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雙方都說獲勝,真相如何?我軍:目標已達成

雨田觀史海 發佈 2021-10-22T21:54:59+00:00

其實了解抗美援朝的作戰,需要定調的一個前提是——雖然志願軍的在一開始的時候攻勢如潮,但其作戰思想一直是機動防禦,目的是將戰線維持在三八線附近,也就是說朝韓開戰前的國界線。


隨著《長津湖》這個火爆的IP出台,有關抗美援朝那個時代歷史也得以重歸人們的視野中。其實了解抗美援朝的作戰,需要定調的一個前提是——雖然志願軍的在一開始的時候攻勢如潮,但其作戰思想一直是機動防禦,目的是將戰線維持在三八線附近,也就是說朝韓開戰前的國界線。

為此我軍從入朝半年內就就進行了5大戰役,很好完成了預定目標。

有關五大戰役,我們耳熟能詳的有《長津湖》的第二次戰役,砥平里的第四次戰役。而從第1到4次含戰役聯合國軍這邊的主流都承認其失敗。不過的有關第五次戰役的說法確實是爭議頗多,雙方都宣傳己方獲得勝利。

那麼有關第五次戰役的結果,從我們現在的角度上看又是如何界定呢?

焦灼的第五次戰役‍‍

1951年4-6月期間,中朝聯合軍隊在三八線附近進行了第五次戰役。此戰役作為志願軍主動進攻的收官之戰,志願軍總部調集了大量兵力對「聯合國軍」進行總攻,這一仗志願軍除了要在戰役上粉碎聯合國軍想要從側後方進攻志願軍後背作戰意圖,避免兩線作戰之外,也要從戰略上將聯合國軍打回到談判桌上,以戰議和。

在開戰前雖然前四次戰役中獲勝,但以9兵團和13兵團兩個王牌兵團為首連續將近半年的作戰,已經很疲憊了,因此此戰由新上陣志願軍3兵團和19兵團擔當主攻,9兵團配合作戰。為了此戰,我軍調集的3個兵團,人民軍也派了3個軍團,合計60萬人(這僅僅是一線進攻部隊,如果算上後方反登陸部隊,志願軍參戰人數達百萬人)。而聯合國軍內外兩線也集中了將近34萬人的兵力迎戰。雙方此戰投入兵力將近百萬,為5次戰役最大的的一場戰鬥。

戰役開始,勢如破竹的志願軍。

五次戰役第一階段進攻開始後,中朝軍隊就牢牢占據戰場主動,從東西兩個方向直線平推,志願軍在西線首先突破了聯合國軍防線。

在第一階段作戰中,進攻的志願軍3個兵團都取得了進展,正面進攻的3兵團(2野4兵團改編而來)在漣川擊敗了美軍第3步兵師,並將展現推移到永平地區。左翼的9兵團擊敗了韓軍王牌第6師團和美軍24步兵師,兵鋒直達白雲山地區。右翼渡江的楊得志19兵團戰果也是不錯,在突破臨津江後,擊穿英軍29旅防線,英軍王牌格勞斯特營被我軍圍殲。不過因為美軍空軍的打擊,集結地過於狹小,渡江的19兵團損失不小。不過西線戰場整體進行很順利 。而為了擴大戰果,志願軍3個兵團也開始將戰場轉移到東線,配合人民軍作戰,消滅那裡集結的韓國軍隊。

在第二階段的戰役中,志願軍避開了已經在西線構築陣地的英美聯軍,轉而進攻東線突出部的韓國軍隊6個師團(首都、第3、5、7、9、11師團)以及在此的部分美軍(美軍第2師)。在作戰開始後,志願軍9兵團對縣裡地區的南韓第4個師團的防禦陣地發起進攻,27軍81師穿插南下,切斷韓軍第3和9師的退路。在此次作戰中全殲韓軍5個營將近3000人。和9兵團進展順利不同, 3兵團雖然殲滅了部分美軍,但未能突破敵人預定防線實現對韓軍的分割。

