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要求俄軍撤出克里米亞,普京不屑一顧:看他們一眼都算輸

科羅廖夫 發佈 2021-10-24T14:58:18+00:00

俄羅斯卻認為,克里米亞半島自古以來就屬於俄羅斯,關於克里米亞的歸屬權問題,早在2014年就由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居民公決自行決定了,有98%的克里米亞民眾要求加入俄羅斯聯邦,克里米亞是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

克里米亞半島究竟是不是俄羅斯的,這個事情在國際上一直有爭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始終認為,俄羅斯侵略了烏克蘭,占領了原本屬於烏克蘭的領土克里米亞,所以俄羅斯必須將這塊領土還給烏克蘭,否則俄羅斯就要遭受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反對。

俄羅斯卻認為,克里米亞半島自古以來就屬於俄羅斯,關於克里米亞的歸屬權問題,早在2014年就由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居民公決自行決定了,有98%的克里米亞民眾要求加入俄羅斯聯邦,克里米亞是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正因為如此,俄羅斯一直反對將克里米亞歸還給烏克蘭。

在此前烏克蘭又一次向聯合國提交了克里米亞問題議案。最終聯合國大會上以63票支持,62票棄權,17票反對的結果獲得了通過。跟往年一樣的是,這次投下贊成票國家大都是西方集團或者親西方的國家。投反對票的則是靠攏俄羅斯的白俄羅斯、伊朗、敘利亞等國。對此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進行了駁斥,並引述普京的名言:「俄羅斯雖大,但沒有一寸國土是多餘的」。同時還宣稱對聯合國大會決議這種毫無約束效力的議案,不值一哂。意思是對那些投贊成票的國家,俄羅斯多看他們一眼都算輸。

那麼,俄羅斯為什麼不在乎西方的反對呢?在二戰以前,那時候的國家之間,不像現在這樣溫良謙恭讓。那時候,一言不合就可能大打出手,所以很多國家都追求在一定空間可以任意行動的霸權。

在二戰以後,由於對帝國主義軍國主義的清算,以及對和平的廣泛擁護,在國際政治和軍事爭端中,已經很少有國家直接冒著全世界的譴責去侵略另一個國家,這麼做的後果多數很催悲,譬如薩達姆。

出於全球政治經濟規則的利益層面,以及道義層面,國際社會幾乎不太容忍侵略行為,不認同對別國發起戰爭的行動。但也有例外的,那就是由於歷史上本國國民或軍隊的流血犧牲而獲得的行為合法性和不受指責的行動自由。

例如,俄羅斯占領克里米亞和干涉烏克蘭,就是這種行動自由的典型案例。

在歷史上,俄國人在克里米亞和烏克蘭付出了過太多的流血犧牲。歷史上,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的命運戚戚相關。從中世紀起,蒙古東征留下的一系列「汗國」中,位於現今克里米亞地區的強悍的穆斯林韃靼人國家曾攻占莫斯科,屠殺了那裡的15萬居民,以至於俄羅斯在幾十年時間裡不得不在其南部駐紮數萬大軍,準備與克里米亞汗國進行生死決戰。

近代史上,為了遏制俄羅斯,曾是百年宿敵的英法兩國最終聯合起來向俄羅斯開戰。這就是克里米亞戰爭。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法國對陣沙俄。在付出了數十萬人傷亡和總司令雙雙死亡的代價後,英法聯軍終於打下了塞瓦斯托波爾,但這場戰爭仍未能從俄羅斯手中奪走克里米亞。為了保住克里米亞,俄羅斯甚至賤賣了阿拉斯加。可見克里米亞在俄羅斯決策者心目中的地位。

在俄羅斯的精英眼裡,克里米亞半島絕不僅僅是個度假療養勝地,也不止於半島上數以百萬計的俄羅斯族同胞和以契訶夫、普希金為代表的俄羅斯文化積澱。慣於地緣緩衝區戰略的俄羅斯決策層非常清楚克里米亞的地緣政治意義,以至於克里姆林宮寧願以出兵的方式來「保衛」這個面積與中國海南島相仿的半島,不讓其成為西方國家反俄的最前線。另外,高加索的石油早在冷戰時期就成為蘇聯的重要經濟支柱,今天這個支柱變得更加重要。而俄國一旦失去了克里米亞,這個支柱就會失去掩護,隨時可能被切斷,這是俄羅斯絕不允許的。

在過去兩百年,俄軍或蘇聯軍隊在克里米亞烏克蘭與英法德國諸國進行過長期的血戰。數百年來,俄羅斯民族為克里米亞流的血,已經足以把這片土地染紅,他們絕對不會輕易放棄這塊鮮血爭來的土地。

在2014年俄羅斯下決心收回克里米亞後,並沒有在國際上引起太大的直接(武力)反彈,西方的抗議和制裁也是有氣無力。重要原因就是俄羅斯歷史上的流血犧牲使得他們具有了某種道義優勢。類似例子還有俄羅斯占領日本北方四島。

第二個案例,是2001年美國遭遇911,隨即開啟的反恐戰爭,先後消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政權,國際社會是有一些非議,但美國人理直氣壯,底氣就在於世貿雙塔下埋著的數條美國人的生命給美國帶來的道義優勢。可能有個別國家逼叨逼叨,但誰敢旗幟鮮明地站出來反對美國的反恐戰爭?誰敢強制美國為伊拉克阿富汗無辜死亡的幾十萬平民討還公道?

其他還有,俄羅斯當年出兵車臣,西方也是一片聲討。等到黑寡婦們連續搞人肉炸彈和別斯蘭慘案時,俄羅斯再怎麼狠狠地對付車臣,國際社會也鴉雀無聲了。這就是由於民眾大量犧牲而擁有了不受指責的行動自由。

當國民遭到無端殺戮,政府就有權力採取任何手段,甚至擁有道義上的豁免權。當先輩浴血奮戰,付出重大犧牲取得的勝利,政府就有權採取任何措施去維護,這時候,公理和國家法會靠邊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