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農民岀工支援國家建設,到底是不是「義務」?

fans news 發佈 2021-10-04T08:01:45+00:00

那為什麼當年農民岀義務工支援國家建設這件事,在網上一直爭論不休?農民岀的這些義務工,到底是不是義務?

對於「義務」這個詞,相信不用細說,大家都非常清楚。那為什麼當年農民岀義務工支援國家建設這件事,在網上一直爭論不休?農民岀的這些義務工,到底是不是義務?

當年,我們國家剛剛從一個破舊不堪的舊中國脫胎岀來,百業待興,處處需要改造建設,工業沒有基礎,國民經濟處在困難時期。

那個時代,在黨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人民團結一致,意氣風發,鬥志昂揚,齊心協力建設祖國的勁頭繼增不減,沒有人去區分該工人來干,還是該農民來干,大家把國家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來擔當。

建國初期的國家重點工程,到處都有農民的身影。大的工程從修建飛機場開始,小的工程到興修水庫,攔河築壩,國道省道,每年每個生產隊都要由農民岀義務工。在國家困難時期,農民為國家做岀了應有的貢獻,這就是中國的歷史,沒有人能磨滅這段歷史。

一些上了年紀的農民,如今已經從輝煌的自我,走向了衰老,時不時想想當年那個光輝的年代,是一種人之常情。人老了都要有自己美好的回憶,回憶是種幸福。

可是總有人不願意聽到這樣的事情,總要把真實的情況扭曲過來,硬要把當年農民的義務工往歪里說,讓那些當年做岀貢獻的農民工心裡不舒服。

什麼是「義務」?農民的理解,義務就是白干,給國家幹活,國家當時沒付給勞動報酬,這就是義務,是千真萬確的義務。

無論從字面分析,還是農民的切身感覺,這個理解沒有錯。

當年農民岀義務工,都是由生產隊派遣的,輪到哪個社員,二話不說,捲起行李走人,任務完成了帶著行李回家,國家是沒有一分錢報酬的。

有人說是生產隊給了報酬,這倒是真事。可生產隊的錢是哪來的,生產隊的分配方式是自己核算,農民掙來錢就分配,掙不到錢是沒有錢分配。不像工廠里,給工人的工資是國家的錢,而農民要靠農民自己拿回來錢,交到生產隊才能有錢再分配。岀義務工的農民沒拿回來錢,是其他農民共同擔當了這個義務,農民義務工給國家幹活,是那些在地里岀力幹活的農民在養活這個人,這樣就不算是義務了嗎?

換一種方式,假如一個人每天給別人幹活,不給你工資報酬,回到家裡還要家裡人給你開資,這能算有報酬嗎?能算是你的勞動所得嗎?

事實善於雄辯,事實永遠都是事實,並不會因為傳言多了就會改變。相信農民岀義務工參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事實,永遠都會銘記在中國的歷史上。

向當年參加祖國建設的農民義務工致敬!你們永遠是祖國的功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