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採風團在國慶日重訪紅色秘密交通線

fans news 發佈 2021-10-03T22:14:31+00:00

為了慶祝國慶,不忘革命先輩為新中國誕生「拋頭顱、灑熱血」的豐功偉績。漢中自媒體採風團一行二十餘人,懷著「敬仰革命先輩,重訪紅色線路,共度國慶佳日」的崇敬心情。

10月1日,陝南又是一個秋高氣爽的好天氣。為了慶祝國慶,不忘革命先輩為新中國誕生「拋頭顱、灑熱血」的豐功偉績。漢中自媒體採風團一行二十餘人,懷著「敬仰革命先輩,重訪紅色線路,共度國慶佳日」的崇敬心情。早上8時30分,由漢中城區駕車趕往著名川陝紅色秘密交通線所經地——南鄭區小南海鎮回軍垻村進行探尋研學採風,歡慶共和國72周歲生日。採風團一行到達村子後得到了當地村委的大力支持和村民們的盛情接待。


川陝紅色交通線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楊虎城部十七路軍三十八軍少校參謀、中共地下黨員武志平同志根據黨的指示,在其作為楊虎城秘使出使紅四方面軍雙方達成互不侵犯的「漢中秘約」協定後,由傳奇英雄武志平親自創建的由漢中城區經南鄭大巴山通往"川陝蘇區"的一條秘密交通線,為紅四方面軍傳遞了大量重要的軍事情報,採購運送了當時蘇區極為緊缺的醫藥、軍用和生活物資,保證了白區與蘇區來往人員的絕對安全,為革命走向勝利和建立新中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今年自六月以來,漢中自媒體採風團成員曾多次到南鄭小南海回軍垻村,深入到當地群眾中對這段重要的秘密紅色交通線進行追根溯源,收集資料,深挖當時沿線山民協助武志平掩護傳遞情報、幫助運送物資、護送過往人員和追隨紅色革命的感人事跡。經過探尋紅色遺址,填補了重要的歷史空白,特別是由自媒體採風團成員采寫宣傳報導後,更進一步豐富了武志平的傳奇革命人生,讓廣大群眾、特別是正在茁壯成長的青少年兒童,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中更加深入了解銘記住這段賦有神秘傳奇色彩的真實紅色革命歷史故事,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選擇在10月1日國慶這一天,採風團成員再次來到這裡「重走紅色路、再探紅色史、歡度國慶日。」就是想讓人們永遠不要忘記革命先輩面對敵人屠刀「頭可斷、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丟」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從而更加珍惜當下的美好幸福生活,並展望未來,發奮圖強,為早日實現民族百年復興夢想而「再走新長征、再踏新征程」。


自媒體採風人員的到來,受到了當地村幹部和村民的熱烈歡迎,他們放下秋收繁忙的農活,紛紛不顧年事已高,山陡溝深,爭相為採風人員領路拿物、講史述今,深情吟唱原味山歌,提供採風線索和保障後勤服務,用最古老傳統的純樸方式,表達他們對革命先輩的懷念之情和對遠方來人的好客之意。



採風團成員在村民的引導下,一同重走了當年武志平穿山溝、過峽谷的「米倉蜀道」秘密線路。再次見證了老油坊、地縫、天坑等喀斯特自然地貌隱蔽曲折、岩石虎牙交錯、艱險難行的大美風物,親身感觸了革命先輩們不畏艱險,破敵重圍,創建秘密交通線的英勇膽識。大家邊走邊研學探討武志平機智多謀,依靠群眾,以自己的公開身份巧避敵人,傾其所有,獻身革命的英勇壯舉。







回軍垻村監委會主任秦興錄向採風人員詳細講述了武志平等秘密地下交通隊員,當年在他家老油坊茅草屋落腳休息、吃飯住宿,在房屋坡邊一山洞隱藏物資,與其長輩結下深厚的情誼,解放後武志平專程從北京來到他家,帶著禮品登門拜訪看望先祖爺時的難忘情景。

退休老支書秦代全動情的對採風人員講道:「武志平是我們回軍垻村人親屬的女婿,我們一直以此為榮,身感驕傲。武志平之女武文燕曾被她父親安排在我村陳正武家避難居住,受到了大家的愛護,我們一定要將紅色基因代代傳承,永世不忘革命先輩嘔心嚦血,寧死不屈,為勞苦大眾得翻身、求解放,甘捨生命把路闖的革命精神,是他們前赴後繼,捨生忘死,才使我們後輩過上了今天的好日子。」


為了感謝村民對多次採風活動的熱心支持,愛心人士@馬大姐、@老么和採風人員給村民帶來了水果、牛奶、變蛋、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同時還專門帶著禮物去看望慰問了紅色交通線路邊78歲的秦代富老人,共同祝福老人家身體健康,晚年生活在兒女們的照顧下永遠幸福。



