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G奪冠背後:老闆家族身家710億,近半電競選手不到平均薪資,低的月薪1500

fans news 發佈 2021-11-06T22:05:59+00:00

11月7日凌晨,在英雄聯盟S11總決賽中,中國LPL賽區戰隊EDG電子競技俱樂部獲得2021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將分得48.95萬美金的高額獎勵。

「EDG奪冠」,成了今天刷屏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平台的最熱話題。

11月7日凌晨,在英雄聯盟S11總決賽中,中國LPL賽區戰隊EDG電子競技俱樂部獲得2021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將分得48.95萬美金的高額獎勵。

圖據視覺中國

隨著EDG奪冠,電競行業成了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也讓電競職業選手走向大眾眼前。但能斬獲全球總冠軍的EDG畢竟只是少數,大部分職業電競選手,正面臨低薪、欠薪、轉行的困境。

此外,在電競圈,除了頭部俱樂部,幾乎都陷入「生存艱難」的怪圈。

「簽約好的選手花費太高,需要給轉會費和簽字費,但簽不到好的選手,又沒有贏比賽的實力」,前電競選手常波說道。

有業內人士表示,電競俱樂部實際上還是資本之間角逐的遊戲。

EDG奪冠,全網「過年」

背後老闆是710億地產家族二代

作為近年來繼iG和FXP戰隊後又一隻奪得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的中國戰隊,EDG的奪冠也引發了一場全網狂歡。

這場比賽,僅在bilibili平台上就有3.5億次觀看;騰訊視頻的直播顯示有8600萬人看過;在線下,更有無數觀眾聚集在廣場商場觀看比賽。

而隨著EDG的奪冠,其背後老闆也受到更多關注。在電競圈,EDG與iG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因為兩家俱樂部的背後,都有著明星地產「二代」的身影。

EDG全名EDward Gaming,是一家中國電子競技俱樂部,於2013年9月13日成立,旗下擁有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分部。

EDG電競俱樂部所屬公司為上海陽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的大股東為廣州超競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廣州超競」),持股75%;而廣州超競背後的實際控制人為朱一航,持股99%。

而朱一航是地產企業合生創展集團(00754.HK)創始人朱孟依之子。

合生創展集團曾是房地產行業不折不扣的老大哥。據紅星資本局此前報導,早在2004年,合生創展就成為首家年銷售額突破百億的房地產公司,一度被王石誇讚為「地產航母」,也是「華南五虎」中首屈一指的老大。(註:華南五虎,指的是合生創展、碧桂園(02007.HK)、中國恆大、富力地產(02777.HK)、雅居樂集團(03383.HK))

在前不久發布的2021年胡潤百富榜上,朱孟依家族以710億財富位列榜單第73位,並排在居住地顯示為廣州的富豪中第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11月5日,微博認證為廣東珠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珠江投資 在微博上高調錶示,如果EDG能奪冠,將會送他們每人一套珠江未來城的房產。

朱一航和王思聰還有一個共同點:不想接班。身為朱孟依的長子,朱一航一直被視為合生創展的接班人。但2020年1月,合生創展發布公告稱,朱孟依辭任公司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職務,朱孟依的女兒朱桔榕走上台前接任董事會主席。

近半電競選手收入低於當地平均薪資

冷門遊戲選手月薪僅1500元

隨著EDG奪冠,電競行業成了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也讓電競選手走向大眾眼前。但不是誰都能成為EDG,大部分的職業電競選手,正面臨低薪、欠薪、轉行的困境。

重慶的江毅曾是一名職業電競選手。2016年,正讀大二的江毅第一次接觸到電競比賽。那時,一款名為「絕地求生」的遊戲在年輕人中風靡,江毅與幾個網友組成戰隊,參加了戰旗直播的全國淘汰賽。

「我記得比賽場館是國家會展中心,一路上特別艱辛,幾個人住一間房,所有的費用都是我們自己湊的。」江毅回憶著那場比賽。最後,江毅的隊伍拿到了冠軍與30萬獎金,後來被一家電競俱樂部看中,也由此開啟了他的職業選手生涯。

2017年,江毅轉入了一家知名電競俱樂部,但一直都是替補,也沒有機會跟著隊伍打入聯賽。

據他講述,聯賽是電競俱樂部和職業選手的「收入分水嶺」。沒進入聯賽的隊伍,例如和平精英(絕地求生)的職業選手,工資在4000-6000元之間;而進入聯賽的隊伍,每個人的工資收入都能翻倍,可以達到8000-10000元。

但職業電競選手的收入並不限於工資,「直播平台簽約金、直播收入、俱樂部工資、比賽獎金,這些都是我們選手的主要收入」,江毅告訴紅星資本局。而這些收入的高低,與遊戲的受歡迎程度密切相關。

江毅提到,主流遊戲如英雄聯盟、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選手們的工資收入普遍較高。而冷門的遊戲如使命召喚,選手的工資則較低,最低的月薪甚至到1500元。

