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往事:格科微、艾為背後的山寨機風雲和ODM產業崛起

fans news 發佈 2021-10-05T07:42:49+00:00

最近,模擬晶片企業艾為電子、圖像傳感器晶片企業格科微都上了科創板,ODM全球龍頭廠商華勤也在向科創板衝刺,他們都是上海的企業。

最近,模擬晶片企業艾為電子(688798)、圖像傳感器晶片企業格科微(688728)都上了科創板,ODM全球龍頭廠商華勤也在向科創板衝刺,他們都是上海的企業。

圖註:F4

艾為、格科微與同在上海的展訊和銳迪科(現在已經合併為展銳),一度被稱為本土晶片設計企業「F4」。中國稚嫩的現代晶片產業,因海量山寨GSM手機而獲得了巨大提升的機會。據統計,2010年在工信部備案的中國手機企業就超過了530家。

全世界做大了晶片產業的國家並沒有幾個,需要偉大的契機。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海量整機,才可造就偉大的晶片產業。

索尼1955年推出小巧廉價的電晶體收音機,不再像電子管收音機那麼笨重,從此全球家庭普及了收音機,日本的電晶體產業也開始迅速起步;APPLE 2之後,IBM定義了個人電腦,帶動了INTEL的CPU發展,並啟動網際網路革命;汽車自動化生產和汽車電子則帶動了歐洲的晶片產業。

圖註:1955年底推出的索尼TR-72電晶體收音機,攝於上海無線電博物館

台灣聯發科的帶頭人蔡明介被稱為「山寨之王」。有山寨GSM功能手機背景的大陸晶片企業包括展訊、銳迪科、艾為、格科微、卓勝微、安凱微、匯頂科技、思立微等眾多企業。華人創立的矽谷企業豪威更被韋爾股份所收購,台灣敦泰因重兵深圳被認為是大陸本土企業了。

如果從手機拓寬到電話機、MP3、平板、體重秤等眾多的消費電子,則還有瑞芯微、珠海炬芯、全志、芯海、天訊龍等諸多的晶片企業。這樣的精神流傳至今,最新一波的藍牙TWS耳機,造就了系統級晶片恆玄、中科藍訊、傑理、大魚等。

圖註:2011年手機中國聯盟成立合影

從更為艱難的晶圓製造角度來看,領頭羊中芯國際也在山寨GSM手機的海量晶片上急劇放量而成功做大。

當時,工業與信息化部產品管理司主管處長喬躍山曾說過:從政府角度看中國手機企業並無山寨與品牌之分,只有合法與非法經營的區別,只要合法經營都是中國手機的一部分。

2007年以前,中國手機生產有嚴格的牌照制度。有了牌照之後才能送手機新型號去北京的泰爾實驗室測試和備案,一款手機要花幾十萬費用和幾個月時間。

核准機型後才能申請信產部進網證編碼、手機型號編碼、手機串碼等號碼。手機的IMEI號實際上並沒有多大用處,我在海外亞非拉地區賣了多年的GSM設備,運營商很少購買EIR(設備標識寄存器)來管理手機的IMEI號碼。印象里只泰國AIS用過一段時間,主要是為了賣手機賺錢,不讓外面買的手機入網,但後來AIS也不這麼封閉了。

技術進步和市場充分分工帶來了山寨機革命,這其實代表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不斥巨資去申請手機牌照,也乾脆省去了冗長的備案和測試,而充分讓利給最終消費者,因此受到熱捧。手機業內用」三碼機」「五碼機」來稱呼這種手機。

在受到山寨機衝擊後,國家也順應市場形勢,2007年10月,國務院宣布取消手機生產核准制,手機牌照時代正式終結。深圳也設立了手機檢測實驗室(泰爾實驗室),加快測試速度並降低費用,但大部分亞非拉國家並沒有測試能力也不做強制要求。

當手機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便與嚴格的牌照和昂貴的檢測制度發生矛盾,一時間,山寨機、白牌機風行,由此廢除了牌照制度,檢測費用也大大降低。

