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潮音》看傳統樂器如何在創新中煥發「新聲」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0T16:42:36+00:00

而這些令人驚艷的「名場面」,都悉數匯集在由酷狗音樂、優酷視頻聯合出品,外星人電解質水獨家冠名的國潮音樂競演真人秀《中國潮音》中。


當傳統的古笛、古琴與電子的重新融合,《新梅花三弄》將「兩個相愛卻沒有在一起的人,多年後仍彼此惦念」的故事娓娓道來……


有不少網友在評論中寫到「原來民族樂器和潮流音樂融合在一起,竟然能這麼『絕』!」而這些令人驚艷的「名場面」,都悉數匯集在由酷狗音樂、優酷視頻聯合出品,外星人電解質水獨家冠名的國潮音樂競演真人秀《中國潮音》中。作為一場音樂「實驗」,節目通過創新的舞台競演方式,展現國潮音樂、傳統樂器的獨特魅力,探索音樂與潮流結合的全新可能,讓傳統之美煥發新生。



傳統與潮流碰撞融合,讓民樂展現時代風華


所謂「潮音」,應是時代的「傳聲筒」,是時代的「表達」。


從這個層面來看,《中國潮音》的新穎之處不僅僅體現在它對經典曲目的改編,更體現在其將流行音樂與中國傳統器樂充分融合,覆蓋民謠、流行、電音、說唱、搖滾、戲曲等音樂元素,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國潮流音樂,探索出了傳統器樂與時代相符的表達。


節目把舞台的想像做到了極致,在傳統與流行的碰撞中,重新演繹一首首經典作品,讓改編歌曲和原版歌曲得以在不同時代下都能夠打動人心。在不同音樂人的思維碰撞中,改編後的歌曲融合了中國元素和當今時代潮流特色,讓經典歌曲煥發新機,創造出被當下觀眾喜歡的佳作,而在致敬經典的同時,節目也讓觀眾看到了傳統器樂更多的可能性,讓觀眾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國潮音樂魅力。



具有東北地方特色的《東北民謠》加入了現代感十足的吉他,穿插著「國風圈OG」音頻怪物有穿透力的聲音以及獨立音樂人方磊、酷狗音樂人宋宇寧的吟唱,雖然只是簡單的樂器、人聲融合,但卻氛圍感十足;「亞洲首個電子國風女團」SING女團與好聲音冠軍邢晗銘帶來創意改編的《中國功夫》,除了運用了VJ、視頻對話等形式,還加入了嗩吶、古箏等傳統樂器,時尚與傳統在這種「反差萌」中相互成就,非常好地契合了「滿懷可愛,所向披靡」的主題;紅狼白雲與Hickey喜祺則大膽突破,將民族音樂與女團舞結合演繹《魅力無限》,把民族特色的內容用更時尚、流行的方式表現出來,讓大張偉直呼「這是一加一大於一萬的合作。」時尚與傳統在這種「反差萌」中相互成就,非常好地契合了「滿懷可愛,所向披靡」的主題;紅狼白雲與Hickey喜祺則大膽突破,將民族音樂與女團舞結合演繹《魅力無限》,把民族特色的內容用更時尚、流行的方式表現出來,讓大張偉直呼「這是一加一大於一萬的合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音樂人們在改編合作中將不同樂器、不同風格音樂進行跨界融合,並沒有消弭傳統樂器本身的特質,反而激發出了更多的創新活力,讓傳統樂器重新煥發璀璨光彩。


節目中,蔣亮、張尕慫、石容山組成「擦擦擦歌舞團」,通過吉他、三弦、嗩吶等樂器演繹兒歌串燒《滿懷可愛的童年》,不同的樂器爭相亮出色彩,搭配三位音樂人的「魔性」舞步,帶觀眾重拾一波童年回憶殺,也在現場掀起了一波快樂的熱潮;胡雪松(鬼卞)、張三彌、林小尤演唱的經典粵語歌曲《浮誇》,加入了說唱、揚琴等元素,人聲與器樂沒有互相壓制,反而讓充滿古風韻味的樂器與時下的流行歌曲得到了巧妙的融合,耳膜衝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強的視覺震撼。



其實,從音樂發展史的角度看,80年代,節奏明快的迪斯科大行其道;90年代,搖滾樂、R&B走到了鼎盛時期;而到了00年代,國風、說唱、電音等音樂又逐漸占據重要地位,一個時代的音樂潮流,與所處的時代是息息相關的。而《中國潮音》對傳統作出新的「闡釋」,讓觀眾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傳統民族器樂的魅力。


激發創新魅力,讓傳統樂器發出更多悅耳之聲


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傳統器樂與各種表演形式的結合亦由來已久,多元化的表達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兼容並蓄。而作為一檔品質音綜,《中國潮音》不僅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關於音樂的視聽享受,更是通過一首首作品的全新演繹,讓尺八、揚琴等傳統樂器得到了立體的展示空間,激發大眾對傳統樂器進一步了解的熱情和動力。



