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初中選公辦還是民辦?中學教師感慨:5年前公辦初中不被看好,現在一樣是家長眼中的「香餑餑」

河南商報 發佈 2021-10-23T16:27:25+00:00

2020年鄭州市首批63所「新優質初中」學校名單揭曉,其中,中原區9所,二七區13所,金水區16所,管城區9所,惠濟區2所,高新區3所,經開區3所,鄭東新區3所,航空區6所,新優質初中均衡分布。

河南商報記者 杜世民 馬俊峰

2020年鄭州市首批63所「新優質初中」學校名單揭曉,其中,中原區9所,二七區13所,金水區16所,管城區9所,惠濟區2所,高新區3所,經開區3所,鄭東新區3所,航空區6所,新優質初中均衡分布。

與之對應的則是民辦初中的減少和報名人數的趨於理性。

五年來,從民辦學校擇校熱到公辦初中就近入學「香」,鄭州市的家長們變得越來越理性。

民辦校​優質生源「扎堆」,公辦校不被家長看好

我叫王雅薇,是鄭州市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

五年前,我從鄭州大學英語專業畢業,通過招教進入鄭州市第七十九中學任職。

那時候公辦初中並不被人看好。家長們對於初中的認知停留在「民辦優於公辦,能上楓楊、文博、桐柏,就堅決不能讓孩子靠劃片」的層面上。

好學生都削尖了腦袋,往民辦初中「擠」,那公辦初中的生源質量可想而知是參差不齊的。更別提當時的七十九中,甚至都算不上公辦里的「名校」。

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剛接班的我,心裡著實沒底。

果不其然,通過初期和學生的接觸,我發現這個班,滿打滿算45個孩子,有40個人心都不在學習上,還間接影響了其他5個人……

從那會兒開始,我逐漸認識到「民辦熱」的實質:優質生源「扎堆」,良好的學習氛圍才是家長們追求的「終極目標」。

教育不分對象,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才是「正確方向」

接班初期就遭遇「學生成績差、家長不信任、班級學習氛圍弱」的連環夾擊,說心態沒崩,那肯定是假話。

但為人師者,就是要給每個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教育。

所以,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要把家長們眼中「不怎麼樣」的學生,帶出個樣子來。

不大的年齡差讓我更容易走進學生中間,從而發現孩子們不同的「個體問題」。

從單親家庭的苦惱到學習動力不足再到找不到學習方法……我嘗試在教學時間外,與任課教師、家長、政教處多方合力,從裡到外,給學生們「翻新」。

人生總不會是一落千丈的,帶班也一樣。前路再怎麼坎坷,總會有柳暗花明、峰迴路轉的時機。

在半個學年後,我所帶班級從進校分班總成績倒數第一,一躍成為該學期全年級平均分為第一名!

在七十九中,這樣的「奇蹟」不止出現在我所帶的班級里。初進校時老師們眼中的「學困生」沈禾光來到七十九中後,因想趕超別人,白天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連續兩個月晚上則抱著行李箱在衛生間的洗手台旁讀書,因為這裡有燈。

九年級(12)班學生張子恆從三年前進學校成績中等,到常拿全年級第一名,因為進步快,校長特意獎勵了他一輛山地自行車……

公辦初中「培優」路:從練好內功開始

我若盛開,蝴蝶自來。這句話就是七十九中的真實寫照。

我經常聽校長王斌說,他是看著學校和學生一起,一點點成長起來的。

校長還曾開玩笑說,總會有人認為我們這些「沒名氣」的公辦校,是不會被大多數家長看到眼裡的。

放在五年前,聽到這些話,我不會反駁,會一笑置之。

但現在,我會告訴他們,「沒名氣」的公辦校,一樣是家長眼中的「香餑餑」。

究其原因,一方面來自政策的「加持」。

近年來,惠濟區不斷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從大力新建及改擴建中小學,到從教育部六所直屬師範高校、雙一流高校招聘大批優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再到調整教學結構……

可以說身在惠濟區的義務教育學校,都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另一方面,就是七十九中在也「苦練內功」,為自身加碼。學校不斷加大教師投入力度和硬體設施改造,讓學生和家長從學習環境到教學質量,都能放心。

在教育愈加趨向均衡化的大環境下,新建公辦校增多,民辦校調整入校方式。優質生源不再「扎堆」,學生們逐步「回流」,七十九中也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現在,我可以告訴身邊的人,作為公辦初中的老師,我很開心……

民辦初中連續兩年報名減少,家長更理性

數據顯示,相對於公辦初中的生源增加,民辦初中報名人數則連續兩年呈減少趨勢。

從民辦學校數量來看:2019年參與搖號學校32所,2020年為27所,2021年則減少到21所。

從報名民辦學校的人數來看:2020年鄭州市共有 28466名學生報名民辦初中學校,較之2019年減少5298人。

2021年,鄭州市區共有20036名學生報名民辦初中學校,同比去年減少8430人。

小學畢業生人數逐年上漲,報名民辦初中學校的人數卻在減少。不難發現,五年來,鄭州市的家長們在「升學路」上變得越來越理性。

編輯:張恆 施尚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