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追「豐」丨泗洪:杞柳隨風搖,根根變「金條」

宿遷網 發佈 2021-10-18T06:20:15+00:00

「梓漆椅桐質本奇,用而為器始皆宜。倘令杞柳非柔順,未必杯卷可得為。」這是宋代詩人陳普筆下的杞柳。宿遷市泗洪縣金鎖鎮「80後」巾幗創業領頭人錢慧5年前栽培500畝杞柳,深秋季節,一簇簇、一排排即將收穫的杞柳在風中搖曳,放眼望去,豐收在望的杞柳就像一堵翠綠的牆,矗立在田地里。

「梓漆椅桐質本奇,用而為器始皆宜。倘令杞柳非柔順,未必杯卷可得為。」這是宋代詩人陳普筆下的杞柳。宿遷市泗洪縣金鎖鎮「80後」巾幗創業領頭人錢慧5年前栽培500畝杞柳,深秋季節,一簇簇、一排排即將收穫的杞柳在風中搖曳,放眼望去,豐收在望的杞柳就像一堵翠綠的牆,矗立在田地里。

「金秋杞柳長勢很好,又是一個豐收年啊,這些杞柳還沒收穫,已經被預訂完了,收購價格每斤1.3元,這個價格比去年高出不少。」看著自己栽培的杞柳,錢慧高興地說,「可以說杞柳是致富的金條啊,收穫後賣給生產企業,加工成柳筐、柳帽、花籃、椅子、洗衣簍等出口工藝品,能賣出好價錢。」

說起自己大膽流轉500畝土地栽植杞柳,錢慧說得益於自己所學的園林專業。「我家住在金鎖鎮農村,2009年畢業於西南大學園林專業。畢業後,我的汗水都灑在了家鄉的土地上。」錢慧說,大學畢業後,她自主創業,在泗洪縣及周邊地區從事綠化苗木生產經營,公路兩旁、小區、公園等地,都有她留下的大片綠色。

「2016年,我和『90後』侄女李竹青經過反覆考察,發現杞柳栽培經濟效益可觀,我們認為家鄉的土地完全可以栽培杞柳,於是就流轉了500畝土地,開始栽培杞柳,第一年就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錢慧說,「祖祖輩輩堅守的傳統種植不能丟,但是政府提倡發展高效農業,種植杞柳不僅可以增收,帶動當地群眾就業,也是綠色發展的需要。只要講究科學種植,找到銷售渠道,又有什麼不可以嘗試的呢?」在當地村居的支持下,錢慧和李竹青著手進行杞柳種植。「杞柳不適合機械化種植,除了打藥治蟲可以使用植保機,灌水、施肥也能使用到農機,日常管理和收割,主要靠人工。」錢慧說,杞柳一年可以收穫兩季,春季在6月上旬收穫,秋季在10月下旬收穫。收穫時,很多當地富餘勞動力都會拿著鐮刀來收割,每人每天勞務收入都在100元以上。

據錢慧介紹,杞柳為多年生落葉灌木,喜歡生長在河灘和溝渠邊的深厚沙壤土中。杞柳的種植並不複雜,將粗細中等的成株杞柳,切成筷子長短的小根,然後間距適中地進行扦插就好。杞柳對土壤的要求並不高,幾乎一插就活,易操作,比起種莊稼省時省力,又易於管理。杞柳扦插好後要立即澆水,促其生根,初期,田間管理主要是除草和打杈,即去除主幹枝頭雜生的亂枝。杞柳生長很快,當年種植當年就能收穫,葉子茂密蔥綠,枝條細而長,高達3米以上,柔韌性好。

錢慧說,柳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杞柳製品始於元末明初,明末清初時柳編業更加興旺。「杞柳收穫後,主要銷售到山東、安徽,今年市場行情好,我這裡收多少就能賣出去多少。」據錢慧介紹,杞柳工藝品有幾萬個品種,如桌、椅、櫥、櫃、屏風、花籃、柳筐、旅遊休閒系列等很多品種。她目前栽植的杞柳今秋平均畝產5000斤,產量及經濟效益明顯高於去年同期。 (記者 徐其崇 通訊員 曹培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