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動物的求偶,多是雄性打扮自己,可人類為什麼相反?

科學黑洞 發佈 2021-10-23T16:02:43+00:00

春天到了萬物復甦,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這是小時候看動物世界最熟悉的一句旁白了。地球上物種數百萬個,進化了38億年之久,達不到永生的目的最終走上了交配繁衍之路,用這種方式讓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地球上的物種多種多樣,實際上交配繁衍形式也是千差萬別。

春天到了萬物復甦,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這是小時候看動物世界最熟悉的一句旁白了。地球上物種數百萬個,進化了38億年之久,達不到永生的目的最終走上了交配繁衍之路,用這種方式讓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地球上的物種多種多樣,實際上交配繁衍形式也是千差萬別。

人類尋找伴侶靠一見鍾情、靠相親、靠相互追求,最終走到一起組建小家庭,實現人類文明的發展繁衍。但是最終的選擇確定下來之前還有很多前提,例如高矮胖瘦美麗或者帥氣,再或者經濟條件社會地位等等,但這一切的根本卻還是希望獲得更加優質的下一代,生存和繁衍就是生物最本質的追求。

但也有人看出了不同,很多動物的求偶還是比較有意思的,它們或者一身鮮艷的羽毛或者有著優美的舞姿,再或者有著強壯的身體可以靠著戰鬥力搶奪配偶。在動物的世界裡,其實一切都沒有那麼複雜,它們遵循本能直擊生命的本質,那就是為了獲得更加優質的後代。

動物界的求偶,為什麼都是雄性打扮自己?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並非那麼絕對,在自然界中也並非都是雄性打扮自己去求偶,也有很多雌性去求偶的,最典型的就是彩鷸,一種小型涉禽,成年後體長超過25厘米,它們多棲息在水塘和靠進水塘的沼澤中,以一些小型的水生動植物為食。彩鷸是典型的一雌多雄制,在繁殖期雌鳥會向不同的雄鳥求偶,因此會產下多窩的卵。這些卵都由各自的雄鳥來孵化,並且由雄鳥餵養長大。

在這裡涉及到兩個非常全能更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性選擇」和「後代投資論」。

性選擇也是達爾文曾經著重研究的一個領域,在地球上的生物它們出現的各種性狀都由基因決定,而生存環境在其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部分的性狀都是為了生存的更好。

但是也有特例的存在,例如螳螂是一種「性食同類」的動物,在雄性螳螂交配的前中後都可能被雌性螳螂吃掉。對比一下它們的體型,雄性螳螂都比較小,在對打的時候根本打不過雌性螳螂,那么正常情況下應該是體型更大一些才會生存的更好。但實際上雄性螳螂的小體型就是「性選擇」的結果,這樣更加有利於雌性螳螂性食同類。

在動物界之所以有些雄性動物長的花枝招展,就是因為「性選擇」的影響,雌性動物可以通過它們優美的舞姿或者光鮮亮麗的羽毛,來判斷它們的健康狀態,以獲得最優的後代。而雄性動物為了在同類競爭中獲得優勢,那麼在這種選擇下某些性狀也就越來越突出,成為它們自豪的一面。

地球生物的配偶雙方,一方會掌握主動權,而另外一方會處在被選擇的局面。那麼這個地位到底是如何劃分的,這就要考慮雌雄雙方對後代的付出代價了,例如一些鳥類大部分都是雌鳥進行產卵孵化並且餵養長大,而一些雄鳥唯一做的事就是提供一半的基因,既然主動權在雌鳥手裡,因此就具有選擇權。

織布鳥就是這樣一種動物,雄性織布鳥都擁有非常高超的造房子技巧,它們的鳥巢建造的非常漂亮,就等待著雌性織布鳥的到來,這點跟人類比較相似,沒有房子找老婆好難0.0!當然它們也只提供一個房子,交配後即離家出走,把房子留給雌性織布鳥,之後自己會繼續編造鳥巢,尋找新的伴偶。

當然也有些動物它們對後代的付出是一樣的,差不多是互相選擇的類型,沒有明顯的性選擇結果,像帝企鵝,它們的雌雄個體長相非常類似,並且大小也類似。

為什麼人類恰恰相反?

很多人都說人類這個物種里都是女性比較漂亮,這跟很多其它物種恰恰相反,但這也是性選擇的一種結果,在不同的時代人們的審美觀也是不一樣的,例如唐朝時期都以豐腴為美,現代社會普遍認為越苗條越好,但其實這也並不完全正確。

而對於男性也不同,在遠古時期我們主要靠著打漁打獵或者撿食野果為生,那麼某些個體具有高超的打獵技巧,可以滿足每日的食物所需,那麼他自然就會非常受歡迎,這樣的個體也是最美的。但到了現代社會,可能就看個人能力社會地位等等,這些都對「生存」至關重要。

自然界中動物的求偶,都是為了獲得最優質的後代,但是基因怎麼樣誰都不知道,那麼就只能通過某些外在的性狀來判斷。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