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再添「生物多樣性」新名片

董聚山 發佈 2021-10-17T14:32:24+00:00

近日,在昆明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上,生物多樣性中國雲展館北京展區同步上線,以「京生萬物」「和諧典範」「綠色守護」「美麗願景」4個板塊,向世界展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北京。

近日,在昆明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上,生物多樣性中國雲展館北京展區同步上線,以「京生萬物」「和諧典範」「綠色守護」「美麗願景」4個板塊,向世界展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北京。此前,「全球生物多樣性100+案例」發布,北京市海淀區的「中關村眾享薈生境花園」和「北京大學校園自然保護小區」成功入選。此次大會期間,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還發布了《北京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等一批生物多樣性關鍵信息,充分表明北京已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與此同時,北京市海淀區還被生態環境部授牌,喜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殊榮。

作為北京市民,筆者對生活的這片土地可謂一往情深,對北京「生物多樣性」有著更為直觀的感受。在頤和園,一隻只雨燕展現矯健的身手,翔集在碧波之上,發出尖脆的鳴叫,成為皇家園林的新看點。在玉淵潭公園,野鴨、灰鷺等多種野生鳥類自由棲息、嬉戲,公園通過懸掛人工鳥巢、搭建生態浮島等方式,吸引了百餘種鳥類在此「落戶」。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公園、綠地,乃至居民小區,到處都有各種各樣的鳥兒飛來飛去。位於海淀區的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堪稱生物多樣性的樣板間,這裡草木蔥蘢、蛙聲陣陣、雁鴨成群、鳥兒歡唱。目前在公園觀測到的野生鳥類達262種,包括白尾海雕、黑顴、黑頸鶴、白枕鶴、東方白顴等11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白琵鷺、短趾雕、震旦鴉雀等45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還有大量的昆蟲、浮遊動物、底棲動物。

據統計,目前北京地區分布的陸生野生動物多達596種,其中鳥類503種,獸類63種,兩棲爬行類30種。在這些野生動物中,有80種為近十年間增長的,黑顴、鴛鴦、褐馬雞等物種在北京的分布區域不斷擴大。在密雲山地,消失近80年的珍稀鳥類栗斑腹鵐(也稱「紅肚麻雀」)又回來了。在通州農田,兩隻羽毛華麗的大鴇翩然而至,這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全國僅有三、四百隻。在京城東北部溫榆河公園,中華秋沙鴨也驚艷亮相,它同樣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全球數量不足5000隻,對棲息地極為挑剔。在北京還首次出現大足鼠耳蝠、小菊頭蝠、香鼬等獸類和兩棲爬行類動物,頻頻帶給人驚喜。

在北京這座超大城市裡,不但有自由棲息的野生動物,植物種類也相當豐富。據悉,目前全市共有維管束植物達2088種,包括國家及北京市重點保護植物80種,也包括百花山葡萄、紫椴、黃檗及野大豆等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還包括新發現的無喙蘭、北方鳥巢蘭、鐵木種群等珍稀、瀕危植物。這些新物種的不斷湧現,豐富了北京地區的植物區系資料,也是整個地區生態環境變好的標誌。

數據顯示,經過70多年的持續綠化美化,北京地區已形成千畝以上綠色板塊250處,萬畝以上大尺度森林濕地29處,積累的生態家底已相當厚實。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4.4%,城市綠化覆蓋率48.46%,濕地率3.6%。作為繁華大都市的北京,近幾年來更是做足了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為了野生動物能夠穿行無虞、野生植物可以恣意生長,北京通過恢復動植物棲息地、為城市留荒野等措施,先後建成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79處,生物多樣化保育小區295處,還有數不清的小微濕地和碎片化綠地,並且在新造林的樹種選擇上以鄉土植物為主,突出食源蜜源植物,為小動物堆疊起禦寒的「本傑士堆」等,營造近自然的生存環境,讓都市生態空間成為小動物棲息繁衍的理想之地。

看今天的北京,森林濕地層層環繞,珍稀動植物頻頻現身,市民群眾仿佛躺在大自然懷抱。放眼明天,隨著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在北京啟動,這座千年古都的「生物多樣性」名片將越來越亮,定會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董聚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