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家風故事|張永梅:頌百年風華 傳紅色基因

fans news 發佈 2021-10-15T02:57:07+00:00

今年,古稀之年的母親苗喜雲把參加過三大戰役的姑姥姥苗國芳的生前文稿進行編輯整理,再加上家人們的懷念詩文,整理成一本革命回憶錄《雁南飛》。在童年記憶里,我第一次記住姑姥姥的名字,是8歲那年的一個冬天。媽媽從外面帶回姑姥姥從南方寄來的一件小棉襖。

今年,古稀之年的母親苗喜雲把參加過三大戰役的姑姥姥苗國芳的生前文稿進行編輯整理,再加上家人們的懷念詩文,整理成一本革命回憶錄《雁南飛》。

在童年記憶里,我第一次記住姑姥姥的名字,是8歲那年的一個冬天。媽媽從外面帶回姑姥姥從南方寄來的一件小棉襖。媽媽一面給我試穿,一面給我講姑姥姥的故事。在我10歲那年,姥爺患腦血栓重病期間,姑姥姥回家探望,我終於見到歸鄉探親的姑姥姥。

雖身在千里之外,姑姥姥卻對家裡的大事小事關心備至,總會從不多的工資里拿出一部分按時寄給家裡,幫助家裡度過許多艱難的日子。她關心家裡孩子們的成長教育,鼓勵大家努力學習、勤懇工作。我的媽媽就是在她的影響下,走出小山村,成為一名大學生,最後成長為一名國家幹部。

「春來早,雪緊緊地抱住那祖母綠的小草吻著。藏在一旁的蘭花花,偷著瞧,偷著笑。」這首《春來早》是姑姥姥創作的一首小詩。讀著詩句,我仿佛看到十來歲的姑姥姥就像嫩綠的小草,有著勇敢堅強的革命鬥志。

1937年冬天,我的家鄉行唐縣口頭鎮成立了抗日救國總動員委員會,姑姥姥家是當時的抗日救國堡壘戶,家中的那間小土屋成為地下工作人員的聯絡站。年僅12歲的姑姥姥,正是在那間小土屋中接受了共產主義的薰陶,和家人一起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1939年秋天日軍的「大掃蕩」中,姑姥姥為了全村百姓的安危潛入被敵人占領的家中,取回了偵察員埋在院子西牆根下的手槍。姑姥姥的《夕陽下闖虎穴》記錄下日軍殘暴的罪行;在《告慰二哥》中,姑姥姥記錄了她二哥苗國祥烈士犧牲的經過。

正是國恨家仇的痛徹心扉,姑姥姥挺起堅毅的身軀,在革命的道路上傾灑熱血。1949年2月,姑姥姥隨軍南下,解放接收安徽省貴池縣。

「春在低喃:活著的,不一定就是醒著的;我只願結識清醒的生命。」1985年,在安徽省化工設計院辦公室主任崗位離休後,姑姥姥緊跟時代發展,報名參加了合肥老年大學,努力學習新知識。酷愛寫作的她拿起手中的筆,孜孜不倦、勤奮耕耘。

2008年,83歲的姑姥姥永遠離開了我們。此後,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和媽媽一起去悼念她,一起閱讀她的文章,講述她的故事,追憶她不平凡的人生。我想,這也許就是最好的家風傳承吧!

(作者單位:石家莊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