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跨越鴨綠江,深圳最珍稀的鳥中貴族

fans news 發佈 2021-10-14T04:51:15+00:00

#多樣世界生生不息#十月的深圳灣,人們常常可以看見這一幕:好奇的孩子睜著亮晶晶的眼睛,依偎在父母的懷中,用嫩嫩的手指向深圳灣中翩翩飛舞的鳥兒。順著手指的方向,父母柔和的告訴孩子:琵嘴鴨、白眉鴨、長腳鷸。"那隻呢?嘴巴寬寬,羽毛白白的那隻。""哦,那是深圳最珍貴的客人:黑臉琵鷺。

十月的深圳灣,人們常常可以看見這一幕:好奇的孩子睜著亮晶晶的眼睛,依偎在父母的懷中,用嫩嫩的手指向深圳灣中翩翩飛舞的鳥兒。

順著手指的方向,父母柔和的告訴孩子:琵嘴鴨、白眉鴨、長腳鷸。

"那隻呢?嘴巴寬寬,羽毛白白的那隻。"

"哦,那是深圳最珍貴的客人: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全球瀕危珍稀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據深圳知名自然研究者南兆旭先生介紹:2020年,全球觀察到的黑臉琵鷺近‬4500隻。其中就‬有383隻寄居在深、港‬兩地。


數‬量‬之‬稀‬少‬,物‬種‬之‬珍‬貴‬,堪‬比‬大‬熊‬貓‬。


每年秋季,北方漸漸進入寒冬的日子,這些客人便遠道而來。從朝鮮半島或遼東半島啟程,乘著颯爽的秋風,部分穿越鴨綠江,沿著曲折蜿蜒的海岸線,降落在美麗的深圳灣,追逐海浪,與成千上萬隻生靈一起覓食、嬉戲,待到第二年春天,又飛回故里。

令人驚奇的不是海灣來了黑臉琵鷺,而是在假日人潮洶湧的深圳灣,竟然出現如此人鳥和諧,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景象。

這後面折射出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們深思。

提起深圳,我們往往視之為人世界造城史上的奇觀。但如果我們只注目它的器物成就及繁華,那我們就略顯淺薄了一些。其實深圳帶給人更多值得思索的方面是它的有關人與社會、與環境尤其是自然相處之道的探索。

布氏鯨小布來到大鵬灣。深圳歡迎,在海域上辟出64平方公里的保護區供其暢遊,開心的乾飯。

紅樹林中出現水獺。深圳人欣喜,自媒體歡呼,媒體吶喊,給了這頭小獸不一般的禮遇。

梧桐山等大小山嶺上十餘種動物:花面狸、小靈貓、豹貓、赤腹松鼠等均受到精心的呵護,無憂無慮的出沒山林甚至鄰近街巷。

遑不論不計其數的綠植。

這一切可以說是深圳人以其開闊的視野,文明的包容心向外界說出了一個道理:世界可以是多樣的,生生不息才能多姿多彩,讓生態鏈不再呈現金字塔般的弱肉強食,更不是令人這個智人階層唯我獨尊的傲視萬物,這才是打造真正的人與動物、與自然界的生命共同體。我們不要忘了,天人合一,在美好富饒家園地推進過程中,除了人自身幸福之外,可以以愛和善意讓它的共生物變得更加的生機蓬勃,不一定需要必然的驅逐與征服。

一種鳥帶來百種鳥,一種生靈呼喚另一種生靈。相信不遠的將來,黑臉琵鷺在深圳灣會繁聚集的越來越多,也翹首以盼更多可愛的自然界生物快樂的存活於這廣袤的華夏熱土和海域上。

作者簡介:蔡啟軍深圳跋涉者,襄陽人氏,定居深圳。多年行銷經歷,走遍東西南北,閱盡風土人情。曾在《長江日報》《中國經營報》發表多篇文章,為多家門戶網絡專欄作家。

欲分享更多精彩內容,請來關注深圳跋涉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