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比好萊塢高級的地方,在於它向世界傳遞和平的重要性

國科瞭望臺 發佈 2021-10-22T18:43:28+00:00

電影《長津湖》上映不到一個月票房已突破52億,屬於它的奇蹟還在繼續上演。這部近3個小時的電影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最慘烈的長津湖戰役,許多觀眾看後為之落淚,影片中觸動人心的片段有很多。


電影《長津湖》上映不到一個月票房已突破52億,屬於它的奇蹟還在繼續上演。這部近3個小時的電影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最慘烈的長津湖戰役,許多觀眾看後為之落淚,影片中觸動人心的片段有很多。比如志願軍在火車上看到窗外錦繡長城的片段;

比如雷公把捂熱的土豆遞給伍萬里的片段;

比如伍千里和戰友談子為重逢後相視一笑的片段;

比如雷公最後帶著標識彈犧牲自己保全七連的片段,都讓人淚流滿面。

不過對我而言最震撼的一幕卻是影片的一個停頓。那是影片中最激烈的一場戰鬥,七連的戰士和美軍刺刀見紅,觀眾看得也是熱血沸騰,新兵蛋子伍萬里也在這次戰鬥中得到了歷練,然而當他們俘獲了美軍將領,伍萬裡帶著仇恨殺紅了眼想一槍斃了他時,哥哥伍千里卻制止了他。

伍萬里不解,哥哥千里說:「有些槍必須開,有些槍可以不開。」影片的快節奏一下子到這裡被打斷,伍千里說完這句話後電影沒做更多的解釋,導演用一段留白帶給了我們無限的思考,也正是這個停頓讓我一下子對《長津湖》這部電影肅然起敬。戰爭是殘酷的,好的戰爭片應該是宣揚反戰思想,讓人看完後對戰爭心生恐懼,希望世間永遠不再發生戰爭。

《長津湖》的反戰思想跟美國好萊塢式的反戰思想還完全不一樣,美國那種不義之戰,是反應士兵覺得不應該打。而咱們這種正義之戰,是士兵被迫不得不打。

電影並沒有在宣揚戰爭,而是一直在討論以戰止戰。中華五千年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民族是個友好的與人為善的民族,歷史上我們經歷過的戰爭都是迫不得已的,從幾千年來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到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列強和侵略者的戰爭,我們都是奮起反抗保家衛國的那一方。我們漢字中的伍也是止革的意思,這種以戰止戰的思想其實是流淌在民族血脈中的,那麼戰爭片的創作理念也應該是反戰,其他電影類型都可以顛覆和重新解構,唯有戰爭片不可以。

《長津湖》就做到了將以戰止戰思想確立為了影片的主題,並且不是一味地說教,而是用很巧妙的鋪陳將這個思想表現出來了。影片最開頭,伍千里捧著哥哥伍百里的骨灰回家,他本計劃給父母蓋個房子,給弟弟說個媳婦兒,結果韓戰爆發,美國戰鬥機越過鴨綠江,將戰火燒致我國邊境,中國不得不出征作戰。若有戰,必召回。作為戰士的伍千里,天一亮就奔赴前線。弟弟伍萬里也要跟著參軍,伍千里推了弟弟一把,說:「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不讓你打。」

就是這句樸素的話語,一下子把影片的主旨說出來了。導演和編劇在這裡埋下了伏筆,等劇情發展到一半的時候,在戰鬥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來一個巧妙的停頓,讓伍千里再次對著弟弟說:「有些槍該舉,有些槍不該舉。」

這句話既是對開頭那句詞的呼應,也把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中國人對待戰爭的態度潤物細無聲的傳遞到觀眾心中,戰爭片的意義絕不是為了滿足觀眾的爽感,好的戰爭片到了這裡一定要學會停頓。

《長津湖》用伍萬里這個角色的視角切入戰爭,剛開始他去打仗的心態是想讓哥哥瞧得起自己,隨後他經歷了戰友的戲弄,目睹了張小山活活被戰鬥機打死,在長津湖啃硬土豆,最後目睹雷公慘死,這些經歷讓他從男孩成長為男人,戰爭在他心中也變成了保家衛國之戰,這個堅定的思想在男孩身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步蛻變而來,作為觀眾也就潤物細無聲的理解了影片的主題。從這個意義上講,該片本身對於戰爭本身深層次的思考,很好的融入在人物具體的情節和行動上,這部影片沒有刻意的宣教式的口號和臉譜化人物的塑造,用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詮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長津湖》是目前國產戰爭片的天花板,除了豪華的陣容,宏大的場面,逆天的票房外,它最值得稱道的就是讓國產戰爭片的創作找到了一個正確的主題,觀眾看了這樣的片子能更加緬懷我們的先烈,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

而這,恰恰是它比好萊塢電影牛逼的地方!不支持這樣的電影,反而陰陽怪氣,這樣的雙標怪,值得大家警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