GSM被看衰,卻讓人類文明水平大提升

今年,隨著4G繁榮和5G到來,全球很多運營商都在關閉老的3G網絡,數據業務主要是4G(以及5G),卻還保留了古老的GSM (2G) 網絡用作語音通話。

中國移動、德國三大運營商、英國運營商EE、荷蘭老大運營商KPN等都做了同樣的選擇。

中國移動用戶撥打電話,主要還是用古老的GSM技術。通信人都在感慨:GSM的生命實在太漫長,已經30年了,還會延長下去……

GSM技術和幾乎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也帶動了中國的基站、手機和晶片產業。趁著記憶還在、歲月未老,記錄下這段歷史。

1、GSM大發展,幹掉了大哥大

1990-91年,GSM在歐洲誕生。1994年,GSM進入中國。

GSM所到之處,大哥大迅速消亡。然後我們管GSM稱為2G,再返回去稱大哥大叫1G。

1998年,當年從南山去華強北就是「進城」,我斥「巨資」2000多元買了一部諾基亞5110手機。

1998年,中國第一批國產手機潮開始發展,並在2003年達到高峰,波導等眾多品牌從輝煌到衰落,為後來的山寨機輝煌奠定了供應鏈基礎。

圖註:飛機中的戰鬥機是波導的成名廣告

2、2004年,全球業界陷入3G迷霧

有2G乾死1G在先,所以3G定義標準的時候,也決定要全面替代2G。一方面要實現超越2G的語音質量,另一方面還要提供高速移動數據業務。幾個3G標準都搞得很複雜,還相互激烈競爭。

1999-2000年,歐洲發了不少3G牌照。經過幾年的慘澹發展,到了2004年,整個通信產業界普遍認為3G技術已經磨練成熟了,2G總該到了淡出江湖的時候了吧。

我們在海外一線的銷售人員,得到的總部指導意見是:GSM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後不要賣GSM基站了,要賣就賣3G基站;要引導客戶上3G,讓GSM逐步退網。當年也是年年都傳說「明年發3G牌照」。在彼時的大環境下,有這樣的指導意見也一點不奇怪。

3、2005年,孤身拓展出GSM盈利模式

2004年,當年還是小兵的我孤身一人被華為派到菲律賓市場。這裡的電信滲透率達40%,和中國差不多。總部認為2G已沒有機會,要做也是看未來的3G機會了。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深入馬尼拉城鄉底層進行調研,我堅定地認為GSM是菲律賓老百姓最需要的通信技術,而且大有「錢景」。

GSM終端很便宜,普通老百姓消費得起。

當地市場有大量的GSM二手機,價格很低,最便宜的僅人民幣一兩百元左右,老百姓可以輕鬆擁有。反觀當年的3G手機新機,價格2000元起,種類少,且沒有二手市場。

年輕時代的我也是熱血的數碼愛好者,不像現在連鈴聲都懶得換。2000年在華強北淘到過摩托羅拉A6188的二手機,比新機便宜很多。該機被認為是全球第一款智慧型手機,支持中文手寫,也很好滿足了基本通信要求。

短消息資費很便宜,菲律賓年輕人都會單手輸入短消息,速度快,發消息就好像今天我們微信聊天一樣。馬路上用相當於人民幣5元就可延長SIM卡的有效期一個星期,收發短消息、只接聽電話(免費)。

一個類似中國小靈通網絡的寶貴機會窗口出現了。

圖註:99年底推出的摩托羅拉A6188

前兩大運營商Smart和Globe占領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儘管是單向收費,但是通話費貴。第三大(市場份額5%)運營商Sun Cellular(DMPI)就好比中國電信的小靈通,資費很便宜,網內通話和簡訊包月,而年輕人煲電話粥的動力無比強大,所以業務量暴漲。高峰時刻系統擁塞嚴重,需要大幅擴容,但原有西方供應商設備價格高昂,所以迫切需要廉價的設備。就這樣,我孤身一人拓展出了將首都馬尼拉GSM網絡整體搬遷的項目,整個項目的盈利非常豐厚。

