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一名「80」後 傳承番薯引進人陳振龍精神

fans news 發佈 2021-10-11T18:53:41+00:00

福州新聞網10月1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 通訊員 林倩)中國種植番薯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明朝,引進番薯第一人陳振龍就是長樂人。如今,在長樂,有這樣一名「80後」,他傳承陳振龍的精神,專注於培育優質番薯,致力於將長樂番薯打出品牌。

福州新聞網10月1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 通訊員 林倩)中國種植番薯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明朝,引進番薯第一人陳振龍就是長樂人。如今,在長樂,有這樣一名「80後」,他傳承陳振龍的精神,專注於培育優質番薯,致力於將長樂番薯打出品牌。

日前,長樂文嶺鎮前董村,綠油油的番薯田裡,幾名村民正在忙碌。

「當初是陳振龍把番薯引進中國,現在我們要把長樂番薯品牌打出去。」富農達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董鋒渠說。

在日本打工多年後,董鋒渠於2012年回到中國。身為長樂人的董鋒渠從小就聽說過陳振龍引進番薯拯救萬民的故事。回國後,他下定決心傳承陳振龍的精神,在家鄉長樂種植最好的番薯。2012年9月,他在長樂成立富農達農民專業合作社。

董鋒渠說,在當地政府和區農業農村局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與省農科院、福建農林大學、福州市農科所等單位的專家保持良好合作關係,還與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帶動更多家鄉人共同致富是董鋒渠的心願。他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村民參與,為他們提供技術支持,並簽訂包銷合同。合作社社員從最初的15戶擴展到50多戶。

「一畝番薯田能帶動周邊農戶就業,每戶每年能增加5000元左右的收入。」董鋒渠說。

如今,合作社擁有番薯種植基地500畝,年產量達1000多噸,產品暢銷各地。合作社先後榮獲「福建省級規範社」「福建省級示範社」「福建省薯類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單位,擁有「長樂番薯」國家地理標誌使用權、「長樂番薯」綠色食品標誌等認證。

來源:福州新聞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