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與炎櫻的友情:最狠的絕交,越早越好

fans news 發佈 2021-10-10T01:59:07+00:00

最熟悉的陌生人她曾是張愛玲親密無間的閨蜜,可後來兩個人還是漸行漸遠。她就是炎櫻。她活潑開朗,兩人經常一起喝咖啡,吃蛋糕,炎櫻的家境非常好,父親經營著一家珠寶店。「在這個世界上,恐怕只有炎櫻能買到讓我滿意的未盡,換任何一個人都不行,她是無法替代的,可能,任何人都無法替代。

最熟悉的陌生人

她曾是張愛玲親密無間的閨蜜,可後來兩個人還是漸行漸遠。


她就是炎櫻。她活潑開朗,兩人經常一起喝咖啡,吃蛋糕,炎櫻的家境非常好,父親經營著一家珠寶店。


「在這個世界上,恐怕只有炎櫻能買到讓我滿意的未盡,換任何一個人都不行,她是無法替代的,可能,任何人都無法替代。」高冷孤傲的張愛玲曾這樣評價炎櫻。

甚至後來,張愛玲去美國,去日本,都有投奔炎櫻的意思,而且炎櫻還是張愛玲兩次婚姻的證婚人。


可即便這樣無法替代的關係,到後來還是無聲無息地斷了友情。


以至於炎櫻在信中寫道:「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莫名其妙不再理我?」可張愛玲始終沒回信。


有人說,是因為炎櫻愛炫富,而張愛玲那會兒經濟拮据,因此兩個分手。也有人說,炎櫻善社交,而張愛玲晚年獨來獨往,幾乎不需要任何社交,炎櫻的作用也就漸漸淡化,所以後來形同陌路。

而我卻認為,像張愛玲這般敏感和極度聰明的女人,或許只是希望過一種更為清簡的生活,兩人的關係純屬無疾而終,不見得如旁人想像地那樣戲劇化。


有人說:「意識到你的生活對他人毫無意義,他人的生活對你也毫無意義。這才是真正成熟的標誌。」


就像張愛玲,後半生一直都在做減法,對於已經沒有共同語言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主動刪除。

鐵打的自己,流水的友情,對於身邊來來往往的朋友,該淡就淡,該斷就斷。


其實生活中,這樣「流水的友情」一直都在上演。


我們總以為「絕交」是個很激烈的詞,可真不是。


把話說到位,而且說得真實,從今以後相安無事,老死不相往來;有些關係原本就是誰也看不上誰,彼此都受不了,看不慣,不需要正式斷交,不是因為捨不得,只是覺得不值得;而有些絕交,如張愛玲和炎櫻,從此兩人相忘於江湖,各自安好,無疾而終。


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鄧巴認為:人的大腦新皮層大小有限,以人類的智能極限,能擁有未定社交網絡的人數上限是148人,四捨五入得出150人的數字。


所以,超出這個範圍值的友情,最多只能記得一些人的名字和樣貌,而且也沒有辦法通過自身的努力促進雙方的關係。

有些關係,只不過是虛假的熱鬧

有些「熟悉的陌生人」,該斷就斷。我們怎麼可能一輩子和所有人都合得來,處得好呢?只要自己不倒,身邊那些似有非有的友情就不會倒,比如我的女性朋友小Q。


她能力強,脾氣大,做事一向直來直去,要命的是,她的上司也是這樣的人,強勢又強悍。所以,兩人經常在公司起衝突。

小Q對上司說:「大家都知道我們合不來,不過您作為領導,應該有領導的覺悟和胸襟,我知道,您肯定不會在工作中故意為難我。人要避嫌,以後和我有關的業務,您的意見要慎重。我作為下屬,會對您保持工作上的尊重和禮貌。咱們把話說到明處,這樣就不用私下裡彼此為難了。」


上司也展示了自己的豁達:「你對我的個人態度,我並不在意,都是為了工作,只要你維持好自己的業績,保持大局觀,牌攤開來打,才能贏得敞亮。」

不用迴避,不用站隊,大家彼此坦然相對,多好。


絕大多數友情,和愛情,婚姻一個道理,只要你自己保持不錯的發展狀態,一切關係都能

HOLD住。


太拖累的友情,早點斷,沒啥損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