一番努力不表。華為於2005年成功交付了這個項目。用戶量持續暴增,2006年Sun繼續網絡大擴容。馬尼拉高樓林立,人口超千萬,這是全球業界首次在如此複雜的環境下進行全面替換。這個項目真正實現了運營商、設備商、廣大用戶的「三贏」。

4、2006年,全球走出迷霧重新重視GSM,人類文明大提升

這個項目給全球業界巨大的震動。從1998年賣GSM基站以來,華為第一次真正找到了無線業務的盈利模式,率先走出了3G迷霧,迅速扭轉拓展方向,從主要拓展3G市場,轉為面向全球積極主動拓展GSM市場,大規模替換原有網絡是最好的進入手段。

就這樣,2006年開始,全球移動運營商都認識到:GSM的2G技術依然是主力,要大力建設,3G只是在熱點地區承載話務量。

以中國為例,從2006年成都移動大替換開始,到2009年3G發牌照之前,高達1/3的GSM基站都替換成了華為和中興等國產機型。華為首任亞太總裁王誠也表示:GSM基站是在海外先成功之後,再打回國內市場的。

2006年,我去安徽績溪的大山里旅行,有GSM信號的山村率先開展了民宿業務,沒有信號的地方則天天盼信號。一個小伙子對我說:如果我這裡有手機信號,就去城裡網吧到各個旅遊論壇發帖,我家也可以搞民宿和旅遊!

當白山黑水都有了基站信號後,手機就有了用武之地了。要想富,先修路,有路就會有車!

2006-08年我去了巴西、印度、埃及、奈及利亞、尚比亞等地,感受到了現代通信文明進步給亞非拉廣大老百姓的生活真真切切帶來巨大變化,再也不用走崎嶇山道到城裡數著字兒拍電報、排長隊打長途電話了。發出一個短消息,瞬間就可通達世界另外一端。

手機替代了座機。

5、2006年,山寨機崛起,得「屌絲」者得天下

全球新增用戶的購買力越來越弱,平均年齡也不大,來自中國的功能豐富、價格便宜的山寨GSM手機就成為很火的產品。

無數人的第一個電話,第一條數據信息(短消息),第一張數碼照片,第一個玩的電子遊戲,第一首數位音樂,都來自GSM山寨手機。中國山寨機的輝煌時代來臨了!

圖註:名車外形的山寨手機,攝於華強北博物館

亞非拉很多地方連電都沒有,卻在仿佛一夜之間,獲得了現代信息科技。如何解決充電的問題?村口小店用發電機來充電或者汽車流動充電或者太陽能充電;手機待機可長達十幾天;一個手機可以有幾塊電板,「萬能充」是很好的東西。

白牌機或小品牌不做品牌營銷,質量卻往往並不比品牌機差,最大程度地讓利給老百姓。光怪陸離的外觀和極低的價格,瞬間得到了消費者們的青睞。這裡不僅有老人機和兒童手錶,還有雙卡雙待乃至四卡四待、大喇叭(震天吼)、低音炮、跑馬燈、氛圍燈、長待機、可使用乾電池、集成收音機和電視等繁多的功能。

圖註:華強北流傳至今的老人機

華強北從電子元器件分銷開始,有了「中國電子第一街」的身份。華強北是一個港口,時代的大船給過一張又一張船票,看清時代的,走向戰場,也走向殿堂;沉湎過去的,留在過去,也迎接失望。

Made in SZ,深圳的縮寫SZ和山寨一樣,深圳也因此有了「寨都」的調侃說法,正如上海的「魔都」和北京的「帝都」。

6、「破壞式創新」,目標客戶群巨大變化

20世紀前半期最重要的創新學派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得所稱的「創造性毀滅的過程」,「通過新產品、新市場、新產業組織,不斷地破壞舊結構,創造新結構」,這是一個很正面的經濟學力量。

