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粒子不是波,更不是電磁波

fans news 發佈 2021-10-09T00:58:19+00:00

內容:光的粒子性波動性五大實驗,光的衍射干涉實驗證明不了光的波動性,波粒二象性帶偏了量子力學,電磁波與光有本質上的區別。


作者:陶東海

日期:2021.10

主題:光不是波

內容:光的粒子性波動性五大實驗,光的衍射干涉實驗證明不了光的波動性,波粒二象性帶偏了量子力學,電磁波與光有本質上的區別。

字數:0.39萬字

版權: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刊發,可電子傳閱。


《光是粒子不是波》

光是粒子,還是波?實驗結果最能說明問題。

①實驗一。1704年,牛頓著成《光學》,系統闡述他在光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他詳述了光的粒子理論。他認為光是由非常微小的微粒組成的,而普通物質是由較粗微粒組成。牛頓的直覺,光能產生影子。

②實驗二。赫茲於1887年發現光電效應,愛因斯坦第一個成功的解釋了光電效應(金屬表面在光輻照作用下發射電子的效應,發射出來的電子叫做光電子)。光頻率大於某一臨界值時方能發射電子,即截止頻率,對應的光的頻率叫做極限頻率。臨界值取決於金屬材料,而發射電子的能量取決於光的波長而與光強度無關,這一點無法用光的波動性解釋。還有一點與光的波動性相矛盾,即光電效應的瞬時性,按波動性理論,如果入射光較弱,照射的時間要長一些,金屬中的電子才能積累到足夠的能量,飛出金屬表面。可事實是,只要光的頻率高於金屬的極限頻率,光的亮度無論強弱,電子的產生都幾乎是瞬時的,不超過十的負九次方秒。正確的解釋是光必定是由與波長有關的嚴格規定的能量單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組成。

③實驗三。1923年,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在研究x射線通過實物物質發生散射的實驗時,發現了一個新的現象,即散射光中除了有原波長λ0的χ光外,還產生了波長λ>λ0的χ光,其波長的增量隨散射角的不同而變化。這種現象稱為康普頓效應。用經典電磁理論來解釋康普頓效應時遇到了困難,康普頓藉助於愛因斯坦的光子理論,從光子與電子碰撞的角度對此實驗現象進行了圓滿地解釋。我國物理學家吳有訓也曾對康普頓散射實驗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④實驗四。1678年,惠更斯完成著作《光論》。在這本書中他提出「惠更斯原理」:波前的每一點可以認為是產生球面次波的點波源,而以後任何時刻的波前則可看作是這些次波的包絡。借著這原理,他可以給出波的直線傳播與球面傳播的定性解釋,並且推導出反射定律與折射定律;菲涅耳在惠更斯原理的基礎上假設這些次波會彼此發生干涉,用這種觀點來描述波的傳播,可以解釋波的衍射現象。特別地,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是建立衍射理論的基礎,並指出了衍射的實質是所有次波彼此相互干涉的結果。

1818年,菲涅耳將他的論文提交給法蘭西學術院的評委會。評委會的會員西莫恩•泊松閱讀完畢後認為,假若菲涅耳的理論成立,則將光波照射於一小塊圓形擋板,其形成的陰影的中央必會有一個亮斑,因此,他推斷這理論不正確。但是,評委會的另一位會員,弗朗索瓦•阿拉戈親自動手做這實驗,獲得的結果與預測相符合,證實菲涅耳原理正確無誤。

⑤實驗五。托馬斯•楊1801年進行了著名的楊氏雙縫實驗,發現了光的干涉性質,證明光以波動形式存在,而不是牛頓所想像的光顆粒,該實驗被評為「物理最美實驗」之一。

⑥光波認知後產生的後果。

路易•德布羅意於1924年進一步提出的德布羅意假說表明,每一種微觀粒子都具有波動性與粒子性,這性質稱為波粒二象性。從此有了德布羅意物質波。

奧地利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於1926年發表他的薛丁格方程,又稱薛丁格波動方程,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基本方程,也是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假定。它是將物質波的概念和波動方程相結合建立的二階偏微分方程,可描述微觀粒子的運動,每個微觀系統都有一個相應的薛丁格方程式,通過解方程可得到波函數的具體形式以及對應的能量,從而了解微觀系統的性質。薛丁格方程表明量子力學中,粒子以概率的方式出現,具有不確定性,宏觀尺度下失效可忽略不計。

薛丁格於1935年提出的有關貓生死疊加的著名思想實驗,是把微觀領域的量子行為擴展到宏觀世界的推演。這裡必須要認識量子行為的一個現象——觀測。量子理論認為,如果沒有揭開蓋子,進行觀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貓是死是活,它將永遠處於既死又活的疊加態,可這使微觀不確定原理變成了宏觀不確定原理,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貓既活又死違背了邏輯思維。薛丁格挖苦說,按照量子力學的解釋,容器中的貓處於「死-活疊加態」——既死了又活著!要等到打開容器看貓一眼才決定其生死。(請注意!不是發現而是決定,僅僅看一眼就足以致命!)

1957年,休•埃弗萊特提出的「多世界詮釋」。原子衰變了,貓死了;原子沒有衰變,貓還活著。這兩個世界將完全相互獨立地演變下去,就像兩個平行的世界一樣。


對一粒光子研究出波粒二象性,發展到所有物質都是波,到非粒非波的疊加態,再到意識參與測量時波函數坍縮,再到多世界多宇宙論。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已面目全非。人的觀測使波函數坍縮,大猩猩的觀測波函數坍不坍縮?看一眼月球波函數坍縮而存在,不看時疊加,月球要時刻準備著為地球上70多億人和無數動物隨時的觀測而坍縮與不坍縮,其坍縮與不坍縮變化之快要超光速才行。問題的根源,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還原光的粒子性,這些無比玄幻的猜想自然終結。光,是粒子不是波。光衍射、雙縫干涉和惠更斯的球面波傳播原理,都說明不了光的波動性。我在《引力》一文中,用光的粒子性清楚地說明了光能走出衍射、干涉的效果。阿拉戈的光衍射和托馬斯•楊光的雙縫干涉,是用光子的粒子性,驗證了光的「波動」性。一個小伙子跳出妖嬈的姑娘舞,就斷定這小伙是姑娘身?

