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想培養科學家?看看這些諾獎得主的父母是怎麼做的

中國科普網 發佈 2021-10-17T01:00:14+00:00

10月是諾貝爾獎頒獎季,各大獎項依次頒出,引發了新一輪的科普熱。縱觀這些諾獎得主的經歷,也引發了人們的思考:父母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發揮了什麼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樹立科學的育兒觀念、開展親子溝通和閱讀、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10月是諾貝爾獎頒獎季,各大獎項依次頒出,引發了新一輪的科普熱。縱觀這些諾獎得主的經歷,也引發了人們的思考:

父母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發揮了什麼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樹立科學的育兒觀念、開展親子溝通和閱讀、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喬治·帕里西 圖源:NobelPrize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之一、義大利物理學家帕里西是閱讀改變志向的典範。他的父親和爺爺都是建築工人,原本希望他成為工程師。帕里西從小喜歡讀書,通過閱讀科普,他對抽象的科學、而不是具體的工程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他選專業的時候,選物理還是數學?他非常糾結,也正是他在科普閱讀中看到了20世紀物理學的輝煌成就,因此下決心要學物理。本科畢業之後,當時粒子物理被認為是最具挑戰性最重要的科學研究,於是他就投到了當時義大利最優秀的粒子理論學家卡比博的門下,並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一直從事理論物理教學和研究工作。

哈塞爾曼 圖源:紅星新聞

另一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克勞斯·哈塞爾曼今年即將迎來90歲生日。他對物理學持續一生的濃厚興趣來自童年的「動手」。他13歲的時候從朋友手裡買了一個晶體檢波器,當時的價格大概相當於一張電影票。那是20世紀早期的一種無線電接收器中使用的電子元件,接上合適的電路就能組裝成一台簡易的收音機。少年哈塞爾曼非常驚奇,這些電子元件中能傳來音樂!為了進一步了解無線電的原理,他去圖書館讀書,還自己動手製造了電動機,雖然經常導致家裡的電器短路,但是依然沒有阻止他科學探索的腳步。從此,他對物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面對「為什麼」,家長只需做兩件事

每個孩子天生都是科學家、哲學家。大人該如何回答呢?如何呵護孩子的好奇心?給他們激勵,同時保有答案的開放性。

奧斯卡·柏尼菲是法國著名的應用哲學大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哲學顧問。他認為相比起孩子的愛提問,成年人在思考方面可能有點懶惰。孩子很自然、天然就會問很多問題。因為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是新的,他會問一些大人感到非常奇怪的問題。為什麼這個雲彩不會掉下來?家長就會說,這很正常。

其實這並不正常,家長這麼說也根本沒有解釋這個問題。但是我們已經進入了一種思維的慣性,就是不再對這個世界抱有好奇心和驚奇之心。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驚奇是思考和知識的第一步。所以,我們應該對這種驚奇的狀況很高興才對。

圖源:pixabay

面對著孩子數不清的「為什麼」,有智慧的家長只需要做兩件事:第一留意傾聽,第二是平等討論。如果孩子認為你是在認真聽,他會感到受尊重,會更願意討論。不要假裝在聽,而是真的對孩子的話感興趣,才能自然而然推動討論。你可以告訴他,你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你是什麼時候想過這個問題,或者你也從來沒有想過,但是可以一起找資料探索答案。

心懷夢想,不斷探索

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為什麼會是理察·費曼?離不開一個特立獨行的父親。他還沒有出生的時候,他父親就說將來要把兒子培養成為科學家,而實際上他父親只是一個制服銷售員,但是很喜歡閱讀科學類的書。費曼小時候常常跟著父親去山上散步。其他的父母會教孩子很多鳥的名字,費曼的爸爸卻說:「就算你知道如何用全世界的語言稱呼某隻鳥,但其實你對它一無所知。」父親教給他的是觀察,告訴他「知道一個概念」和真的「懂得這個概念」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理察·費曼 圖源:網絡

獲獎只是評價的一個尺度。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為諾獎得主,但是秉承終身學習探索的精神,能夠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廣度。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古迪納夫獲獎的時候已經97歲了,他就是一個典型的終身學習者。他本來讀的是古典文學系,讀了一年發現自己有閱讀障礙症,所以就轉到了數學系。從此歷史上少了一個文學家而多了一個科學家。因為經歷二戰,他30歲才拿到博士學位,年過半百才開始正式研究電池材料。58歲發明鈷酸鋰電池改變世界,75歲以磷酸鐵鋰電池再度改變世界,90歲以後開始研究全固態電池。97歲高齡,依舊每周上班5天。他想要研究一個能夠儲存太陽能和風能的超級電池,他說:「我想讓汽車尾氣從全世界的高速公路上消失,我希望死前能看到這一天,我還有時間。」

家長要鼓勵孩子建立起一種遠大的夢想,而不是滿足於升入名校、升官發財。哈薩爾曼也建議年輕的科學家,如果認為自己不是個天才,那麼不如先去做一些對社會有用的研究。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說:「如果說有一件事是我鼓勵你們大家去做的,那就是永遠不要隨波逐流,要超越我們周圍那些低級和頹廢的影響。」願每一個人都能滿懷夢想,不屈服於命運,勇往直前,不斷去探索世界。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李崢嶸

編輯:毛夢囡

審核:王飛

終審:陳磊

<公眾號ID:kepuing>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