傳統品牌手機基本都在千元以上,目標客戶是有購買和支付能力的中產階級。

山寨手機「破壞式創新」則將客戶擴容到了全球幾乎所有的老百姓,滿足他們對通信、信息、照相、娛樂的普遍需求。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在著作《創新者的兩難》中提出,市場贏家最常掉入的陷阱是:當他們站穩腳步後,把資源放在維持現有的事業和顧客,而忽略從邊緣冒出來的破壞性競爭者,破壞者以打開低價或新顧客群的策略,慢慢掠奪市場,最後併吞市場在位者的顧客與事業版圖。

換一句話說,「中國製造」使得全球老百姓們加速進入了資訊時代,為人類文明作出了貢獻。

坊間稱為「山寨手機教母」的榮秀麗的故事是一個典型。2002年,榮秀麗在手機代理業務中賺了第一桶金之後,以1000萬元人民幣註冊天宇朗通公司,成立沒有手機牌照、沒有手機研發歷史、沒有手機生產能力的「三無」企業。天宇朗通一年的虧損就高達8000萬元,原有晶片技術方案難以為繼,只能放棄。天無絕人之路,聯發科推出手機晶片,與天語一拍即合,一攬子方案使得開發與物料成本大降。榮秀麗投資了手機方案設計公司,生產則外包給富士康與比亞迪等代工廠,在不打廣告不請代言的情況下,2007年天語手機的出貨量達到了1700萬部,2008年為2400萬部,在中國市場僅次於諾基亞,榮秀麗也因此被稱為「山寨手機教母」。智慧型手機興起後,天語離開了大家視線,榮秀麗任董事長的射頻晶片公司唯捷創芯卻浮出水面,正在衝刺科創板。

ODM群體崛起,帶動了本土晶片產業發展

八十年代,台灣有了一些個人電腦PC的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設計製造公司),如生產電腦主板的三巨頭華碩(1990年成立)、技嘉(1986年成立)和微星(1986年成立)等。去電腦城攢過機的,對主板都清楚得很。

一些台灣晶片企業跟隨PC的ODM產業發展起來,最典型的是聯發科。1997年,聯電決定跟著台積電走專業晶圓代工的道路,捨棄晶片設計。蔡明介與他帶領的多媒體晶片設計部門因此獨立出來,成立聯發科。聯發科以「三流價格、一流質量」,成功在電腦光碟機晶片、電腦CD-RW(可擦寫光碟)晶片市場上做大。

今天我們來看這段歷史,大陸的手機方案設計(IDH)和委託設計製造(ODM)公司也起到了帶動本土晶片發展的巨大作用。

上個世紀末開始的第一波手機潮中,最初主要採用韓國和法國(如波導採用的薩基姆方案)等地的手機方案。這個過程之中,本土的手機設計力量培養了起來,比如中興上海第二研究所、摩托羅拉中國研發中心、TCL等。

2004年,聯發科和展訊晶片誕生,中國先後有了數百家手機方案公司,山寨機浪潮因此誕生。

手機方案設計行業是山寨整個產業裡面最成熟的一個環節。方案公司使用聯發科、展訊等公司的晶片和整體方案做整體軟硬體開發,製造廠「照單買藥」負責採購零件、晶片和製造,生產電路板。市場上有了很多功能性主板,包括直板機、摺疊機、滑蓋和翻蓋機的主板(公板)等,頗類似於台灣產的電腦主板。

華強北的檔口最少只要三個人就可以做手機了:一個人研發、一個人採購,一個人銷售。拿到電路主板之後,加上特色外殼、屏幕、鍵盤、電池,就是一部手機了。這個邏輯,其實和電腦城組裝個人電腦差不多。

通過「堆料」做一個功能強大但是成本高昂的手機並不難,難的是如果做出一個又便宜又可用的手機。國產自主設計力量在摳BOM成本上非常有一套。國產晶片因為價格便宜,功能也不差,因此容易獲得進入市場的機會,個別晶片最低到了一分多錢(美元)一顆。

中國曾一度有數百家方案公司,儘管大浪淘沙,絕大部分方案公司都已隨著山寨機退潮消失在歷史之中,但是他們對中國整機、晶片產業的歷史貢獻是客觀存在的。也正是在他們前赴後繼努力的基礎之上,才有後來「華米OV榮傳」等知名品牌。

