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門》一生襟袍未曾開的二爺,懦弱?他才是活得通透的暖男

fans news 發佈 2021-10-11T12:10:07+00:00

《大宅門》從它面世以後就讓我們津津樂道,20年來讓我們一直念念不忘,不僅是它恢宏巨製地演繹了一個家族百年興衰變遷史,也不僅是它演員陣容強大,就連張藝謀都在劇中扮演李蓮英的角色,其實令我們念念不忘的是白家大院裡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



《大宅門》從它面世以後就讓我們津津樂道,20年來讓我們一直念念不忘,不僅是它恢宏巨製地演繹了一個家族百年興衰變遷史,也不僅是它演員陣容強大,就連張藝謀都在劇中扮演李蓮英的角色,其實令我們念念不忘的是白家大院裡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

還記得白家大院裡有一個男人,父親說他懦弱老實,兒子說他「一生襟懷未曾開」,他的小家也是媳婦當家,他就是白景琦的父親,白家二奶奶的丈夫白穎軒。

20年前看他,也確實覺得他懦弱,膽小怕事,活得窩囊,等長大了成熟時再讀他,會發現他比任何人活得都通透。

他不受男尊女卑思想的束縛,是白家爺們里愛老婆的那一個

細看這部劇就會發現,劇中的二爺和老婆互動的戲中,是一幅溫暖的夫妻恩愛圖。

(1)二爺的老婆白文氏剛剛當上白家當家人,三爺是嫉妒又不服,他唯恐天下不亂,開始挑撥二爺和老婆的夫妻關係。

有一次,三爺拉著二爺說,「要當家也是二哥你當,這娘們當家算啥呀。」

二爺可不為所動,他對老婆是欣賞的,從心裡欣賞的那種,他即不大男子主義又不自卑,他有愛又坦蕩,他說「我,不如娘們」,這話里沒有失落沒有揶揄,有的是欣賞和對妻子的維護。

有人說,男人是因為欣賞才會愛,二爺是又愛又欣賞。

別說清朝那時還沒有滅亡,就是現在仍有部分男人存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他們接受不了女人比自己強的現實,而二爺卻帶著欣賞坦然接受自己妻子的出色,這樣的二爺是個爺們。

正是二爺的不找媳婦麻煩,背後支持媳婦,踏踏實實的欣賞,才讓二奶奶沒有牽掛地衝鋒陷陣。

(2)二奶奶剛剛當家時,白家失去了百草廳,大爺出事,老爺子去世,白家處於多年不曾有的低谷期,二奶奶懷著身孕多處打點,哪哪都需要銀子,她不得不節省家裡開支。

一家人吃飯時也只有孩子那桌上有一點肉,看著懂事的玉芬把肉夾給景琦,說自己不喜歡吃肉時,她的眼裡閃動著淚花。

大人這桌上只有一碗素菜,老三不樂意了說,二嫂,咱們家連肉都吃不上了,天天素菜,這家咋當的,說著就把飯扣到桌上走了。

二奶奶的委屈二爺看在眼裡,疼在心上。

回到他們的臥室,二爺說,這個家咱別當了,成不成?你受了委屈也沒人心疼,可我心疼。

二奶奶倍感溫暖,還有什麼能比丈夫的心疼讓女人更欣慰的呢?二爺心裡的愛不是豪言壯語,卻愛的質樸真誠。

這讓人想到了楊九紅在白家爺們都不敢去關東運藥材時,她挺身而出,扮成男人,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艱難的完成任務,白景琦在楊九紅回來的慶功宴上和香秀還眉來眼去,他沒有 心疼一下為討自己喜歡而不畏生死的女人。

從這一句「我心疼」上來看,白景琦真是遠遠不如他的父親。

他是疼愛鼓勵兒子的慈父,也是為了女兒可舍性命的勇敢父親

1.他是一個滿是愛心的慈父,他用自己的疼愛帶著讚賞的眼光看護著兒子成長。

(1)由來一聲笑的白景琦,小時候就是個混世魔王,為了教訓這個小魔頭,二奶奶沒少打他, 二爺沒有打孩子。

不是他溺愛不管孩子,而是他明白打罵孩子是不管用的。

在一次二奶奶打完淘氣的白景琦後,被不認錯又不哭的白景琦氣到沒招的時候,二爺說,你別再打他,你打他也沒用,還把你氣夠嗆。

他明白打罵這個混世魔王般的兒子是沒有用的。

(2)他更多的是和孩子一起玩耍,他和孩子在被窩裡暖硯台,哄得孩子開心不已,也在這無形之中讓孩子懂得寫字的東西是寶貝,這也是一種無形的教育。

在一次小白景琦把帶有墨汁的硯台放到了被子裡,二奶奶便把白天的勞累和委屈都撒到了他們爺倆身上了,把他們爺倆攆出了屋。

二爺沒有責怪白景琦,他更是懂自己老婆的辛苦和不容易,他寵著她,她可以隨便發脾氣,而從不耍大男人的假威風。

他在夜下,和小兒子白景琦對上了詩。看到兒子句句對答如流,他這個父親的眼裡都是讚揚,甚至帶著驕傲。

(3)白景琦偷偷地愛上了黃春,當時詹家和白家是結著大爺生死大仇的,雖然二奶奶也知道這個仇不能賴到黃春身上,但她是當家人,她必須做出個樣子來,還有就是她也希望白景琦能歷練出個模樣來,所以就把白景琦攆出了家門。

