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花了一百萬,工作多年還沒賺回學費

燃財經 發佈 2021-10-24T12:08:49+00:00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燃財經出品作者 | 侯燕婷 曹 楊 馮曉亭張 琳 趙晨希編輯 | 饒霞飛「媽媽,我要是找不到工作你在養我半年吧」,「養一年也沒關係,還早著呢,不要有壓力。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燃財經出品

作者 | 侯燕婷 曹 楊 馮曉亭

張 琳 趙晨希

編輯 | 饒霞飛


「媽媽,我要是找不到工作你在養我半年吧」,「養一年也沒關係,還早著呢,不要有壓力。」這是豆瓣一個名為「海歸廢物回收互助協會」、簡稱「海廢」的小組裡,一位準備參加國內秋招的海歸發帖子描述了她與母親的對話。


來源 / 豆瓣 燃財經截圖


在小紅書上,也有很多回國的留學生,在發帖說「找不到工作」、「只有我沒offer嗎」……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海歸留學生比國內高校畢業生更有競爭力,他們也往往能在求職中更勝一籌,然而時至今日,情況卻在發生改變。


3月19日,Boss直聘研究院發布《中國留學生回國就業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下半年以來,積極在國內尋找工作機會的海歸人才規模同比增長103%。


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海歸求職人員向國內崗位投遞簡歷和有意向在國內發展的海歸人才數量較2019年增長33.9%,增幅遠遠高於2019年的5.3%和2018年的4.3%的同比增幅。


疫情之下,全球經濟承壓,國際關係承壓,海歸留學生越來越多,而除此之外,他們還要跟900萬國內應屆畢業生競爭有限的崗位。


UniCareer發布的《2020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顯示,回國求職海歸數量暴增七成,達80萬;近四成海歸年薪不足10萬元;三成海歸認為首份工作未達預期;過半海歸認為疫情嚴重影響求職。


回國的留學生長時間找不到工作,甚至待業多年,已經不是少數情況。而在國內找到工作的留學生,又可能總是覺得工作不盡如人意。


《2020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隨著海歸求職這一領域競爭的愈發激烈,海歸群體找到心儀工作的時間周期也變得更長,2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用了4-6個月的時間才找到合適的工作,6%的人表示自己用了7-12個月,而花費1年以上找工作的群體占據了約4%,總體要比2019年回國求職群體花費的時間更長。


《2020年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顯示,12.8%的海歸認為自己應該拿到30萬元以上年薪,而真正拿到這一數字的僅占5%;有接近四成海歸的實際年薪不足10萬元,這一比例相較去年增加了足足一成。


上述報告還指出,對於海歸來說,英語表達能力、宏觀視野和適應能力,是其三大競爭力。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國內大學生群體競爭力快速增強,與海歸的優勢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另一方面,相比海歸,國內畢業生對於工作預期相對較低,更容易融入就業環境,對企業的工作要求接受度也更高。


界面新聞一篇報導中,有海歸留學生透露,在求職時發現,英國排名靠前的學校和清華北大這些頂級名校相比,完全沒有可比性,甚至連人大、武大和南大相比都沒有競爭力。「自己一個朋友在騰訊視頻工作,那邊主管在招人的時候看到倫敦國王學院畢業的學生,都要質疑這是什麼大學。」


海歸真得不吃香了嗎?實際上,一些專業性較強的行業公司,對候選人要求較高,甚至海外留學、海外工作經歷是必須項。


2020年12月,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上海外服發布《企業海外人才需求及管理實踐調研報告》,通過對126家企業調研發現,研發類和信息技術類崗位占據海外人才需求的四成以上,經驗豐富的海歸比應屆生更有優勢。


調研顯示,多數企業所屬行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對候選人的學歷也有較高要求,近7成企業要求候選人具備碩士以上學歷。其中,要求博士學歷的占19%,要求碩士學歷的占45%。此外,企業還非常看重海外人才的海外工作經驗,近8成企業表示需要引進擁有海外工作經驗的人才,4成企業要求海外人才具備3年以上海外工作經驗。


「鍍金」的海歸正在變得「不值錢」,在殘酷的就業競爭中,沒有實力和經驗的候選人,就算是留學生,也很難獲得企業認可。本期小酒館,我們跟幾位曾經的留學生聊了聊,有的在歐美留學一圈,回國半年,仍然找不到工作,只等考編;有的因為拿不到「大廠」offer,不想去二線公司,而選擇回老家做生意;有的花一百萬留學回來後,工作多年沒賺回學費;有的回國快10年,唯一的offer拒絕,後走入婚姻,再無工作機會……