手機方案設計和製造本來是分開的兩個行業。笑到最後的方案公司紛紛自己建廠搞製造,發展成為ODM(委託設計製造)產業,並成為了大陸品牌手機、三星、外資品牌筆記本電腦的供應商,或者細分特色市場,比如如藍牙耳機供應商。

疫情期間,一度全球停擺而中國獨忙,中國ODM業務暴漲,連三星和蘋果電腦都有不少業務給了中國的ODM大佬們。

愛集微陳雲榮曾經在手機產業工作多年,他認為,歷史上,很多國產晶片都是由方案設計與ODM公司率先驗證和引入的,他們沒有導入驗證過的晶片,品牌手機公司很難直接應用。

回顧方案公司群體湧現的歷史,有「北摩托創業系、南中興、TCL和波導創業系」的說法,讓我們看看這些站立潮頭的風雲人物們。

中興創業系表現非常亮眼,ODM產業前三大巨頭華勤、聞泰、龍旗都是中興創業系。滄海遺珠,這是中興通信為社會做出的巨大貢獻。

宮正軍曾任中興通訊手機事業部總經理,2000年加盟晨訊科技,以他為主導創辦了希姆通(上海),這裡又演繹出移遠通信等公司。2002年,杜軍紅創立了龍旗,2005年新加坡上市。「千元機巨頭」華勤即將在科創板上市,從手機橫向拓展到了筆記本電腦產業,創始人邱文生是中興手機研究所007號員工。曾任中興手機南區銷售負責人的張學政在2005年創立了聞泰科技,神操作借殼上市後蛇吞象收購了安世半導體(原恩智浦的標準產品部)。也是在2005年,熊碧輝創立了優思科技,最早做出了模擬電視手機方案,從印尼開始曾在海外紅極一時。王慷2006年創立深圳市有方科技做通信模塊。

北方的摩托羅拉創業系在歷史上有過深深的痕跡。小米的硬體創始人周光平出自摩托羅拉手機系方案公司,是東南大學校友。2006年,清華大學90級許志翰創立卓勝微,天使投資人是大學同班同學姚立生,而姚立生在之前投資了摩托羅拉系方案公司德信無線並獲得了第一桶金。德信無線的董事長董德福曾是摩托羅拉北亞區銷售經理,曾任德信CEO的霍寶莊現在已經是知名ODM企業福日電子旗下中諾通信的董事長。做通信模塊的移遠通信董事長錢鵬鶴曾任杭州摩托羅拉手機公司測試工程師。

「寨都」深圳在手機方案上自然不遑多讓。

「大哥大」銷售員林震東感受到華強北電子市場裡人們對移動通信產品的熱愛,於2005年創立了天瓏移動,成立之初就推出了全球首款GSM雙卡雙通手機,可謂是行業的先驅。

波導系有兩撥來深圳創業。研發高管王左創立了方案公司深圳賽特爾。曾任波導手機海外業務總經理的竺兆江,創立了傳音品牌,從幫非洲老百姓「美白」開始,成為「非洲手機之王」。

TCL收購了阿爾卡特手機,提升了研發能力。深圳方案公司和興基業(現稱沃特沃德)和ODM企業財富之舟的共同老闆蔣壯曾是TCL手機的商務部門負責人。出自TCL的盧大偉創立的創翔通信曾在展訊方案功能機上做得不錯。

車聯網和物聯網也是從GSM模塊起步的。通信模塊產業上,上海的芯訊通和龍尚(均被日海通信收購)、移遠通信、合宙,深圳的廣和通、有方、美格,廣州高新興,都做得不錯。

今年,愛集微諮詢在深圳機場立了一塊大廣告,因為晶片公司的老闆們經常要來深圳和東莞,這裡不僅有手機大品牌、通信模塊企業,還依然有不少方案公司和白牌整機可以幫助實現新晶片的驗證。

