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徹斯特M1897霰彈槍:一戰美軍殺敵利器,德國政府大呼這不人道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5T04:07:45+00:00

為了能捕獵快速移動的鳥類和小型動物,美國人造出了一種稱為「獵槍」的大口徑長槍,這是最受美國民間歡迎的槍種。

狩獵是一種非常受社會各界喜愛的運動。為了能捕獵快速移動的鳥類和小型動物,美國人造出了一種稱為「獵槍」的大口徑長槍,這是最受美國民間歡迎的槍種。軍方也很喜歡,並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武器分發給前線士兵使用。

1917年,美國加入一戰。此時是戰爭末期,對美國人來說,已經到了可以盡情撈油水的階段了。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向歐洲戰場派遣士兵過去幫忙推線。

把自己喜歡的槍械帶到前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然而,更有趣的還在後頭。一戰期間,德國政府居然堅稱美軍的一款槍械是不人道的,甚至還為此多次發起國際法訴訟。

飛機大炮殺的人可比槍枝多了,到底是什麼槍有這麼大的惡名,值得一國政府在外交場上特別提及?

這款被德國政府詬病的槍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溫徹斯特公司的招牌、強大與可靠的代名詞、全球最具代表性的霰彈槍、以及本文即將介紹的主角———M1897戰壕槍。

一、戰場掃帚

在英語裡,霰彈槍也有獵槍的意思。戰鬥也是一種狩獵,只不過是把林場換成了戰場而已。

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命中概率,霰彈槍通常會發射一種裝滿鋼珠的大口徑子彈。子彈擊發並飛行一段距離後,裡面的鋼珠就會釋放而出,大範圍地覆蓋目標。

根據目標的不同,霰彈可以往下細分為鹿彈、鳥彈、獨頭彈。鋼珠小的叫鳥彈、鋼珠大的叫鹿彈,直接飛出一整個鉛塊的叫做獨頭彈。

M1897是美國最常見的獵槍,發射12號口徑霰彈。這款槍看似是泵動手動武器,但卻能打出半自動的效果。

由於它沒有扳機阻斷,所以如果槍手按住扳機並循環拉動滑筒。上膛完畢後它的擊錘就會自動撞擊。意思就是只要一隻手扣動扳機、另一隻手拉動滑筒,它就能一直把子彈打光。

士兵可以在戰壕里射出五發雙倍威力的鹿彈。五十米近距離內幾乎毀天滅地,沒有人能低估霰彈槍的血腥程度。

美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唯一一個使用這種「獵槍」的大國。他們專門為世界大戰推出了一種改進型的M1897,官方稱其為1917型戰壕槍。在M1897的基礎上縮短了槍管,使它更容易在近距離使用,槍管上的散熱孔還可以避免過熱燙手。

美軍一共訂購了兩萬把M1897霰彈槍,給每個步兵師分配50把。手裡握著M1897的士兵跳入敵人的戰壕,開啟暴走模式。縮短的槍管長度使他們能夠迅速地在狹小的戰壕里移動。在短短的幾秒鐘內,45顆8.4毫米的鋼珠把任何擋道的敵人通通撕碎,格殺勿論。

這種武器的優勢雖然僅限於近距離戰鬥,但它的命中率可比當時任何自動武器都高太多了。M1897就像一根掃帚一樣清理著戰壕里的散兵游勇,故得名「戰場掃帚」。

二、德國譴責

隨著第一批美國獵兵被俘虜,德軍真正意識到了這種武器的可怕威力。德國政府抗議美軍使用霰彈槍,依據是《海牙公約》關於陸戰法規的相關條款:「禁止使用容易在人體內膨脹或改變其形態的子彈。」

霰彈槍打出的傷口難以治療,會給中彈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因此,德國政府聲稱它們是不人道的、違反戰爭法的武器。並放出狠話,他們會處死任何持有這種霰彈槍或者此類彈藥的美國士兵。當場就給他安排咯。

美國陸軍代理軍法署立即否認了這種說法,堅持認為霰彈槍是一種合法的戰爭武器。作為回應,美國政府支持軍隊殺掉所有使用噴火器和鋸齒刺刀的德國俘虜。

最後雙方都沒有真正採取這種報復行為。相反,德國的外交控訴反而相當於給M1897塹壕槍打了一次成功的廣告。前線士兵對M1897的需求更高了。

鑑於德國人之前發表過霰彈槍「不人道」的言論,所以現在再去研發霰彈槍就等於自己打自己的臉。為了獲得近戰優勢,往後的德軍把武器研發重點轉移到衝鋒鎗上,造出了MP18、MP40這些優秀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並不是第一個使用戰鬥噴火器的國家,而是法國。雖然第一個大規模使用毒氣的國家是德國,但它僅被用作一種防禦武器。光氣氣體在一戰中占了絕大部分的毒氣傷亡,它是由法國人發明的。

