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嵩,恰好的年紀追的星

fans news 發佈 2021-10-11T04:32:06+00:00

開篇即點題,實不相瞞,07年高一在網吧聽到第一首「玫瑰花的葬禮」,看到一個叫VAE的歌手,從而了解到許嵩這個名字,於今十四載。

開篇即點題,實不相瞞,07年高一在網吧聽到第一首「玫瑰花的葬禮」,看到一個叫VAE的歌手,從而了解到許嵩這個名字,於今十四載。若心中存在一個牽引影響自己的榜樣,而這個榜樣是位公眾人物,如果這叫追星,那我可以稱自己為他的14年「老粉」吧

不過我這個「老粉」是很不稱職的,從縱向的時代發展來看,我沒逛過他的個人網站、沒買過他的唱碟、沒去他微博下留過言,更沒去看他的演唱會,我只是聽著他的歌,我和他就如隔著銀河一般,他與他熱愛的音樂從青澀在往著成熟發展,而我在他音樂的伴隨下,也只是往自己平凡但又必經的生活之路走著

許嵩,從名字解讀,很平凡,或者二字本就無三字令人印象深刻,似乎這名字就讓他聽起來不像明星;背景,家境算殷實,但幫助也僅限於在個人的成長,學歷,普通一本,最後說到形象,身高好評,五官端正清秀,但僅限於此,如果去B站搜索許嵩大學期間的採訪錄像,會發現這形象跟XX的自己好像。遮頸頭髮,黑框眼鏡,消瘦顯骨,而只有當他開口,才能感受到他思想的不一般:20歲他已提到的雅俗共賞,而我30歲聽到他這首歌時才學會這個成語

是歌讓我認識他,那就藉此聊一些他的歌,或者不如說是詞,因為我也不懂旋律,只能主觀感受;也不知道自己聽歌本就喜歡聽詞,還是至聽他歌以後開始有聽歌先看詞這個習慣,「寫不來十八、九歲煽情字句」,而正好愛情萌芽的年紀,聽到了他一首又一首有關愛情的歌曲:《飛蛾》、《淺唱》、《渲染離別》,直白的傷感,直擊懵懂的心靈,在跨過一段經歷之後,《想像之中》,《幻聽》等又再一次在恰好的年紀、恰好的經歷撞進了我的生活,如世人對魯迅文學的評價:這不就是在寫的我嗎?當人成長至二十出頭,接觸社會後,即不會滿足思想境界停留在情情愛愛的,人追求個性的欲望會把思考不斷延伸,「也嚼透了一些道理」,而恰好許嵩的歌曲又滿足到了,對社會消極現象憤憤不平嗎?《違章動物》、《拆東牆》、《敬酒不吃》、《全球變冷》足夠產生共鳴,想引用一些古詩詞來表達自己偶發的情緒嗎?《南山憶》、《廬州月》、《山水之間》、《燕歸巢》,也恰好提供了龐大的知識庫,夠我們這些知識淺薄的庸人抒發情感,林林總總,縱向的年齡,橫向的情緒延伸,許嵩的詞句都滿足到了,以至分不清我本該性格如此,還是許嵩的詞句引導到了我對社會的更多思考,或者屬於哪者都沒關係吧,如之前提到的,我和他看似一個世界,其實兩個世界

許嵩歌曲的風格以及他本身自己的音色所限,在現實中感覺仍是很小眾的,以至於偶爾在網上看到其火爆的演唱會會很驚訝,畢竟周邊相熟的人聽或唱許嵩的歌很少,尤其和我同齡的或比我年長的,反倒是一些年紀比我小很多的偶爾能聽到他們哼唱許嵩的歌,因為許嵩自己的「不作為」,主流媒體的不待見,或許大家對許嵩的印象仍停留在網絡歌手、寫寫情歌、無痛呻吟的狀態,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工作後的幾年,偶有同事聚會,KTV在當時一直是一個必有節目,對於只會唱許嵩的歌、又不敢唱許嵩的歌我來說,是一種煎熬,畢竟在我們的認知里,KTV里是吼歌抒發情緒的,不是去催眠的。

最後,仍引用30歲才學到的那個成語"雅俗共賞」,一個歌手做不到人人喜歡,生活中的人又何嘗不是,雅俗共賞,活自己就好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