聯發科、展訊、艾為、格科微的故事

1、電話機晶片和DVD晶片的一攬子方案

華強北本來是賣電子元器件的,面對的都是國內的研發和製造單位。上世紀末期,電商未興起時,華強北逐漸成為面向海內外客商的整機批發市場。

華強北的白牌機檔口,有非常敏銳的市場意識,內外商雲集。一類是代理,拿人家的貨來賣的;一類是自己有工廠,拿外面方案公司的方案生產,再在自己的檔口賣,所謂」前店後廠「。

晶片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是大陸白牌產業成功的關鍵,電話機產業是始作俑者。

上個世紀末,南方湧現了數百家新生的電話機工廠。深圳有了做一攬子解決方案的晶片公司。葉晶創立的天訊龍搞了個MCU單晶片方案,同時贈送全套的嵌入式軟體、電路板圖,下游廠家幾乎什麼軟硬體研發都不用做,專心做好外殼和銷售就好。張帆創立的匯頂也是從此起家。

在2000年11月成為聯發科「1號大陸幹部」的楊承晉(現森國科CEO)分享了聯發科的DVD晶片成功歷史。聯發科DVD單晶片解決方案集成了模擬信號前端處理、光碟伺服控制、音視頻解碼、CPU等,成為了一顆系統級晶片(SoC),整機成本因此大大下降。做SoC的並不止一家,所以聯發科還提供系統軟體以形成軟硬體整體解決方案以超越對手,在2003年前後曾在內地市場占有率一度超過70%。

2、聯發科和展訊推出手機一攬子晶片解決方案

GSM品牌手機公司都鎖定了合作晶片,如TI(德州儀器)、ADI、Skyworks, Agere, 英飛凌、摩托羅拉飛思卡爾、飛利浦,ST-ERICSSON等。開發手機的資金和人才門檻都非常高。陳朝暉告訴我,當年任正非去諾基亞參觀,看到手機部門就有9000名開發人員,而華為整個公司當時也只有幾千人,任老闆回來就斷了做手機的念想。

聯發科發現GSM手機晶片是一個巨大的高成長機會,有很多小企業感興趣但研發能力都非常薄弱。於是用了四年,在2004年攢出了一個GSM手機晶片TURNKEY解決方案。賣晶片再免費贈送整個軟硬體解決方案,買晶片送大禮包!深圳的山寨機客戶最多,徹底顛覆了只有巨頭才能做手機的模式。

2001年,展訊在上海成立,最早的融資之一還來自聯發科的蔡明介。展訊也在差不多時候研發出了GSM基帶多媒體一體化晶片。聯合創始人陳大同回憶說,展訊CEO武平建議「掛羊頭賣狗肉」,找錢時說要做3G,拿到錢後,先做GSM晶片。

國家移動通信重點實驗室所在的東南大學在基帶上有很多積累,我有很多校友在無線領域做出了成績。2006-13年,董霄劍曾任展訊通信首席科學家;鄒求真在1999年當上高通副總裁,彼時年僅25歲,2011-13年擔任了展訊的CTO。華為最早無線研發總經理徐文偉、早期GSM研發負責人劉江峰和基站產品經理朱浩冰、華為5G首席科學家童文、中興負責5G行業產品的副總裁陸平,都來自東南大學。

2、山寨機的興盛與衰落,聯發科與展訊雙雄競爭

最初的兩年,無論是聯發科還是展訊的方案都苦逼得很。直到2006年,全球運營商認識到GSM將長期存在,於是開始大建GSM,新增用戶購買力越來越低,所以山寨機手機市場啟動了。

海外本地品牌也在崛起。2006年,在印尼做貿易的Ahong建立了HITECH品牌,賣當地人以前從未見過的帶電視功能的手機。HITECH請了當地明星代言,這是東南亞第一個本土品牌。