在送行的人群中一個身影倍顯落寞,就是二爺,他理解妻子,支持妻子的做法,但他心疼兒子啊,他不敢上前囑咐,他怕自己落淚,他也捨不得離開,他孤獨的站著,全是一個父親對遠行兒子的擔心和不舍,還有心疼。

這樣的身影讓人想到朱自清《背影》裡的父親,這一幕讓很多人心疼落淚。

2.二爺是從來沒發過脾氣,說過重話的人,似乎有點軟弱,但在女兒受到威脅時,他卻是個可以用命來救女兒的父親。

替大爺去死的刑犯的兒子找上門來,他把白家攪得雞飛狗跳,二奶奶說得忍,二爺相信媳婦,和全家人一樣忍著這個無恥之徒。

讓二爺沒想到的是,這個無賴竟然敢打自己的女兒白玉婷的主意。

二爺為了保護女兒終於忍無可忍,他拿著一個小刀要去拼命,又氣又急中風摔倒了,被眾人扶到屋裡,手裡緊緊握著那個小刀,二奶奶說,咋攥得這麼緊,他是緊緊地攥著,他要為女兒去拼命,老三說「二哥,你這是何苦呢,平時連個螞蟻都踩不死」,哪怕他平時都捨不得踩螞蟻,卻為了女兒可以拼命,這就是二爺這個父親。

這個疼愛兒女的父親,昏迷之時念叨的都是在外闖蕩的兒子的名字,可惜白景琦回來時已經晚了。

一身書香,他醫術高明保護秘方,不爭不搶活得通透

(1)他精通醫術,命運挫折毀了名聲,他勇於接受命運安排,更加敬重生命,講究原則。

二爺他不是不懂醫術,而是醫術高明之人,只是他坦率地告訴詹王大格格懷孕了,詹王殺了他的馬砸了他的車,從這件事後他的名聲被毀了,並非他不懂醫術。

二爺從來沒有打過玩劣的白景琦,只有一次,二爺生氣得要打白景琦。

那是香菱被後媽打得遍體傷痕,白景琦利用季先生教的知識給香菱開了藥,二爺知道後氣得要打他心愛的兒子。

他說行醫之人要學三到五年的方子,經名醫指點才能行醫,白景琦這麼做太草率了,是拿生命開玩笑,他知道藥可以救人更可以害人,醫者救人,這是二爺做大夫的底線。

二爺一向對孩子非常慈愛,更別說打孩子了,為了這件事,他特意教育了白景琦要謹記大爺的教訓,要敬畏生命,不要用生命開玩笑。

(2)白家有文藝氣息的人,就數白家二爺了。自從二奶奶接管了白家之後,他更是沒有用武之地,管家不用他,配藥不用他,可是他不爭不搶,三爺敗家子,天天想辦法偷秘方出去跟別人開藥店,所以二爺只能在倉庫里偷偷地配置秘方藥品,他也毫無怨言。

他明白白家好就行了,他不在乎當個配角。

他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寫字畫畫上。

都說為一件事痴迷的人,定會有所成就。而二爺雖然沒有大的成就,倒是真的痴迷了,為了寫好字。把大大小小的硯台都放進了被窩,就連躲避八國聯軍的戰亂也是帶著一車的硯台。

(3)他不像老三油嘴滑舌,他踏踏實實,不爭不搶,做好自己能做的和自己該做的。

他沒有像豪門公子那樣的抽菸喝酒玩牌,他就愛自己的書畫硯台,是白家少有的文藝人,更是豪門大院的一股清流。

二爺曾自嘲是「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他不是懦弱無才,而是虛懷若谷,他活得坦蕩踏實,醫術高明,愛家愛子又包容大度,大智若愚,活得通透的大暖男。

戲如人生,觀戲後思考

1.誰的青春沒有凌雲萬丈志,如果由於種種也曾襟抱不曾開,該怎麼面對這樣的挫折,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面對人生的種種挫折和不如意,沒有消極和坦然接受,果敢面對,就像白家二爺,做自己能做的事,過自己能過的生活,才是一種和生活的和解,也是一種人生的通透和智慧。

2.白家二爺對妻子白文氏的疼愛和支持,不是懦弱而是一個男人真心的愛。

問問男人你能不能坦蕩地接受妻子比你強,你能不能接受妻子比你賺得還多,地位還高,其實真正愛妻子的人,就能接受妻子的一切,也只有真正內心強大又通透的人,才能坦然接受妻子的出眾。

3.白家二爺沒有教育兒子白景琦嗎,不是,相反他給我們上了一堂教育孩子的課,他是在和孩子一起捂熱硯台,一起和兒子烤火對詩中默默教育孩子的,面對貪玩又搞惡作劇的兒子,他沒有一味打罵而是理解孩子的淘氣本性,欣賞著孩子的天性。

可是當年幼的白景琦給受傷的香菱開藥方時,他是厲聲制止,指出開方是涉及人的生命安全的大事,一個大夫必須要經過系統的學習才可行醫問藥,他是有底線的,他知道什麼情況該怎麼教育孩子。

可以想像如果他不過世,他會是白景琦的一個有力的支持者,父子之間的感情也會很融洽。

戲如人生,看戲也是悟人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