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造就一座城,被曹德旺尊稱為大哥,一位比肩李嘉誠的前首富

胡華成 發佈 2021-10-22T18:43:50+00:00

而沿海的福建、廣東等地,上世紀曾經有一大批的人外出闖蕩,想要出海謀生,也因此在國外闖出了一片天地。在這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位就是林文鏡,不僅僅有著全世界最大的水泥廠和麵粉廠,是在李嘉誠之前的首富,更有著一顆深深的愛國心。

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改革的春風剛剛吹遍了祖國大地,很多地方都還沒有發展起來。而沿海的福建、廣東等地,上世紀曾經有一大批的人外出闖蕩,想要出海謀生,也因此在國外闖出了一片天地。他們趁著回國的機會,紛紛回到自己的家鄉投資,為家鄉的發展出一份力,這就是福建沿海那一帶很有名的「華僑文化」。

在這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位就是林文鏡,不僅僅有著全世界最大的水泥廠和麵粉廠,是在李嘉誠之前的首富,更有著一顆深深的愛國心。

林文鏡出生在福建省福清縣的一個小山村里,他的父親很早就到了印度尼西亞做生意,這也被人叫做「下南洋」。在林文鏡出生後沒有多久,年幼的林文鏡就跟隨母親,去到父親那裡一起生活,幫助父親打理生意。

在林文鏡17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於是林文鏡不得不一個人肩負起養家的重擔。他先是從碼頭跑單開始,憑藉著自身的眼光和機遇,先後在印尼創辦了二十多家工廠,產業涉及紡織、食品加工、航運等多方面。

在這之後,林文鏡成立了林氏集團,又創辦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泥廠和麵粉廠,資產規模高達八十億元,是名副其實的首富。林文鏡的生意越做越大,還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礦山,可以說一切都是靠他自身奮鬥得來的。

但林文鏡在功成名就之後,首先想起的就是自己的家鄉——福清,儘管離家的時候他才八歲,對家鄉可能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但在印尼的這麼多年,林文鏡從來沒有改過自己的國籍,他還一直念著祖國。

於是在1953年,那是林文鏡在時隔多年以後,第一次踏上家鄉的土地,他發現福清的發展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那般好。福清縣在那時候還是全國最貧困的縣之一,小孩子沒有學上,大人也時時刻刻在為生計發愁。林文鏡看到這些之後深受感觸,從這一年開始,他為自己的家鄉建設小學、醫院、供電站等基礎設施,希望通過這些來支持家鄉的發展,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林文鏡為福清造就了屬於他的傳奇。

林文鏡得到父老鄉親的反饋,說僅僅靠那些基礎設施、工程沒有用,並不能很好地改善當地貧窮落後的現狀,老百姓手裡還是沒有錢。

林文鏡決心改變這種現狀,在1987年,他放棄了在印尼經營得如火如荼的事業,毅然決然投入了家鄉的建設中來。他與福清市政府簽訂了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五年內要為福清創造營收5億美元,對於大多數人看來,這是一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林文鏡首先的第一步就是要在福清造工廠,他聯繫那些在外的華僑,邀請他們回國辦工廠,如果因為國內的市場環境不適合辦工廠,那麼他們造成的損失將有林文鏡來負責。沒有了後顧之憂後,許多華僑紛紛來到了福建,福建現在很多台商建造的工廠都是那時候引進的。

五年後,在實現了最初的目標後,林文鏡又為福清寫下了第二個「五年計劃」,即工業總產值要達到50億美元。為了這一目標,林文鏡打通的是福清的海上交通,先後建成了3000噸級的港口和萬噸級的深水港,港口的建立更是進一步加強了福清的對外聯繫,貿易外來也更加頻繁。在第二個五年之後,還有第三個五年計劃,慢慢地福清縣擺脫了貧窮的帽子,家鄉的人都過上了好日子。

據說當時的上海市領導看到了福清的發展,希望林文鏡也能夠到上海進行投資,那時上海的條件比福清要好很多,林文鏡不僅可以無償使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還能享受到上海所有的政策優惠,但這還是遭到了林文鏡的拒絕,他想要一心一意為家鄉謀發展。

2018年的7月2日,享年90歲的林文鏡去世了。

回顧林文鏡的一生,前半生他在為自己的事業奮鬥,後半生則是在為自己的家鄉奉獻。但他並不需要大家記住他,也拒絕了政府為其修繕、保護故居的建議,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他以一己之力,托舉起了福清最先的騰飛。這也是以林文鏡為代表的千千萬萬的華人企業家,為其家鄉做出貢獻的一個縮影。

用媒體思維全網覆蓋,讓產品銷售慕名而來!

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媒體傳播上。一家公司或一個老闆,如果媒體思維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傳播度,就沒有認知度;沒有認知度,就沒有美譽度;沒有美譽度,何來知名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