2008年-2010年,山寨機達到了高潮。

很接華強北地氣的聯發科實在是驍勇得很,不愧是「山寨之王」。

圖註:HITECH H.39機型,連續兩個月在印尼排列單款第一

2008年,展訊一度陷入低谷。李力游LEO是大廠銷售總監出身,據傳有一頓兩斤高度酒的海量。展訊避開聯發科的鋒芒,推出適合印度等地市場的性價比更優的晶片。

老杳當年堅定認為展訊能從聯發科重壓下獲得20%的山寨機主晶片市場。展訊也確實做到了,股價從最低幾毛錢一度上漲到了二十多美元。

2010年,是轉折之年,政府對華強北進行治理。山寨機進入第二個階段,拋棄了白牌策略,紛紛轉型為品牌廠商,手機行業品牌有數百家,百花齊放、魚龍混雜。

2011年小米推出1999元低價智慧型手機,中國手機快速走入了智慧型手機時代。功能機為主的山寨機逐步走向了覆滅。2013年,我去華強北,買了一個小米充電寶,樣子好看並且價格很低。移動網際網路電商興起,華強北從巔峰衰落,往年一鋪難求的場面成為了歷史。

圖註:華強北很多位置不好的鋪面空置了

國產品牌機告別世界之交的第一波崛起後,走向了依賴運營商渠道的「中華酷聯」時代,然後又走到了華米OV」新時代。

唯有「波導」系的傳音,穿越時光隧道,憑藉8美元的功能機和50美元的智能機,成為「非洲機王」,笑到今天。

一代顛覆一代,本身就是山寨精神帶來的「嚴重後果」。

3、艾為的雙SIM卡驅動器、音頻放大晶片

艾為於2008年成立,專攻模數混合晶片,正好遇到了功能機火爆的時候。創始人孫洪軍與我一起在南京浦口山區的東大新區里憋了一年。最大的樂趣是捉小龍蝦和螃蟹,現在那裡變成了高逼格的南京集成電路大學了。

圖註:2019年艾為11周年,孫洪軍、韜盛殷嵐勇與作者戴輝(最右)。

艾為第一顆成功晶片是雙卡雙待SIM卡驅動器。

喬老爺子做蘋果手機的三不主義:不大屏、不雙卡、不美顏,不過,繼承者庫克全都做了。2018年發布的iPhone XR,在中國等地區終於支持了雙卡,但依然不包括歐美等發達國家。

早年我在印度和東南亞工作的時候,就發現同一城市的網絡運營商較多,在印度,同一個城市同時運營的移動公司多達10多個。網內的通話資費很便宜,跨網通話就會很貴,所以很多人有兩個手機。菲律賓的年輕人就往往有一個大運營商的卡,覆蓋很好,但資費較貴,再買一個小運營商Sun的卡,和家人煲電話粥,不限時長,主要覆蓋城市地區。

雙卡雙待雙通手機誕生。

2005年,敢為人先的天瓏移動挖掘了雙卡雙待的需求,找了王斌創立的大友迅捷一起設計,首次將兩套GSM基帶、兩套射頻晶片做到了同一塊電路板上,實現一機兩卡,並可相互撥叫。雙卡市場被引爆了。大友迅捷在多卡多待方案上做了有價值的工作,王斌本人後來就乾脆成為了天瓏移動的研發總經理。

雙卡雙待單通誕生,只需要一套基帶和射頻電路,可以節省不少成本。這首先需要協議棧支持,聯發科和展訊在這個領域的協議棧都做得很好。單通意味著:兩張卡可同時待機,但不能同時或相互通話。

圖註:艾為雙SIM卡驅動器

這裡要用到一個開關電路,叫SIM卡驅動器,艾為電子在這個領域做得最大。艾為的多SIM卡驅動器AW63XX單晶片可實現多SIM卡的控制,相比同行更節省PCB電路板面積,一度有60-70%的全球市場份額。

雙卡雙待發展到三卡三待和四卡四待。共用一套射頻和基帶就可以了,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

2010年,國外的Gsmarena網站展示了一款來自中國的OTECH F1手機,引起了熱議。這款手機有令人嘆為觀止的四卡四待功能,還支持移動電視、FM收音機、藍牙、以及一枚標註為1200萬像素的攝像頭和全鍵盤。

艾為第二顆起家的晶片是音頻功放晶片,並延續至今。

手機的普及率逐年上升,其所具備的功能也越來越多,還湧現出了主打播放音樂功能的手機。大喇叭手機(震天吼)風靡,海外很多人喜歡聽歌跳舞,又沒有音響,就直接用手機外放了。