海歸不再是金字招牌,在當今環境下,唯有做好職業規劃,腳踏實地積累經驗,才有可能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留學花了一百萬,工作多年還沒賺回學費

白家梓 | 31歲 小學英語老師


今年是我在老家這所小學任職的第四個年頭,除了正式工作外沒有其他副業,每年約莫八萬塊錢的收入,好在父母平日裡幫襯點,也算有車有房有存款無貸款,但閒下來時也總會想起十年前我在大洋那頭的另一個國度,獨自一人上學的日子。


我親戚曾說,我是全家族上下第一個走出國門、外出讀書的孩子,是家族的「驕傲」。但背後只有我父母和我才知道,親戚眼中所謂深不可測的「家族希望」,其實只是用金錢堆砌而成的「海市蜃樓」。


與別人成績優異,想著出國只為多長見識多學習不一樣,我出國純屬無奈。原本成績優異的我高考落榜,我不願再經歷一次地獄模式的高三生活,父母便主張送我出國讀書。於是當高中同學在那年9月紛紛迎來大學生活時,我還在為出國的語言成績做努力。


由於雅思成績考了兩回都沒達到預期,在諮詢留學中介後,聽從對方建議入讀一所國際預科班。也意味著我還沒邁出國門,僅是留學前期的準備工作,父母就為此花了近十萬元。


在接近兩年的等待中,我20歲生日前夕,我終於獲得了澳洲幾所名校的offer。最後聽從父母的建議,我就讀墨爾本大學的會計專業,選擇會計專業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父母一致認為會計是份好職業,學成歸來永遠不愁沒工作。


圖 / pexels


印象中每年學費差不多是三萬澳元,外加生活費,一年開銷得接近十萬澳元。別看現在澳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才四點多,我在2011-2013年出國留學那幾年正好處在高峰期,匯率最高時可破7。以匯率中位數6為單位計算,三年留學共花了一百萬元出頭。


2013年畢業,我有想過是回國還是待在當地就業,恰逢那時我父親遭遇一場交通事故,父母希望我回國發展,起碼離家近,有情況一天內也能到家。回國的我,最先去了上海,畢竟上海作為金融中心,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就是嚮往之地。


連投數份簡歷,目標公司有四大、外企和銀行券商,但毫無意外全部石沉大海。好不容易在找工作兩個月後,有一家頭部的銀行通知我面試,但去了現場我才發現,和我一同競爭的候選人,一水的重點大學畢業生,其中也不乏和我一樣的留學生。我原以為很占優勢的「海歸」身份,宛若萬千星辰中的一粒塵埃,沒有逆襲故事發生,我落選了。


秉著「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信念的我,在上海待了有近一年時間,也沒找到一份合適工作。最後我去了離家更近的深圳,原以為會比上海好找工作些,結果面試官看我簡歷後,問「你為什麼畢業一年還沒從業過?」直接把我問倒了。


又這麼在深圳混了半年後,我聽從父母建議回家就業。回家後我環視一圈,覺得公務員、醫生和教師是我們當地最受歡迎的職業,又經歷二戰考公失敗後,我誤打誤撞拿下了教師資格證。


最後在2017年,我入職了現在學校,擔任一名英語老師。雖然我專業是「金融與會計專業」,但這並不妨礙我當一名英語老師,用校長的話來說就是「你英語流利就好啦!」


於是,最近十年我的生活軌跡是,三年留學,4年待業,4年小學老師。


留學回國8年,從未參加過工作

Amy | 30歲 全職太太


我是2011年出國留學的,去了加拿大。在國外待了兩年,2013年年中左右,畢業回國。


因為我從小就很喜歡藝術類的科目,所以當時決定出國選擇專業時,沒有任何猶豫選擇了藝術。為的就是追求更高的理想,然後在藝術方面能有更深的造詣。出去之前完全沒想過回國的就業環境等這些問題,就是覺得怎麼也能找到一份既適合自己,又被自己喜歡的工作。


然而真正回來找工作之後才發現,「鍍金」的優勢根本就是不存在的,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鍍的不是純金。


記憶中我在回國的第一年中,還是很勤奮地在找工作的。開始心氣兒也很高,非藝術類相關工作絕不考慮。先後面過兩個還是三個櫥窗設計,就是我們看到的那種大型商場臨街的櫥窗。有一家公司的位置似乎是在北京skp裡面,各方面我都很喜歡,也很自信覺得自己一定能拿到offer。但大概前前後後面了三輪,拖了得有2個月的時間,得到的結果卻是不合適,對方也沒給出具體不合適的原因。