而一直以來,繼承與創新的探討,都是伴隨傳統文化發展的必經命題。對於傳統民族樂器來說,每一代音樂人除了演奏技法上的傳承,也對樂器本身不斷改良創新,這才使得它們能夠與不同地域的樂器、不同時代的音樂風摩擦碰撞,而毫不違和。


節目中,石榮山中西合璧的逗趣演奏,尤其是吹奏的半音,讓各位樂府令直呼「厲害」。原來,民族樂器的調式問題一直是個大問題,就以嗩吶為例,在實際吹奏過程當中若想吹奏出各個音節當中的自然半音、臨時升降音或者實現轉調,需要氣、唇、舌、指之間的配合,而這顯然並不容易,但隨著著名管樂演奏家郭雅志先生發明的「嗩吶活芯」廣泛應用,傳統嗩吶在轉換所有調式及臨時變化音上有了重大突破,極大豐富了嗩吶的表現力。



可以看到,《中國潮音》這個舞台不僅為民族樂器提供了亮相的空間,更讓大眾看到了民族樂曲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改良創新,所煥發出的「新聲」。透過節目觀眾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無論是駕馭高亢激烈的說唱,還是演繹內斂抒情的爵士,民族樂器的表現力都毫不遜色,都迸發出極其強大的生命力。


回溯中國音樂的發展,吸收互鑒、融合創新伴隨始終。而中國傳統樂器的獨特之美,更需要使用更加豐富多元手段,才能更好地走入千家萬戶,《中國潮音》通過傳統樂器與潮流音樂的融合,喚醒大眾的記憶和情懷,並通過這種喚醒帶動大眾進一步去關注傳統樂器的發展和傳承。


用音樂喚醒熱愛,在創新中煥發新生


近些年來,隨著一系列國潮類節目的播出,如嗩吶、古箏等傳統樂器不但證明了自身的價值,也逐漸為更多年輕用戶所喜愛。此番《中國潮音》通過傳統元素與潮流音樂的碰撞以及對傳統樂器改良創新的呈現,展現了傳統文化的年輕化表達,讓傳統樂器發出更多悅耳之聲。



一方面,節目為傳統樂器與潮流音樂牽起紅線,打造兼備傳統與現代的特色舞台秀,重構視聽意境空間,使觀眾看到的傳統樂器是時尚的、貼近生活的,聽到的潮流音樂是多元的、具有文化底蘊的,用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重拾傳統樂器的魅力。


具體從節目的選曲上來看,無論是首期節目的《新梅花三弄》《生如夏花》,還是最新一期節目的經典兒歌串燒、《浮誇》等,都可以看出節目並沒有一味追求原創或者小眾,反而是選擇了當下年輕人耳熟能詳或者喜愛追捧的歌曲,在牢牢抓住熱愛國潮的圈層受眾的同時,也讓更多的受眾捲入進來。



同時,節目也為觀眾呈現出風格各異、個性十足的舞台,既有《滿懷可愛的童年》《中國功夫》這樣混搭式的「可愛」,也有《浮誇》《新梅花三弄》這樣融合了器樂、表演等元素的創新演繹,還有《東北民謠》《胸膛》這樣大道至簡的表達。從樂器、人聲的融合,到故事、情懷的承載,節目以豐富多元的表現形式,不斷探索傳統樂器與潮流結合的全新可能。


另一方面,在關注展現傳統樂器創新傳承的同時,節目也通過一個個精彩的表演,向觀眾展現了一眾音樂人們對傳統樂器的熱愛,以及他們在音樂道路上的堅守和探索。


最新一期節的樂器「最強者」兩兩對戰中,奧斯卡最佳音樂《臥虎藏龍》協奏曲竹笛獨奏榮穎與被樂府令們稱為「尺八神」的楊博文,上演了一場「神仙對決」。婉轉的竹笛自帶「俠客氣質」,瞬間把大家帶入到武俠的世界,而尺八與電音跨界組合把一曲《戰·殤》演繹得大氣、悲壯。而在演奏之外,音樂人們也為大家送上了滿滿的器樂知識點,精彩對決與知識普及雙管齊下,讓更多觀眾領略到了傳統樂器的魅力。



此外,如薛天龍為配合蘇陽《胸膛》的表達,放下擅長的嗩吶,甘居次位;紅格格、PANDA組合、川子三組音樂人將戲腔、電音以及朝鮮族民歌搭配,帶來《踏山河》的新意傳承等,節目以包容的態度刻畫了音樂人群像,展現出了當下年輕人的音樂態度和文化自信。


在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在持續升溫。《中國潮音》在傳統與潮流的交匯中釋放傳統的魅力,讓大眾看到了傳統樂器更多的可能性,也看到了包容創新的民樂國潮。眼下,各路大神同台PK,對戰已進入白熱化,更多精彩舞台,每周五上優酷看《中國潮音》,上酷狗聽中國潮音。


— THE END —


作者 | 李楊

主編 | 彭侃

排版 | 李可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