但受技術限制,當時的手機揚聲器驅動器設計普遍存在缺陷,音頻輸出過大就會造成嚴重失真,影響音質。

艾為電子於2010年推出了第一代模擬接口K類音頻功放產品大大緩解了這種情況。與傳統音頻類功放產品相比,該產品突破了手機鋰電池電壓的限制,使音頻功放可以輸出更大功率,並採用了獲得專利的防破音限幅設計,讓音樂聲放大的同時保持波形不失真且不發生破音,一舉獲得當時功能機用戶的青睞。

愛集微盧秀勤回憶歷史,艾為提供晶片,還可根據不同喇叭腔體結構提供音效優化服務,她曾陪艾為聯合創始人郭輝去多家手機方案公司做整體音效解決方案的培訓講座。

4、很多人的第一張數碼照片是在格科微CIS上感光

趙立新來自大名鼎鼎的清華大學電子工程85級,後來去矽谷工作。

廣州安凱的胡勝發曾經是清華大學創業協會會長,號召在校學生搞科技。畢業之後,他繼續勸說美國的校友歸國創業。據說至少有兩個人受到過他的「蠱惑」,一個是格科微趙立新,還有一個是卓勝微許志翰。

趙立新來到深圳,從中學同學那裡,獲得了第一筆天使投資200萬美元。趙立新故意說低了創業難度,同學直接信了他。

格科微於2003年在上海張江成立,專注做CMOS圖像傳感器,並和中芯國際合作。趙立新以前的工作和張江並沒有交集,純粹因為張江濃厚的晶片氛圍而來。

2008年山寨機火熱,格科微從PC圖像傳感器轉向手機圖像傳感器領域。格科微為了和矽谷豪威差異化競爭,就專門針對山寨機市場開發性價比高的產品。2009年,格科微占據了全球低端圖像傳感器超過50%的市場份額,並成為中芯國際最大的本土客戶。

曾任矽谷豪威高管的杜崢(現芯視達CEO)介紹,當年豪威投資了蘇州晶方科技,從海外引入了WLCSP先進封裝工藝,而晶方後來成為了格科微的主要先進封裝基地之一。

格科微和艾為一個做圖像,一個做聲音,一直如影相隨,江湖上也留下了「互懟」的故事。

2012年3月27日,艾為孫洪軍發表了一條微博:「兩年前此時,艾為的出貨數量比格科微高個10多percent, 去年此時,我們出貨數量比格科微低個20percent, 很久了,終於這個月可以再度超越格科微了,哈哈,我們不比質量,只比數量。@格科微_吳新樓 加油」。有網友在評論中說此舉是艾為向格科微發出了挑戰書,稱之為「叫板」。當時任格科微副總裁的吳新樓則還以一則打油詩:「八三哥一震吼,小樓抖幾抖;新高算個球,下月讓你愁。」 算是在嬉笑中給予回應。

經過華為、艾為、銳迪科、開元等知名公司的晶片老革命焦建堂(焦叔)回憶本土晶片崛起歷史,他認為貼近客戶需求,和自主設計的手機/模塊緊密合作,是成功關鍵。

結語

聯發科與展訊提供了一攬子解決方案,眾多方案公司設計了物美價廉的GSM手機,這是一個技術和商業模式的破壞性創新。本土晶片供應鏈「芯火」燎原!同樣的技術路線也帶入了智慧型手機時代,連巨頭高通也為普羅大眾提供了類似的晶片解決方案QRD(Qualcomm Reference Design)。中國的ODM力量群體崛起,一直在發光。進入「華米OV傳榮」時代後,本土晶片遭遇了一段時間的壓力,隨後再次適應品牌時代而順勢成長。最終的得益者是全球的廣大老百姓。

時光似箭,日月如梭。中國手機、方案和晶片行業這些年發生了肉眼可見的戲劇性變化,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啊。

有歌唱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欄目主編:王海燕 文字編輯:王海燕 題圖來源:上觀圖編 圖片編輯:蘇唯

文內圖片作者提供

來源:作者:戴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