說實話,看到被拒絕的信息時,我特別沮喪。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必須找到一份藝術類相關工作的念頭開始發生了動搖。休息調整了一段時間後,我便又開始找起了工作。那會兒大概是在回國半年左右的樣子,有幾家留學中介給我打電話讓我過去面試,其中一家在當時比較有名,叫金吉列。我覺得自己有留學經驗,在留學之前也和留學中介打過交道,應該聊起來還可以。


但是真正面試的時候才發現,這些經驗完全無用武之地,好像留沒留學過,這份工作都可以干。可能還是那股子所謂的傲氣在作祟,拿到了offer之後,我也並沒有過去入職。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offer也成為了我最後一個offer。


回國第二年,我在留學時候談的男朋友也回來了,我們就開始籌備結婚事宜,之後就是有了自己的寶寶。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我還有想過等孩子上學之後再繼續找工作,但慢慢地,這種念頭就消失了。


現在我回國8年,安心做著我的全職太太。但留學的技能也還是用上了,比如輔導孩子英語、口語,不用給孩子額外報美術班等等。雖然沒有過工作經歷,但也並不會覺得白出去一趟。


國內、國外總共讀了兩個本科,依然找不到好工作

楓葉|34歲 義大利某旅遊公司老闆


2009年,我從國內南方某一線城市大學畢業。因為本科學校較為普通,非985、211大學,而我又學的是旅遊管理專業,導致畢業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都在找工作。畢竟,絕大多數酒店不可能招一名應屆畢業生來管理酒店,很多酒店屬於家族企業,大部分都是二代,或者親屬接班。


畢業後,我試過考公務員、考國企編制,但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即便成績排名第一,依然被刷了下來。當時,年輕氣盛,內心受到很多刺激,認為人生對我過於不公。於是,我下定決心要出國留學改變命運。當時我敲定去義大利並更改專業,打算重新讀一個本科,重新來過。


我的家境屬於中產階層,父母是國企的普通員工。但作為家裡獨子,母親一直支持我的夢想,為能讓我順利留學,基本上拿出了全部積蓄,包括未來我結婚買房用的資金。後來,經過國內一年的語言學習、培訓,我順利通過語言考試,來到義大利留學。



義大利本科為三年制,三年期間,為了減輕家裡負擔,我經常在寒暑假打工。一來積攢工作經驗,二來補貼日常生活開銷。學習期結束後,我很快又回到國內。但讓我想不到的是,義大利留學鍍金,依然不夠,工作依然難找。


當時我想進入網際網路企業,但因為各種原因被拒。有的是因為本科專業不匹配,有的是因為沒有國內工作經驗,而我在國內沒有什麼人脈,獲得不了內推機會。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處於待業狀態,靠家裡救濟度日。


在無業的兩年多時間裡,我打過各種各樣的工,如幫助外貿企業翻譯、導遊等。時間長了,人難免有些心態失衡,畢竟整整四年時間,重新讀了一個本科學歷,結局不盡如人意。後來,我在義大利的同學創業了,做旅遊中介公司,我們兩人一拍即合,我又重新回到義大利,做起了國人旅遊的生意。


如今我在義大利成家、立業,獲得永久居住權,也在當地買了房。人生難免有遺憾,人到中年,接受它就好。


美、澳、英都留學過,回國半年的「應屆生」

大明|31歲 待業中


說起來,我過去30年好像都在讀書、讀書。高中,我沒參加國內高考,直接去美國讀預科。2015年,我開始在美國一所普通大學讀本科,專業是市場營銷,然而我並不是很喜歡這個專業,學得也不太認真。


剛好有幾個朋友都在加拿大讀書,而且準備技術移民,我也想著要不去加拿大讀個技術專業,看看能不能留下來。家裡也沒有反對,我就申請了一個建築類的技校,準備去加拿大讀兩年,就留在當地工作。


沒想到,這個技校特別專注職業培訓,還得去工地實習。加拿大冬天特別冷,讀了一半,我堅持不下去,也不太想畢業去做建築工人,就放棄了,直接回國。


2019年,我回到老家雲南昆明。昆明的氣候很好,但卻沒什麼工作。不好提在加拿大讀技校的經歷,我只是在簡歷寫美國本科的學歷。昆明很少私企,廣告類公司更少,或者工資很低。花了幾個月找工作,我去了一家小型廣告公司做活動策劃,工資開了5000元,在昆明算很不錯的了。



工作了一兩個月,這個小公司實在沒什麼活,感覺自己天天都在混日子,而沒項目的時候,還會扣績效獎金,工資到手連4000元都沒有。我覺得很不開心,想繼續讀書,提升自己,就申請了英國的碩士。


