勢已定,南唐君臣完全不需要賠上金陵城百姓的性命,如果現在開城投降,必定既往不咎,善待眾人。他希望以攻心之戰,逼迫李煜開門投降,以完成和平解放南唐的重任,終於經過曹彬數輪攻心戰後,金陵城內人心渙散,將士已無鬥志,李煜見此情景,只好長嘆一聲:「江南江北舊家鄰,三十年來夢一場。」隨後開門投降。

曹彬因和平取下南唐後官位升至樞密使,掌管全國軍務,真正稱得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雖然地位尊貴,但他對待下屬和同僚卻依舊從不傲慢懈怠,即使接見低級官吏,也恭敬謙讓坦誠相待。他在宋太祖一朝已是位極人臣,到了太宗、真宗時期更是屢次受到重用,堪稱北宋」第一良將」,曹彬「勳業之盛,無與為比」,即便他去世後,依然得到了真宗、仁宗、理宗的極高評價,更是受到歷代史家的極度推崇。

曹彬對人性和時局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這種境界是他同時代的其他名將不可比擬的,他不僅僅有出色軍事指揮才能,還能做到知書達理、仁厚清廉,背後不言人過,內心不記人嫌,不以富貴驕人,唯以謙恭自處。身為武將,雖然作戰殺人是使命,他卻能不為私怨枉殺人命,正所謂自古降人易,降心最難,曹彬雖身處你死我活的亂世,卻始終保持仁愛之心,可以說真正做到了仁者無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