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國家公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fans news 發佈 2021-10-22T15:29:43+00:00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原創稿陳明菊2021年9月30日,國務院同意設立三江源為第一批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域總面積12.31萬平方公里,涉及治多、曲麻萊、瑪多、雜多四縣和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管轄區域,共12個鄉鎮、53個行政村。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原創稿

陳明菊

2021年9月30日,國務院同意設立三江源為第一批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域總面積12.31萬平方公里,涉及治多、曲麻萊、瑪多、雜多四縣和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管轄區域,共12個鄉鎮、53個行政村。區域內有著名的崑崙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脈,逶迤縱橫,冰川聳立。

美麗而神秘的三江源,雪原廣袤,河流、沼澤與湖泊眾多,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67個,素有「中華水塔」「亞洲水塔」之稱。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江河起源於同一區域的地理奇觀,在這裡向世人驚艷呈現。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高原生物種質資源庫,其保護價值對全國乃至全球都意義重大。

據了解,自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青海省設立「一戶一崗」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共有17211名牧民持證上崗,當地牧民從生態利用者轉變為守護者。此外,攝影家、牧民、漂流愛好者、藏醫……他們同樣利用自己的知識,用科學、本真的方式守護著三江源的每一寸山河生態。如同牧民扎西在紀錄片《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所言:「我們過去的放牧和現在的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這片草場一直在這裡,希望孩子們有花草、動物陪伴他們長大,也希望孩子們能照看好氂牛和小動物們,這是傳統亦是我們心中所想!」(素材來源:紀錄片《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

掃碼瀏覽《三江源國家公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動圖版

↓↓↓↓↓

攝影家葛玉修拍攝斑頭雁。

醫生索南達傑為棕熊「善後」,種植蕨麻。

才仁多傑和小藏羚羊漫步草原。

可可西里藏羚羊保護站的才仁多傑有了新的稱呼——「羊爸爸」

「看著它們長大反而不捨得,以後就不需要『羊爸爸』了。」——才仁多傑

「假如我有一雙翅膀,我就像斑頭雁一樣,哼著小曲翻過喜馬拉雅山。」——葛玉修

因為雪豹的棲息,昂賽峽谷被稱作「大貓谷」。

草原上的草好像一夜之間由綠變黃。

牧人扎西帶著氂牛群遷往冬季牧場。

草場一直在這裡,孩子們也在這裡,氂牛、花草、小動物還會在這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