說起來,這一次選擇也很有問題,因為我選擇了國際經濟專業,一個找工作也很難的專業,但那個時候我不了解。2019年9月我去了英國讀書,一開始都還是很順利的,沒想到2020年開春就爆發了全球疫情。幸好父母給我寄了口罩,我比較注意,沒有染疫,但課程也是大大延後了。


直到2020年底,我才得以畢業,2021年3月,我回國了。找工作才發現,國際經濟可謂是「天坑」專業,沒啥合適的工作。31歲了,還沒怎麼工作過,這個年紀在國內找工作,也有額外的尷尬。


不久前,我投遞了血液站的一個崗位,作為行政工作,有編制,且只要一輪面試。這個工作工資不高,但穩定,投遞的人也很多。不幸的是,我跟第一名相差2分,與這份工作失之交臂。


現在,我不想這樣漫無目的找工作了,準備考個CPA證書,然後也準備一下公務員考試。然而,情緒上,我一直很難受,很焦慮,但沒有辦法,走一步是一步了。


留學歸來,我成了親戚眼中的「倒爺兒」

大偉 | 32歲 無業


我的家鄉是一個盛產石油的東北縣城,我爸是當地一家油田公司的高層,為了讓我更體面地子承父業,我剛剛初中畢業,我爸就送我去留學了。


一晃五年,我終於畢業了。但此時國內的就業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在油田過度開採的情況下,當地油田公司應屆生的招聘人數從幾百人降到了十幾個人。


進石油公司這件原本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我畢業時卻變得有些費勁。看著父親為我奔波,我心生愧疚,覺得自己出國念書,花了家裡那麼多錢,卻在找工作這件事上還讓父母為我操心。



而出國「見過世面」,我也覺得到自己不能隨便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過著一眼就能望到頭兒的生活。於是,我跟爸媽深談了一次,表明了想要靠自己能力找工作的想法,並得到了他們的支持。


但實際上,在小縣城,我想找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並不容易。我學的是企業管理專業,這恰恰是小縣城的公司最不需要的崗位。我心裡雖然想去大城市闖蕩,可考慮自己背井離鄉這麼多年,父母也不希望我再離開。


高不成,低不就,在一次次碰壁中,我逐漸放棄了找工作的念頭。恰好此時我們那有一個新商城即將落成,正在租賃商鋪,通過朋友關係,可以以非常低的價格租下來,再轉租出去,其中的差價也是筆不小的費用,於是我當起了按月收租的「二房東」。


而我也成了親戚朋友眼中的「無業游民」。不是沒想過做點小生意,可小縣城的生意飽和度很高,沒有新的項目很難存活下去。後來,我又通過朋友的關係,承接了一些短期的小買賣,錢也掙到了一些,但因為一直沒有固定工作,我成了一些長輩眼中的「倒爺兒」。


這樣過了幾年,再進到公司打工對我來說基本不可能了,以後,如果遇到好的項目,還是可以考慮做做生意,但如果沒有的話,一直做「倒爺兒」也不錯,畢竟掙的錢也足夠我花的了。


「四大」進不去,留學後的我還是做起了生意

倩倩 | 30歲 飯店經營者


我和老公是在留學期間認識的,這可能也是我留學最大的收穫了。


之所以選擇去留學,說實話,是因為我成績一般,老師覺得在國內想要考上好大學基本沒希望。於是,我父母在和老師商量後,決定把我送去英國留學。畢竟那時候,出去鍍個金,回來還是很好找工作的,外企也喜歡聘用有留學背景的員工。


留學期間,我學的是會計專業,但學校的名氣一般,所以畢業後,像「四大」這種會計行業內最頂級的精英殿堂,實在是進不去了。


於是,回國後我來到北京,跟萬千應屆生一起加入了應聘大軍,稍微好一點的就是我沒有租房壓力,留學期間,爸媽給我在北京通州買了一套房子,那時候就打算好讓我畢業後在北京發展。



這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架勢,比高考還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礙於自己的留學生身份,我感覺壓力特別大,不進個500強,感覺都沒辦法跟親戚朋友交代。


但實際上,跟HR交流發現,在他們眼中,我這種非名校的留學生,除了英文好點,並沒有其他優勢,所以對方提供的崗位和薪資,我也都無法接受。


最後,我和我老公商量著不如回老家開個火鍋店,小城市的生活比大城市壓力會小很多。如今,我們在老家經營著兩家火鍋店和一家奶茶店,有了一兒一女,小日子過得也很滋潤。


有時我們也會彼此調侃,這學算是白留了。但轉念一想,如果不是留學的機緣,我們也不會認識,有一個這麼幸福的家庭。


*題圖及部分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文中Amy、白家梓、大明、楓葉、倩倩、大偉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