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2.2億年,體長可達2.6米,大型節肢動物板足鱟,到底有多強?

fans news 發佈 2021-11-04T23:21:37+00:00

前段時間,中科院南古所報導:我們的科研人員在華南地區發現了新化石,這是一種混翅鱟科下的新屬新種,並把它命名為:秀山恐鱟。

前段時間,中科院南古所報導:我們的科研人員在華南地區發現了新化石,這是一種混翅鱟科下的新屬新種,並把它命名為:秀山恐鱟。

不過這個物種早就滅絕了,它生活在距今4.3億年前的志留紀,比恐龍生活的年代還要早。根據復原圖,秀山恐鱟(hòu)就是下面這個傢伙,屬於板足鱟目的一種。

來自4.3億年前的「海洋怪物」。

板足鱟因為長相和蠍子很像,所以又叫:「海蠍子」。板足鱟目下一共有300多種,它們誕生於4.7億年前,滅絕於2.5億年前,活了2.2億多年。

板足鱟雖然生活在海洋里,但由於肢體進化的十分強壯,部分物種已經擁有在陸地上移動的能力,這些種類的鱟,除了在海洋里呼吸用的鰓,還進化出了第二套鰓,用來在陸地上呼吸,是名副其實的兩棲動物。


這個物種還有一個驚人的特點:就是體型都特別大。2007年,科學家發現了長達0.46米的肢體,然後推斷全長可達2.6米。此外還發現了1.6米、1.83米、接近2米的等等;華南地區這次發現的鱟,都算體型小的。

而現在世界上現存的節肢動物,像昆蟲,螃蟹、蝦、蜘蛛、蠍子,體型上根本沒法比。

板足鱟的頭部附近,長著兩對巨大的鉗子,鉗子上布滿硬刺,尾部像蠍子一樣,,同時全身覆蓋著由外骨骼形成的厚厚的盔甲,來保護自己。作為食肉動物,它們可以輕易地捕殺各種魚類,足以稱霸海洋,是當時的頂級掠食者,

儘管能力如此強悍,但還是在3.7億年前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中遭受了重創,其中大部分板足鱟類滅絕,一小部分適應能力強大的,也在2.5億年前徹底的滅絕。

這是歷史上節肢動物第一次登上食物鏈的頂端,但也是最後一次,因此研究它們能更好地幫助我們了解史前生物的多樣性和地理分布。



板足鱟化石的發現有什麼意義?

儘管我們對板足鱟的研究已經持續很多年了,但實際上板足鱟的化石,一直以來都十分稀缺,而且目前發現的化石,幾乎都來自於歐美地區,中國卻十分稀少,難道真的沒有,還是說只是沒發現。


經過科學家多年的野外探索發現,其實它們就藏在各個角落,等待著我們的發掘。

這次新發現的混翅鱟,已經長達80年沒有報導了,再加上之前發現的幾次,也都不是在中國(史前的岡瓦納大陸),就顯得這次華南地區的新發現,尤為重要。

秀山恐鱟的化石,極大的填補了岡瓦納大陸的空白。

板足鱟的近親——鱟。

鱟與板足鱟都屬肢口綱,但鱟的外表卻與三葉蟲極為相似。鱟與三葉蟲並非近親,鱟屬螯肢亞門,三葉蟲屬三葉蟲亞門。4億多年前,鱟就已經在世界上生存了,至今為止,這種古老的生物還保留著原始的樣貌,人們也稱其為「活化石」。

「活化石」鱟生存至今已經有幾億年了,在克服了漫長歲月中的種種坎坷後,如今卻陷入了生存的困境。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它們特殊而罕見的藍色血液,這種藍色血液的醫學價值極高,幾乎所有人都受到過它的恩惠。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動物的血液呈鮮紅色,這是因為大多數動物的血液中,由鐵基血紅蛋白來運輸氧氣,鐵與氧的結合,就形成了常見的紅色血。

但在鱟的血液中,鐵卻變成了銅,而氧化銅的顏色正好是藍偏綠色,這也是為什麼鱟的血是肉眼可見的深藍色,它們血液中的蛋白在醫學上也被形象地叫做「血藍蛋白」。

這些藍色血液神奇的地方就在於它強大的抗菌能力。鱟的血液中並沒有白細胞,為了保證自己不被細菌感染吞噬,它們慢慢演化出了有別於其他動物的保護機制。

鱟血中擁有一種叫做阿米巴樣細胞的神奇物質,當細菌與其接觸時,它並不會像白細胞一樣吞噬消滅細菌,而是萎縮破裂後釋放出來能使血液局部凝固的化學物質,這樣就將細菌凝固包住,從而阻斷細菌的破壞。

在1956年,生物學家Fred Bang發現了一隻鱟的死狀極其古怪,因為這隻全身都感染了革蘭氏陰性細菌的鱟全身的血液幾乎都凝結,呈現出膠體狀。

利用這一發現,Fred Bang從鱟的血液中提取出了一種細菌的檢測劑,叫做鱟試劑。鱟試劑對細菌的反應十分迅速,靈敏度也高於其他藥物試劑,即使檢測的細菌中由億萬分之一的濃度,也逃不過它的檢測。

最後,我們每個人都受到過鱟血液的恩惠,像針劑藥品、血漿製品甚至一些抗癌藥物中,都有著鱟血液的蹤跡,因此,鱟的血液也成為了世界上最珍貴的血液之一。希望人類不要因此過河拆橋,不能因為一己私利而導致「活化石」鱟的生存受到影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