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者」對決「飛毛腿」!戰機克星地空飛彈:20天打下78架戰機

fans news 發佈 2021-10-31T16:23:28+00:00

這是1991年的一天,此時美軍駐利雅得部隊正值用餐時間。突然間,一陣刺耳又急促的警報聲傳來,一枚來自伊拉克的「飛毛腿」飛彈,此時就要炸到他們頭上了。

這是1991年的一天,此時美軍駐利雅得部隊正值用餐時間。


突然間,一陣刺耳又急促的警報聲傳來,一枚來自伊拉克的「飛毛腿」飛彈,此時就要炸到他們頭上了。


全員立即返回戰鬥崗位,預備——發射!,在指揮官的一聲令下,「愛國者」飛彈開啟了他的戰場「首秀」。

只聽「轟」的一聲,「愛國者」與急速飛馳的「飛毛腿」撞了個滿懷,成功拯救了美軍。


這畫面,正是當年海灣戰爭中的鏡頭,有數據顯示,「愛國者」在海灣戰爭中的戰績格外亮眼,攔截率高達了85%,這讓地空飛彈,成功引起了大家的重視。


上世紀90年代的30年間,從美國的「波馬克」,到後來的「愛國者」,從蘇聯的SA-1到SA-10,行業「內卷」現象在上個世紀的軍界就已經悄然進行了。

從誕生到如今,地空飛彈的發展從未停止,這也讓它戰機克星的稱號,增添了不少含金量。


說起地空飛彈的發展史,那得追溯到二戰時期了,那時候是「高射炮」的天下。


但戰場就是這樣,只要「新產品」一登場,出與之相剋的武器馬上就會跟上,所以隨著噴氣式飛機的出現,高射炮的地位也日薄西山了。


於是,一款新型防空武器——地空飛彈「出世」了。


跟其他武器裝備比起來,地空飛彈算是個「新人」了。


它誕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它的任務也很簡單明了,就是專打空中目標。


剛才咱也說了啊,戰場上的「一物降一物」,那是進化得相當快,從第一代又大又笨重的體型,變成小巧玲瓏的苗條身材,只用了十年的時間。


看來這十年裡的「內卷」,可是相當嚴重啊。


就在這樣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下,大名鼎鼎的「愛國者」問世了,美國「愛國者」的研發開啟了第三代地空飛彈的新篇章。

這款飛彈彈長5.31米,彈徑410毫米,重量為1噸,跟當年的第一代地空飛彈相比,顯然它「瘦身」成功了。


除了中遠程、中高空射擊的特點,它還能「全天候」待命監視100個目標,還能同時跟蹤5-8個目標,抗干擾能力強,系統可靠性又高,這可讓它在當年的海灣戰爭中,出盡了風頭。


但強歸強,70年代的地空飛彈,也不是美國一家獨大,俄羅斯的SA-10就能跟「愛國者」同場競技。


這款地空飛彈明顯屬於,「全面發展」的優等生,它不僅能對付高性能飛機,還能攔截巡航飛彈以及其他空中目標。

全系統共有12輛發射車以及48枚備彈,系統能同時對12枚飛彈進行制導並攻擊其中6 個目標。


也就是說,在當年的戰場上,只要讓它盯上了,想跑也跑不了了。


然而當年的蘇聯,並不滿足於現狀,不到十年的時間裡,SA-10的進階版SA-12,開始了它的戰鬥服役。


這款地空飛彈一面世,立刻引起了軍事領域的熱議,因為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反戰術彈道飛彈為主要目標的地空飛彈。


在保留了之前已有能力的基礎上,SA-12還能針對高空偵察機、預警機,採取打擊措施。


整個飛彈系統可對付飛行高度30公里,距離100公里的飛機,還能攔截飛行高度25公里,距離40公里的彈道飛彈。


很顯然,長江後浪推前浪,SA-12的性能已經明顯勝過了「愛國者」以及自己的前輩SA-10。

為了進一步了解,接下來咱們一起看看地空飛彈的現場發射情況。


越南戰爭後期,由於美國跟越南談崩了,為了挽回戰局,也為了面子上過得去,美軍發動了越南戰爭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次空中戰役。


當時的場面有多壯觀呢,200架B-52轟炸機,1200多架戰術飛機,烏秧烏秧地「鋪滿」了越南的領空。


越南這邊也不示弱,全員立刻進入戰備狀態,制導雷達很快就捕捉到了目標。


緊接著,搜索、識別、發射,巨大的推力把飛彈推出發射架,通過自動搜索功能,飛彈不斷修正彈道,只需制導雷達一個信號,飛彈立刻就能引爆戰鬥部。

這一過程說起來有點累贅,但實際上,從發射到目標被成功擊毀,最多也過不了1分鐘。


越南戰爭讓人們認清了地空飛彈的威力,僅僅是1965年的1個月裡,就有100多架美軍飛機被擊落。


1973年的12月,美國用12天對越南進行地毯式轟炸,不炸還好,就這短短的十幾天裡,美軍總共被越南打下來了32架B-52轟炸機,其中29架都是被地空飛彈擊落的。


直觀的數字讓地空飛彈是霸氣外露,不只是越南戰爭,在為期20天的第四次中東戰爭里,埃及擊落了114架以色列戰機,其中有78架「死」在了地空飛彈手裡。


英阿馬島戰爭,雙方地空飛彈擊落對方飛機18架,阿富汗戰爭里,可攜式地空飛彈也開始受到追捧,這直觀的戰績!


這壓倒性的占比!您能想像戰場上,地空飛彈的重要性了吧?

雖然從上個世紀開始,地空飛彈的威力已經是首屈一指了,但是它的上升空間依然很大。


就比如抗干擾能力這一點,干擾源複雜多變,組合方式成千上萬,反雷達飛彈的進步也是突飛猛進。


想要精確制導,就必須提升抗干擾能力,這也勢必成為永恆的研究話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地空飛彈的更新換代只會更快,然而就是因為這樣的「你追我趕」,讓有的國家起了歪心思。


2016年,美國的一個決定引起了多國反對,他們竟然要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自己整事兒還不夠,現在居然把手伸到了別的國家。


眾所周知,「薩德」是一套「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在大氣層外就把飛彈攔截住的反導系統。

它的探測距離能達1800千米以上,探測範圍可遠不止朝鮮地區,就連周邊的國家都能被「偷窺」到。


也就是說,「薩德」一旦部署,鄰國的飛彈發射陣地,就相當於擺在了美國眼前。


而當年樂天集團的做法,更是助紂為虐,他把自己名下的高爾夫球場,轉讓給了韓國政府。


「巧」的是,這塊地正好在我國東北邊境地區,既然他們一意孤行,我國自然要給他個顏色看看。

在我國老百姓的自發抵制下,樂天產業很快就在我國銷聲匿跡了。


俗話說,寶貝放錯了地方就是廢物,地空飛彈這樣的強大武器,應該屬於戰場,而美國的這一舉動,只會搞臭「薩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