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請「遠離」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公務員

第一心理 發佈 2021-10-23T04:27:22+00:00

但是,不得不承認,手機、網絡以及社交軟體的存在,使得與從前相比,社會交往成本大大降低,既不用串門,也不用打電話,甚至都可以不移動,僅僅是動動手指,就大概了解身邊社交圈子的大致動態,可以說是有利有弊。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朋友圈,是以微信朋友圈為代表的一種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近況的泛指。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以及人們對於生活效率的追求,手機在人們日常生活當中占據的比重越來越大,當然「低頭族」等社會現象也是因此而產生的。

但是,不得不承認,手機、網絡以及社交軟體的存在,使得與從前相比,社會交往成本大大降低,既不用串門,也不用打電話,甚至都可以不移動,僅僅是動動手指,就大概了解身邊社交圈子的大致動態,可以說是有利有弊。

公務員,顧名思義就是國家公職人員的簡稱。也許你在看到標題的第一時間會感到困惑——公務員和朋友圈之間有什麼聯繫呢?其實是有聯繫的。

因為公務員群體具有比較高度的同質性,所以作為一個社會當中的群體,他們的群體性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而「發朋友圈」這一行為,在常人看來也許是可有可無的,甚至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但是對於公務員而言,以「朋友圈」為代表的社交空間其實與常人大相逕庭。不信你可以思考一下,你身邊的公務員朋友的社交平台是什麼樣的狀態,是「僅三天可見」還是乾脆什麼都沒有,或者都是工作相關的狀態呢?

本文就來分析一下,公務員群體與展示社交狀態之間的關系。

提前聲明的一點是,所謂「遠離」並不是意味著真的與其斷絕關係,而是適當的思考你們之間的關係。

發布朋友圈的社會學意義

就像是上文當中所分析的,發布以朋友圈為代表的一些社交軟體狀態是一種正常的社會行為。

個體處於群體之中,不同的群體又構成了整個社會。德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尤爾根·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對於個體的社會交往做出了深刻的研究,他認為個體間的溝通是基於實在的意義的,如果雙方或是多方想要交流,就必須要理解對方語言或是行動的含義。

而這種無數個體間交織的溝通網絡則讓整個社會之中出現了一種公共空間,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微信以及朋友圈的存在,就是在網絡和行動裝置大大發展的今天,人與人社會生活當中的交往以及公共空間。

簡而言之,當你發布一條朋友圈,包括你自己在內的社會交往空間中的個體都會將這則消息視作是「真實的」、「有意義的」、「有社會交往價值」的。

相信大家也都見到過這樣一些好友:他們的朋友圈仿佛是在「實時直播」自己的生活一樣,恨不能把自己每時每刻的經歷都展現出來。這樣的行為就使得自己的社會交往行為失去了意義——頻繁發布的消息削弱了社交內容的價值。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那些連朋友圈都不發的人,他們也許就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在他們心中,自己發布動態是「無意義」的,換言之就是不願意將自己生活的情況展現給外界,起碼是不願意展示給你。也許在其內心當中,你的價值並不是太重要。

除此之外,不願意發布朋友圈的人也許還有另一種心態,他們並不是認為自己發布這些動態是「無價值的」,而是不願將自己的真實情況展現出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有的人也許生活過的很不錯,但是不想招致身邊人們的嫉妒,也不想讓人覺得自己在炫耀;還有一些人生活狀況並不好,但是他們不想讓人因此而「看遍」自己,所以也有意隱藏自己的生活狀態。

無論情況如何,以這種動機有意克制自己發布朋友圈的人們都是比較有想法的,對很多事情都會想得更加深入。

所以作為朋友,無論你是想幫助他們,還是想要勸誡他們,也許都會經歷一些波折。所以在社會交往過程當中,就需要適當的注意你們之間的社交距離。

公務人員的群體特性

儘管去概括一類人特性的這種行為有些「以偏概全」,但是在社會科學研究當中,還是存在許多類似的研究。

比如說著名女性人類學家露絲·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的《菊與刀》,就從整體特性的角度研究了日本的國民性;同門的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也曾著有《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從整體角度分析了南島三個部落的群體特性。同樣,作為一個同質性極高的群體,公務人員也具有某些共同的特性。

現今的行政管理組織制度大多脫胎於西方,相關的理論當中較為著名的便是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被譽為「社會科學三大導師」之一的馬克斯·韋伯關於科層制((bureaucracy))的研究。

科層制是一種經歷傳統型、卡里斯馬型統治之後,伴隨著現代社會的產生而出現的一種體制。於是受這種體制約束的人們,自然會擁有某些類似的特徵。

我們不妨嘗試著去聯想身邊的公務人員們,思考一下他們是否真的如此。首先,他們往往都比較嚴肅。因為工作內容往往與行政等關鍵行動有關聯,所以他們一般都會將工作當中認真負責的態度帶入到日常生活當中;其次,他們在言行當中都會顯得有些正式。

雖說生活不能嬉皮笑臉,但是也不至於總是一板一眼;最終,他們大部分都會是比較健談的。

由於工作當中接觸到了許多政策性的事務,並且經常參加會議,所以他們的傾訴欲望會比較強,常常會試圖將自己的看法與身邊的人進行交流。

綜上所述,對於那些一方面語言邏輯嚴謹、又對於世間萬物都存在一定看法、有與人交流欲望的公務人員而言,如果他們的朋友圈沒有任何動態,連一些重大社會性事件發生時也依然沉默,那麼說明他有可能將很多感受都埋藏在自己心理。

但至於埋藏的想法是什麼性質的,也是外界不得而知的。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llins, N. L., &Miller, L. C. (1994). Self-disclosure and liking: a meta-analytic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6(3), 457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