這次紅色之旅採風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回鄉創業的褒河啤酒廠廠長張堃博士,不但義務提供採風車輛,而且還向採風活動饋贈鮮啤,全程服務,累的腰病舊疾復發,疼痛難忍,但依然堅持到下午16時採風結束後,才駕車返回,尋醫治病休息。陝西知名企業家、漢中市金鼎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萬軍,在繁忙中專門抽出時間帶著夫人和年幼的兒子也趕來感受紅色文化氛圍,接受紅色洗禮,並忙前跑後,用強壯的體魄扶老攜幼,為此次採風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安全保障。茶企文化茶人魏元斌,古玩奇石收藏家劉明安,每次採風活動都主動參與,駕車免費提供後勤保障服務,這次更是一馬當先,劉明安在安排好生病住院的母親後,與魏元斌二人撇下自己的生意,早早起床趕到城鄉各處拉接採風人員。國內外知名農業科技專家、櫻桃種植推廣人、北京農業大學王斌龍先生攜夫人張春梅,百忙中隨團考研回軍垻村「中國櫻桃」野生大樹,指導煙田等農作物如何科學栽種和採收。





無產階級革命家、紅軍初創時期傑出領導人、何挺穎烈士親族孫、自煤體達人@漢之巴風,「漢中在路上」攝影家@軍魂、張惠勤、美篇作家@紅菱,「巾幗標兵」劉君女士,今日頭條優質三農領域創作者@西部民工,農民致富領頭人、頭條三農領域創作者孔順富,自媒體達人@茶鄉林姐,今日頭條漢中交流群主管@三胖子,奇石陝茶漢文化推廣人@茶盅盅,優秀轉業軍人@蒼天雄鷹等亦聞訊參與了本次採風活動。大家對如何挖掘紅色文化、開發天坑地縫旅遊、振興鄉村發展,壯大特色產業,給村民們提出了各自寶貴的建言。












村支部老書記秦代全、監委會主任秦興錄、妻子徐文琴、兒子秦旭、親家莫成順,英雄武志平親屬後輩村婦女主任孫坤艷、83歲山歌傳人王桂珍、侄女大廚陶光艷等買菜做飯,端茶倒水,伴隨採風,就連秦主任的小孫女也爭著為大家端飯拿筷子,忙的不亦樂乎。看著這些勤勞善良、待人實誠的山鄉人,採風人員無不感動,深覺慚愧沒有為他們做更多的事情!


為此村黨支部委員劉磊在跟大家圍著飯桌吃飯交流時深情的談道:「採風團雖帶有紅十會救護員,但村醫劉少友主動隨同,以防安全意外。秦代貴、張明亮等人也放下地里的農活,跑來協助採風人員搬運贈送物品,清除採風線路障礙。山歌能手謝國財,唱起歌來原生態風味濃厚,歌聲極具感染力,是十里八鄉的山歌傳唱名人,可惜由於山路狹窄,採風人員隊伍拉的過長,沒有來的及給大家一展歌喉,甚是遺憾。



自媒體採風團經與村上協商,下一步準備在秦主任老屋「油房原址」籌建紅色線路旅遊博物館,現正在向社會各界徵集文物,規一划展出,待條件成熟時,有望開放與遊客見面。



對此村前主任蔣代榮非常感動,他說「開辦紅色旅遊展覽館好,把地縫和紅色交通線米倉古道相互結合開發出來,對當地農民就業,促進村上經濟發展,帶動產業興村富農,那是他們盼望已久的大好事。我們村三委將全力配合,積極支持,爭取儘早把紅色旅遊博物館建成對外開放。對於在地縫開發修路建橋的事,我們村上等預算出來後要儘快立項,首先修建地縫兩邊土路,盡力做好我們村上該做的工作,然後寫報告積極爭取縣慈善會和兩幫扶單位給予資金上的扶持。同時也希望社會愛心人士能解囊相助,共同了卻兩山鄉民天塹變通途的心願。」

村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唐華更是帶頭鼓掌歡迎,認為自媒體採風團成員不但對村上得天獨厚的天坑地縫美景大力進行對外宣傳,引來了客源,並即將得到商家的投資,而且還盡力建館,宣傳當地紅色旅遊文化,盡心盡力的幫助村上發展經濟,這對於我們欠發達鄉村的老區人民來說真是雪中送炭,振興有旺。



一天忙碌的採風活動就要結束離開了,大家緊緊握著鄉親們的雙手不願鬆開,雖說謝聲不斷,但也表達不了採風成員們心中的感激之情,唯有一步一回頭,頻頻招手致意,並大聲喊著下次「再見」,才難捨難分的登車離去,坐在車裡不知不覺大家已是淚濕雙眼,就像離家遠行的遊子,心中永遠的掛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