一戰期間,有針對美國士兵的負面宣傳,說他們既野蠻又不善戰,擁有優秀的武器卻不會使用它,這就是使用霰彈槍的原因。

潘興將軍下令對霰彈槍的照片進行審查,或禁止給使用霰彈槍的士兵拍照,以維護形象。

三、白朗寧的得意之作

白朗寧的設計總能給人一種乾淨簡約、線條硬朗的視覺感受。M1897是一款歷史悠久的槍械,從1897年定型直到二戰結束後的五十年代才停產。

它的前身是M1893。93和97長得差不多,不同的位置在於機匣。M1893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只能使用原產的霰彈,其他彈種若是長度稍有不同就會炸膛,並且不能兼容無煙火藥子彈。

經過白朗寧大師的一番修改,新推出的M1897不再擁有上述缺點,並且整槍的長度更短,散熱孔更多。

1900年,菲律賓起義期間,軍銜還是上尉的約翰·潘興親眼目睹了美國士兵與摩洛劍客之間的戰鬥。他們是狂熱的教徒,在殺死敵人的同時也在尋求殉道。

陸軍的柯爾特.38手槍阻止不了他們的自殺攻擊,甚至連春田步槍也無可奈何。停止作用力根本不夠,挨了幾槍還能接著跑。在如此近距離的戰鬥中,只有M1897霰彈槍才可以送他們去日思夜寐的天堂。

作為一戰美國遠征軍駐法國部隊的指揮官,當時的「黑傑克」潘興將軍在戰壕作戰時深刻感悟到了近距離火力的需要,並回想起了當年的經歷。他讓裝備部門與溫徹斯特連發武器公司合作,根據前線的需求,定製一款更貼合戰壕戰的M1897。

演變而來的就是M1897型戰壕槍。它的槍口前有刺刀座、握持的位置有鋼製隔熱罩。在使用刺刀時,可以避免槍管太熱燙手。

管狀彈倉可以容納五發霰彈,每顆霰彈包含8到9顆.33英寸的鋼珠。

一名受過訓練的士兵可以在不到兩秒鐘的時間內全部射完,對付滿血的敵人只需要一槍就能造成毀滅性打擊。

為了加快換子彈的速度,槍托上還掛了一個可以容納6發備彈的帆布子彈袋。反正都是近戰,如果子彈打完了但沒時間重新裝彈,可以直接用刺刀上去懟。

四、太平洋島嶼上的奇蹟

一戰士兵對這款槍械有所抱怨,尤其是它的彈藥。當時許多霰彈是紙殼的,這個問題在二戰時期也存在。會因潮濕而膨脹。這個問題在西線也有。黃銅殼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造價很貴。儘管如此,這把槍還在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軍用霰彈槍的登場鏡頭少了很多。M1897多用於太平洋戰場上對抗日本掩體和防禦工事的美軍。

那裡的戰鬥往往在茂密的植被中進行。美國海軍陸戰隊可以用M1897來阻擋集群的萬歲衝鋒,或清除躲在稠密灌木叢里的日本人。

在那個沒有單兵防護的年代,拉大栓的近距離遇到M1897,確實想想就很恐怖。

M1897在太平洋戰區更實用。那裡近距離交戰的機會很多。當走投無路的日本人發起刺刀衝鋒時,12號鉛彈會以每米一英寸的速度展開,迎面而來。一支M1897霰彈槍可以將他們噴上地獄。

二戰時期的歐洲戰場已經不再流行壕溝戰了,更多的是遭遇戰和運動戰,交戰距離也在400米左右。並且當美國人介入歐洲戰爭的時候,德國人已經列裝STG44這種黑科技突擊步槍了。

五、霰彈槍的現代運用

在今天,霰彈槍仍然是美國和北約武器庫的一員。但自從突擊步槍普及以來,霰彈槍在軍事領域的適用面就越來越狹窄了。

霰彈槍的軍事用途包括警衛、後方安全、看守戰俘、城市巷戰。這些任務突擊步槍也能完成。

例如越南戰爭的時候,很多步兵不願意帶霰彈槍,更喜歡M16這種突擊步槍。霰彈槍不僅射程短,而且穿透性也很差。躲在柱子後面就能逃過一殺。

冷戰結束後,隨著恐怖主義威脅將戰鬥轉移到城市地區、石油鑽井平台、船隻和飛機等狹小空間上,特種部隊、船員、登機隊和美國海軍陸戰隊反恐怖主義安全小組都發放了霰彈槍。

霰彈槍在現代CBQ中有一個綽號叫做「萬能鑰匙」,只需一槍就能給門開一個大洞。霰彈槍已經淪為了一種破門工具,當然是越輕便緊湊越好。考慮到AR步槍能魔改出多種口徑的的發射平台,所以把霰彈槍縮小成一種步槍下掛工具就足夠用了。例如美國三角洲部隊在一支M16型步槍的槍管下安裝了一支被切斷的泵動式霰彈槍。

雖然霰彈槍家族榮光不在。但M1897無疑是世界武器發展史上的一顆璀璨明星。該槍參加過20世紀以來大大小小的軍事衝突。其彈倉式供彈機構及泵動唧筒式操作方式引領著現代霰彈槍的主流形態。

文/和平之風

參考資料:

1、《溫徹斯特早期經典步槍展示 M1897唧筒式霰彈槍》,張敏傑 孫成智

2、《塹壕清掃器——溫徹斯特M12唧筒式霰彈槍》,郭亞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