當然,我軍打得精彩,敵人增援也很快。

西線敵人為策應其東線作戰,美軍第3步兵師突破我19兵團的阻擊防線,突入到包圍圈內,和第3步兵師一起的還有韓軍王牌第8師團。因此這兩個師的介入讓東線敵人穩住陣腳敵人又形成了東西相接的完整的防禦體系。再加上中朝軍隊1個多月的連續作戰,彈藥和後勤補給已經出現問題,為了避免重蹈第4次戰役被美軍「反衝鋒」的教訓,到了5月21日達到戰略目的志願軍開始撤退。

當然此時志願軍如果可以安然撤退,這戰果絕對是我軍可以欣然接受的。

但在撤退的過程中我軍遭到美軍的「機動進攻戰術」突擊,美軍以大量裝甲機動部隊深入我軍控制腹地,中心開花,攔截我後退部隊。使我擔任殿後的部隊被分割包圍,這裡面以19兵團和3兵團被圍最多,其中60軍180師損失最大,整個戰役我軍在後期撤退段損失將近2.3萬人。

雙方點到為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第五次戰役更被冠以「虎頭蛇尾」的戰鬥。那麼敵我兩軍又是如何的定義這場戰鬥的呢?

先說我前線指揮員,在第五次戰役之後,彭總對我軍戰果並不滿意。特別是在撤退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組織以及應對追擊美軍的作戰都做得不是很好,雖然殲敵8.2萬人,但自身也損失將近8.5。彭總的作戰構想是想將聯合國軍一鍋端,卻不想敵人的防禦做得更出色,如果我軍一開始就將兵力全部囤積於東線,恐怕東線韓軍6個師團都成為我軍的戰利品,戰果會被進一步擴大。

和彭總率領的志司不同,主席和軍委對於第5次戰役還是更多持肯定態度,畢竟我軍粉碎了美軍要然後登陸兩面夾擊中朝軍隊的企圖,同時第四和五次戰役後志願軍基本在三八線附近站穩了腳跟,為後續的和談提供了硬實力「戰績」。

不過考慮到後兩次戰役我軍暴露出的後勤和進攻方面的乏力(並沒有成建制消滅美軍的團級單位),我軍以前想要整團消滅美軍和整集團消滅韓軍的大殲滅戰戰法已經不合時宜。從此抗美援朝戰爭進入到運動戰階段,後續我軍的作戰原則為——「零敲牛皮糖」,打贏殲滅戰,穩定三八線。

因此對於雙方來說,第五次戰役之後大仗基本結束。

而對於美軍來說也不一樣。

和我軍一樣,美軍也說第五次戰役是他們獲勝了。

第四次戰役的砥平里戰役,美軍打破了志願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李奇微用戰績證明了他的「龜縮戰法」和依靠裝甲突擊分割志願軍戰術的實用性,在第五次戰役階段,李奇微故伎重施,在擋住志願軍的三板斧之後,他派出坦克部隊穿插和包圍志願軍殿後部隊,從而有了我180師被圍的悲劇。可以說在戰役的後期確實是美軍掌握了主動權。

縱觀整個戰役,美軍實際上損失並不算太大(相較於其他幾次),我軍的戰績多半是韓軍貢獻的。美軍在戰後也熟悉我軍戰法,這也有了後來范格弗利特後來的火力覆蓋制勝論。但 美軍雖然了解志願軍的命門,但在志願軍的積極防禦下,依然被拖在了三八線一帶,再加上美國國內反戰聲四起,讓美軍也不得不進入和談準備。

因而有了五次戰役結束後,雙方一直在三八線附近拉扯和對峙。

雨田君說‍‍‍

其實雖然第五次戰役雙方都說自己獲勝,但實際從後面結果上,志願軍毫無疑問獲利更多,將戰線推到38線然後進行和談,一直是志願軍入朝最主要的任務,而第五次戰役後我們做到了。相反聯合國軍則不同,他們從進入平壤,準備飲馬鴨綠江,卻被打回到只能接受和談,自然是虧的。而且好不容易準備的兩棲登陸作戰,被彭總先聲奪人發起第五次戰役挫敗。

因而從戰役的後續影響上,第五次戰役我們是獲勝的,雖然這代價有點大……

— The end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