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壯觀的吳哥窟到底什麼樣?候鳥老張為何錯失拍攝經典畫面?

fans news 發佈 2021-10-08T01:51:23+00:00

「候鳥」記三亞過冬之十九(柬埔寨行2)吳哥(2019年1月攝於柬埔寨吳哥窟 下同)一1月6日上午7時半,我們乘坐大巴從柬埔寨暹粒市區住所聖卡宮殿出發,前往吳哥窟遊覽。

「候鳥」記三亞過冬之十九(柬埔寨行2)

1月6日上午7時半,我們乘坐大巴從柬埔寨暹粒市區住所聖卡宮殿出發,前往吳哥窟遊覽。

吳哥窟又稱吳哥寺,位於暹粒市區北邊5公里處,占地面積僅2平方公里左右,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廟宇和柬埔寨國寶,因面積比吳哥王城小,又稱小吳哥

12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蘇耶摩二世希望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花了大約35年建造。它是吳哥古蹟中保存最完好,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精緻聞名於世,如今成為柬埔寨一張亮麗的旅遊名片。

進入景區,工作人員上車檢票、放行,又換景區車,車輛小些,剛能通過一座古老的城門。

吳哥窟的整體布局:一道長方形護城河和一道寺廟圍牆,環繞一個長方形的綠洲,綠洲正中建築就是吳哥窟,即印度教式的須彌山金字塔。

下車後,一眼望到遠處一個熟悉的建築:三座石塔,中間高兩邊低,也是柬埔寨國旗上圖案。柬埔寨國旗呈長方形,上中下分別藍紅藍三個長條形,紅色象徵吉祥和喜慶,藍色象徵光明和自己,紅色中繪有白色鑲金邊的吳哥窟,象徵柬埔寨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

進入石窟,那高大、複雜的石頭建築,是一層層走高的三層迴廊,環繞著須彌台,呈現出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無窮魅力;那歷經無情歲月洗禮而形成的殘垣斷壁和褐、黑、灰等巨石顏色,令每個穿行其間的遊客產生悠悠思古之情。

那兒,有一些燒香拜佛的信徒、算卦解簽的僧侶,與寺廟氛圍完全融合。

我發現人們排著長隊,一打聽是準備上窟頂——須彌台,據稱那兒與天堂相連。

由於只有一條狹窄而陡峭的登頂通道,且下來幾個人才放行幾個人,隊伍長得頭尾不見。排了一會兒隊,我心裡著急:不上去轉轉心不甘;估計排1小時隊,時間浪費又被太陽曬得慌,也不是事,怎麼辦?

我腦筋一轉,對排前面同團隊的老劉夫妻說:「反正還早,我們先到邊上轉轉再回來排?」老劉夫妻來自新疆,熱情直爽,同住三亞崖州區,在三亞機場候機時就相熟。「你們去吧,沒關係。」

我和妻子道聲謝,就跑到迴廊上。

迴廊的內側牆壁既是寺的外牆又兼巨型畫廊。迴廊外側,有兩排並列的方石柱,其中一排支撐畫廊拱頂,另一排支撐半拱頂邊廊。迴廊的二重檐拱頂,覆蓋陶瓦,保護畫廊壁上的石雕不受日曬雨淋。畫廊石壁,排列著雕工精細的八幅巨型浮雕。每幅浮雕高2米餘,長近百米,全長達700餘米,繞寺一周。浮雕描繪印度兩篇著名梵文史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中的故事和一些吳哥王朝的歷史。

我們邊欣賞精美的石雕、宏偉的石窟邊拍照。在一座石塔下,我正給妻子拍照,突然發現一個身披橘紅色袈裟的年輕僧侶出現在迴廊門洞中,向著遠方眺望,與古老、暗色的石窟構成一幅古代與現代、建築與人的完美畫面。

我趕忙把相機鏡頭往上移,見對方發現了,揚一揚相機,用手示意別動,讓我拍幾張照片。對方笑著沒動,滿足了我的願望。我向他揮手表示感謝,他也向我揮揮手才離開。

「今天運氣真好。」我對拍到這個鏡頭很滿意,一看時間差不多,和妻子趕忙跑回去,發現老劉夫妻正排到工作人員處,忙悄悄擠進去,暗嘆「又是好運氣」,遲兩三分鐘,就無法「歸隊」如願上去了。

上寺頂的石階陡峭,藉助護欄才能手腳並用攀爬上去。上面是一個小天地:吳哥寺正面看到一高兩低的石塔,其實一高四低:高塔居中,低塔在四角,正面看,後面兩座低塔重迭見不到。4座低塔,由迴廊相連。

導遊規定的團隊集合時間要到了,我和妻子趕忙下來,沿路快步往回走。

我發現右手不遠處是一個荷花池,許多遊客在池邊拍照、休息,我隨手拿起相機按了幾下,趕到停車場總算沒遲到,卻心有遺憾:在眾多吳哥窟美照中,吳哥窟在荷花池中的倒影最美,是我此行最想拍攝的畫面,結果沒有遇到。

事後才得知,這個畫面就是在剛才看到的荷花池,以荷花池為前景對著吳哥窟拍攝。如果事先知道,進寺前就該先到那兒拍攝。當然,如果時間寬裕,也有拍攝機會。跟團游,往往時間安排緊湊,加上功課沒做好,沒拍到想拍的照片,最終只能怪自己。

看完本文,你對遙遠的吳哥窟有所印象的話,請順手點個讚,能關注、留言更好,並請繼續聽候鳥老張講述柬埔寨之行的故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