惠更斯在他的《光論》一書中,提出球面波傳播的惠更斯原理。這一原理沒錯,但不適合用在光身上,光不是這樣傳播的。若光是球面波方式傳播,那麼所有的光都無法聚焦,雷射無法形成。所有的星星因光發散而不可見,太陽也只是個沒有輪廓的模糊光斑,我們的世界將沒有光束、光線現象存在。惠更斯研究光,發現了球面波的惠更斯原理,但不適用於光。

上述兩大實驗,加一理論,都證明了光具有波動性是個誤判,光不是波。光的三大粒子實驗,其結論沒有任何理由能駁倒它。光是粒子,卻在微觀世界能走出衍射干涉這樣波的步態來(見《引力》一文》),正因光在微觀世界裡能走出波的步態,用波函數和薛丁格波動方程,確實能解決量子力學中的計算問題,就像空間不彎曲,但愛因斯坦用設想下的空間彎曲理論能解決引力問題一樣。薛丁格不認可物質的疊加態和波函數坍縮這一奇怪的量子解釋,才有了「薛丁格的貓」。

餘下最後的問題,光是不是電磁波?答案,不是。

①電磁波與光子作用電子時,能量交換方式和行為完全不同。

先說說通信用的無線電磁波是怎麼產生的。通信用的無線電磁波的產生,需要一根特製的天線,天線內大量的電子,在交變電壓(電場)的作用下,做群體性的有規律的來回的移動。使天線內的正負電荷間的電力線(或磁力線)做鼓圓形的、擴大縮小,再擴大縮小的有規律的循環運動,產生交變的電磁場,向外傳播電磁能,交變規律中就調製了要傳播的信息。信息隨電磁能球面傳播開去。接收端的天線內電子,在這交變的電磁場的電磁感應作用力下,做群體性的有規律的定向隨動,這種有規律的定向隨動的電信號被解碼後完成通信功能。無線電的接收端電子的有規律隨動,是電磁力的作用結果。光子作用於電子,相遇可能量交換,或彈性碰撞,光沒有能力使電子產生群體性的來回振盪的位移行為,光子群體的光壓只會將電子推開做直線運動。它倆與電子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後電子運行狀態完全不同。

②電磁波與光子產生機制完全不同。

電磁波由帶電粒子的運動產生(自旋、圓周運動、直線來回振盪),光子由電子的能級躍遷產生(不可見光子與電子相遇,電子賦能光子成可見光;高能電子賦能光子,光子成χ射線等)。電磁波是因帶電粒子的運動產生了變化電磁場,變化的電磁場使電子動能通過電磁能量形式的輻射行為。光子能級是電子與光子能量交換後的光子內能的變化行為。人工控制集群電子的電磁波波長能做到0.1毫米級,已接近極限。要做到0.38微米級電磁波波段(按光波的說法這是可見光),已製造不出這種天線。因帶電量的有限性,原子內的電子、質子的電磁波,只能在微觀尺度內起庫侖力作用,宏觀上沒有電磁感應力的存在。中子星的電磁波是脈衝型方波,與光子無緣。

也就是說,在我們現有的電磁波波譜中,吉米波(10~1Gm)至絲米波(1~0.1mm)為電磁波外,電磁波沒有更高能級的波譜。其它能級的全是光子的能級分布,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χ射線、γ射線、高能射線等都是光子。因為這樣能級的電磁波,宇宙里沒有產生它的機制。電磁波波譜,只有低頻段一小節存在。光子的低能級部分可以低到電磁波波段。光子能級譜,是從低到高全能級覆蓋。電磁波波譜和光子能級譜是內涵不同的兩個物理概念。

傳真(電視)用的波長是3~6米

雷達用的波長在3米到幾毫米

無線電波1毫米~3000米(微波1毫米~1米)

紅外線0.76微米~1毫米(其中:近紅外短波為0.76~1.1微米,近紅外長波為1.1~2.5微米,中紅外為2.5~6微米,遠紅外為6~15微米,超遠紅外為15微米~1毫米)

可見光0.38微米~0.76微米

紫外線10納米~0.38微米

χ射線1皮米~10納米

γ射線0.1皮米~1皮米

高能射線小於1皮米

電磁波可通過帶電粒子的有規律運動按需要隨時產生和停止,光子是能量的量子化存在,其能級可變化,但不可以隨便產生和消亡。

③電磁波與光子傳能方式和路徑不同。

電磁波是球面波,能量發散傳播,波能密度下降速度極快,傳播距離被限。光線是直線傳播,中途能量損失小,傳播距離超級遠(上百億光年)。電磁波可讓電磁場中的帶電粒子來回運動,而直接加熱物體的內部粒子,光子只能作用於物體表面電子,熱能要通過表面電子的熱傳導才能到達物體內部。電磁波能拐彎,光子不拐彎(衍射干涉那是特殊條件的特殊行為)。

上面這些事實足以證明電磁波與光子不是同一類東西。麥克斯韋計算出電磁波波速與光速一致而認定它們都是電磁波,這是個誤判。糾正光子及其它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錯誤認知,不要讓量子力學走向玄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