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裡的65式軍裝,一代人的記憶,紅領章佩戴正規嗎?

吾評武願 發佈 2021-10-18T03:20:43+00:00

作為一個唐山人,我始終認為影片《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影片由全國著名導演馮小剛執導,陳道明和陳瑾等著名演員出演,不僅獲得了很多的高級別的獎項,而且在11年前就以6.73億元的成績創造了中國內地電影最高票房的新紀錄。

作為一個唐山人,我始終認為影片《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影片由全國著名導演馮小剛執導,陳道明和陳瑾等著名演員出演,不僅獲得了很多的高級別的獎項,而且在11年前就以6.73億元的成績創造了中國內地電影最高票房的新紀錄

我們暫且拋開票房問題不談。在影片中,陳道明飾演的王德清是一名解放軍軍官,由於唐山大地震發生在1976年,當時的軍裝還是65式,所以陳道明在劇中有很多身穿65式軍裝的鏡頭。我們從這些零散但是又能烘托主題的鏡頭中,可以研究一下65式軍裝的紅領章的佩戴方式。

在影片中,陳瑾飾演的董桂蘭也是一名軍人,她與王德清組成了雙軍人家庭,正好可以幫助我們研究65式軍裝女軍人的紅領章佩戴方式。

我們從劇照中可以發現,當時的65式男式軍裝的紅領章佩戴在左、右衣領之上,在垂直方向上在衣領上居中,領章前緣與衣領的縫線取齊,也就是留邊了,目測距離領口邊緣約5毫米。陳瑾身穿的女式軍裝,則是在女式衣領的水平方向上居中,領章的下緣也是與衣領領口下邊緣的縫線取齊。這兩個角色代表了在1978年左右的紅領章佩戴位置,都是按條令條例規定嚴格選取的,至少是他們所在部隊規定的領章佩戴位置。

我們在網絡上搜索有關65式軍裝的真實歷史照片時(不是影視作品的劇照,也不是現在的愛好者模仿照),會發現紅領章的佩戴位置並不統一,有五花八門的感覺,甚至還有男式軍裝上紅領章的下沿也與衣領下沿完全取齊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是由於條令沒有細緻地規定出紅領章的具體位置,畢竟條令就是薄薄的小紅本,有很多紀律需要明確,要統籌規劃,不可以做到面面俱到,只規定了紅領章的大體位置,而師級以上單位就可以規定紅領章佩戴的具體位置。比如,領章距離領口的位置,是與衣領前沿取齊,還是留邊,不同的部隊之間是會存在差異的。

很多在1980年代(含)之前當過兵的網友,也都有對於紅領章佩戴位置的不同見解,儘管他們的情懷都是一樣的,但是這些見解也不是統一的。比如,對於紅領章的綴釘方式,一些網友表示部隊配發紅線,綴釘的時候上邊緣釘3個點,下邊緣釘2個點,這是5點式綴釘方法;一些網友表示上邊緣釘3個點,下邊緣釘3個點,這是6點式綴釘方法;一些網友表示綴釘之後,針腳線要在領章的背面形成一個Z形,這是Z式綴釘方法(有網友把這種綴釘方法稱為S形,畢竟Z和S的走向非常相似)。

很多網友在和我討論綴釘位置和方法時,都表示他所說的位置和方法是唯一正確的,是條令條例規定的,其它與他不同的方法都是錯誤的。現在僅綴釘方法就有3種了,你們說誰的才是唯一正確的?只能說,沒有唯一正確,這三種全部正確。

因此,我們就沒有必要再給影視作品裡的65式軍裝挑刺了(主要是指責紅領章沒有與領口完全取齊,認為「留邊」是錯誤的)。這個刺沒法挑,常年佩戴「留邊」式領章的,會認為對齊領口邊緣是錯的;常年佩戴對齊領口邊緣的,會指責「留邊」是錯誤的。影視作品的編劇、導演、製片人、道具、演員等等,也會認為自己作品裡的佩戴方式是完全正確的,是最適合條令規定的。


而且,一些老兵表示,條令對於紅領章的佩戴位置的規定是經過幾次修訂的,這裡面就有「留邊」和「取齊」各種版本,由於很多影視作品的故事發生時間、地點都是相對模糊的,不像《唐山大地震》發生在1976年這麼明確,就更難判斷佩戴正確與否了,更加不適合貿然挑刺了。

以上就是今日頭條帳號「吾評武願」發表在今日頭條媒體平台上的圖文稿件,希望越來越多的朋友關注今日頭條,熱愛今日頭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