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燈節狂歡過後,印度首都從「有毒的煙霧」中醒來

fans news 發佈 2021-11-04T19:45:33+00:00

當地時間5日一早,印度首都德里蒙上了一層灰色的濾鏡。儘管面臨著燃放爆竹的禁令,但沉浸在節日氛圍中的印度人顯然顧不上這些。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煙花易冷,也容易帶來嚴重的空氣污染。當地時間5日一早,印度首都德里蒙上了一層灰色的濾鏡。剛剛慶祝完排燈節的德里居民在「有毒的煙霧」中醒來,呼吸著今年迄今為止污染最嚴重的空氣。

11月4日的排燈節是印度教、錫克教和耆那教的節日,也是印度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煙火盛會,堪稱印度人的「春節」。儘管面臨著燃放爆竹的禁令,但沉浸在節日氛圍中的印度人顯然顧不上這些。經過了一夜的爆竹燃放,德里平均空氣品質指數(AQI)持續飆升,PM2.5一度飆升至500微克每立方米,達到了「嚴重污染」級別,為今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而在德里的部分地區,這一數值甚至達到了999的最高讀數。

長期以來,印度一直是世界上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國家。儘管政府曾制定控制污染的相關規定,但在爆竹燃放、秋季秸稈焚燒等諸多因素作用下,這些手段的成效甚微。

5日,籠罩在嚴重霧霾中的印度首都德里(IC Photo)

「瀰漫全城的煙霧,是印度為慶祝節日付出的代價」

「狂歡結束了,德里正呼吸著危險且有害健康的空氣」、「排燈節後,德里的空氣品質陷入危險的境地」......當地時間5日,德里嚴重的空氣污染狀況引發了印度國內外諸多媒體的關注。甚至早在排燈節前,美國《華盛頓郵報》就已經預測到了德里空氣品質面臨「嚴重污染」的危機。

《華盛頓郵報》3日報導:儘管有燃放禁令,排燈節仍可能會給德裡帶來「嚴重」空氣污染

《今日印度》:排燈結後的德里籠罩在霧霾之中,部分地區空氣遭受「危險」污染

BBC:排燈節後,德里的空氣變得有毒。配圖為5日上午的德里地標德里門。

據路透社消息,在擁有近2000萬人口的德里,排燈節當天的空氣品質指數為382。但經過一夜的煙花爆竹燃放,根據印度中央污染控制委員會的數據,5日上午6時,德里空氣品質指數為444,兩個小時後惡化至451;中午12時,這個數字已經達到500的「嚴重污染」級別。

根據空氣品質指數的評判標準,0到50之間是「良好」,51到100之間為「滿意」,101至200是「中度污染」,201至300是「糟糕」,301至400是「非常糟糕」,401至500則是「嚴重污染」。

英國廣播公司(BBC)注意到,在社交媒體上,已經有受到污染影響的印度民眾表示,自己「眼睛受到刺激流淚,喉嚨發癢」。印度環境部門預測,這種重度污染的天氣狀況至少要等到周日(7日)才會有所好轉。

5日,籠罩在霧霾中的德里(上為BBC視頻截圖,下圖來自IC Photo)

值得注意的是,其實在此之前,印度政府已經在德里頒布了煙花爆竹的燃放禁令,但這些禁令很少能得到執行。

《今日印度》報導稱,去年,由於擔心空氣污染可能會進一步擴大新冠病毒的傳播,德里政府推出了禁止燃放煙花的規定;印度其他邦也採取了類似的政策,鼓勵印度民眾減少燃放煙花。今年到目前為止,德里警方在打擊違規行為的行動中已經逮捕了26人,繳獲了8800多磅煙花。

無視禁令,排燈節當晚燃放煙花爆竹的德里民眾(圖自印媒)

然而,當地居民對放鞭炮的禁令不屑一顧。據當地媒體報導,排燈節這天晚上,煙花的火光照亮了德里的夜空,許多社區都能聽到煙花爆炸的爆裂聲。在接下來的幾天裡,煙花爆竹產生的有毒煙霧和殘骸,再加上現有的惡劣空氣條件,這個城市仍將籠罩在霧霾之中,空氣品質指數飆升至危險水平。

「燃放禁令在德里似乎並不成功,這導致了危險的污染,加重了現在的危機。」印度能源和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分析師蘇里·德亞(Sunil Dahiya)說。

路透社在報導中形容,「瀰漫全城的煙霧,正是印度為慶祝節日付出的代價。」另據印度媒體預測,除了煙花爆竹的燃放,由於排燈節臨近秋季作物收割季節,印度農民燃燒秸稈的做法,也將進一步加劇本已嚴重的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使印度人的預期壽命縮短9年」

印度是世界上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國家。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指出,在全球3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有22個城市來自印度。這個國家每年因吸入毒空氣死亡的人數超過100萬人。

嚴重的空氣污染會引起人們心血管和呼吸道方面的疾病。2019年,印度平均可吸入顆粒物濃度為70.3微克每立方米,居世界首位。去年,德里曾記錄了迄今為止最高的PM2.5濃度值,是世衛組織標定安全限值的14倍。

今年9月,美國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EPIC)的一份報告,再度給印度空氣問題敲響了警鐘。報告指出,空氣污染會使印度人的預期壽命縮短了整整9年。

BBC:研究顯示,空氣污染使印度人預期壽命縮短9年

研究顯示,印度北部有4.8億人面臨著「世界上最嚴重的空氣污染」,污染水平是世界其他任何地區的10倍。令人擔憂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問題已經逐步蔓延到了印度其他地區。比如印度中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和中央邦,與2000年初相比,那裡的人均預期壽命減少了兩年半到三年.

「實現對抗空氣污染的目標將對印度人預期壽命造成重大影響。」EPIC預測,如果空氣污染指數降低到世衛組織10微克每立方米的標準,印度首都德里居民的預期壽命有望延長十年。

這份報告還提及了印度北方鄰居中國,稱讚中國是通過有效政策「在短期內大幅度減少空氣污染」的一個典範,「自2013年以來,中國的顆粒物排放量減少了29%。」

實際上,印度政府並非沒有認識到空氣污染的問題。比如在2019年,印度就加入了清潔空氣聯盟(CCAC),並制定了旨在減少危害顆粒物污染的國家清潔空氣計劃(NCAP)。根據這項計劃,到2024年印度將把細顆粒物(PM2.5)和顆粒物(PM10)污染減少20%至30%,印度還針對102個未達標城市制定了具體行動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時間裡也曾有過那麼一瞬,印度北部空氣污染狀況出現了令人驚訝的轉變。

去年4月由於新冠疫情蔓延,印度政府宣布全國性「封城」。而在「封城」半個月後,印度部分地區的空氣污染程度下降,能見度提高,有些居民還首次看到了30多年來都未曾見過的喜馬拉雅山脈。

去年4月,印度民眾拍攝的達蘭達爾山脈,該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一部分。(圖自推特)

在印度北部達蘭達爾山脈的部分地區,當地居民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距他們125英里(約合201公里)外的喜馬拉雅山脈的照片。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印度治理空氣污染目標能否如期實現,喜馬拉雅山能否結束「快閃」留下來,還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