電競選手的薪資問題,在人社部2019年發布的《新職業——電子競技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中也有提及。該報告顯示,電競從業者收入能夠高於平均薪資水平2倍的人,僅僅只占16%以上,還有40%的從業者收入低於當地平均薪資。

「畢竟能達到百萬年薪的,只有頭部俱樂部的明星選手」,在江毅看來,明星選手們主要通過比賽來獲得曝光,然後可以接商業代言和活動,例如知名選手UZI,一年的直播簽約金都超過百萬元。

22歲後就要考慮轉行

開桌遊店、做主播是常態

與職業選手一樣,聯賽也是電競俱樂部的「分水嶺」。

江毅拿和平精英來舉例,一年只有一次機會進入聯賽,並且是多個俱樂部爭奪一個「席位」,所以沒進入聯賽的隊伍,基本上都生存艱難,也由此導致俱樂部「欠薪」的情況普遍發生。

「因為打不出成績,贊助投資也批不下來錢,雖然有些遊戲的選手工資高,但是能不能發到手上也不一定。」江毅做職業選手的這些年,身邊的隊友流動性很大,幾乎都在黃金年齡之後,選擇了退圈或轉行。

「電競選手的黃金年齡在18-22歲,如果打不出成績,只能去俱樂部後台做運營相關的工作,例如領隊,數據分析師,教練助手等。」如今,早已過了黃金年齡的江毅,做著遊戲主播和陪玩。

但有意思的是,如今的江毅再也不玩和平精英或者絕地求生,「當電競成為我的事業,剛開始會很喜歡,但是打久了也很累,離開這個圈子我甚至都不想再碰這個遊戲。」

與江毅一樣,曾經是DOTA2遊戲職業選手的常波,現在也選擇退出電競圈,開了一家桌遊店。

常波坦言,DOTA2的薪資普遍比LOL(英雄聯盟)差一點,但中國隊一直是世界第一的水平,奈何英雄聯盟是騰訊弄的,DOTA2宣傳力度跟不上。

在常波看來,電競圈,除了頭部俱樂部,幾乎都陷入「生存艱難」的怪圈。「簽約好的選手花費太高,需要給轉會費和簽字費,但簽不到好的選手,又沒有贏比賽的實力」。

常波所說的,其實也是國內電競俱樂部共同面臨的商業化難題。有業內人士認為,大多數電競俱樂部還沒有成型的盈利模式,所以自己盈利也較為困難。

一般來說,電競俱樂部收入來自品牌贊助、代言營銷、電競轉播、賽事運營以及周邊電商等。例如奪得《英雄聯盟》S9全球總冠軍的FPX,後面獲得了OPPO、虎牙直播、上好佳、森馬、農夫山泉等眾多品牌青睞,在2020年還成為了寶馬唯一合作的中國電競俱樂部。

而俱樂部支出的大頭是選手轉會費、工資,還包括設施購買維護,房租,及其他一些餐飲交通等雜費支出。其中轉會費最是「驚人」,據澎湃新聞報導,今年1月,和平精英職業選手誠C加盟LGD俱樂部的轉會費高達1178萬元。

圖片來自新聞報導

有業內人士表示,電競俱樂部實際上還是資本之間角逐的遊戲。隨著EDG奪冠,其背後的資本也受到更多關注。

資本與二代的遊戲

「鈔能力」才能撐起一個俱樂部

實際上,不止EDG與iG,許多電競俱樂部的背後都有「二代」們的支持。

例如中國稀土控股集團執行董事蔣泉龍之子蔣鑫,曾投資Snake俱樂部;安徽首富、正威國際集團創始人王文銀之子王玥,是Newbee俱樂部的投資人;華鼎股份創始人之子丁駿,投資VG俱樂部等等。

二代們所看重的,正是電競行業背後的流量和用戶。今年6月,2021全球電競運動領袖峰會發布的《2021中國電競運動行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電競用戶預計在2021年達到4.25億,從全球範圍來看,2021年全球電競觀眾將增至4.74億,全球電競賽事營收規模將達到10.84億美元。

虎牙自製賽事導演劉藝告訴紅星資本局:「目前來說,電競賽事在國內18-30這個年齡層的關注度是很高的。尤其是隨著英雄聯盟賽事的崛起,2017年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國內的電競熱潮達到了一個頂峰。過去像是DOTA,魔獸,CS,這類電競賽事也有較高關注度,但英雄聯盟應該開啟了一個新的高度。」

英雄聯盟手遊Surpass All戰隊負責人姚路也告訴紅星資本局:「就電競作為競技體育進入亞運會成為正式項目上來說,未來發展必然是一片大好的,從最早的「玩物喪志」,到目前的「欣欣向榮」,雖然電競尚未完全擺脫曾經的刻板印象,但作為新興的競技體育項目,電子競技也在漸漸向大眾展示競技的魅力和影響力」。

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強亞銑

編輯 余冬梅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