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日本裕仁天皇的投降詔書?一個字也沒提投降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4T09:13:25+00:00

詔書由當時日本首相鈴木氏起草,1945年8月14日由裕仁親自宣讀並進行錄音,次日通過NHK電台廣播,這是日本天皇的聲音首次向日本勞動人民播出,「放送」是日語「廣播」的意思,故稱「玉音放送」(平假名:ぎょくおんほうそう 。

「玉音放送」的中心思想,投降詔書目前還保存著

這個詔書字字考究,但是絕不提投降。

日語原名:大東亜戰爭終結ノ詔書

詔書由當時日本首相鈴木氏起草,1945年8月14日由裕仁親自宣讀並進行錄音,次日通過NHK電台廣播,這是日本天皇的聲音首次向日本勞動人民播出,「放送」(羅馬字hōsō)是日語「廣播」的意思,故稱「玉音放送」(平假名:ぎょくおんほうそう 。

全篇中心思想在於把戰爭的責任推卸給「英米鬼畜」,其意圖在於,把日本人民辯解為是無辜受害者。

"...,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實難逆料;如仍繼續作戰,則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並將破壞人類之文明..."

解讀:敵人太強大了,用高科技原子武器殘殺「無辜」平民,我們也沒有應對和報復的手段,但是我們也並不服氣也不怕死。但是繼續作戰,敵人就極可能繼續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給日本人民顏色看,從而達到施壓逼迫日本投降的目的,這樣大規模的無差別殺戮,不是破壞了人類文明麼?(重點在於:說明日本是被迫於暴力投降,而且繼續在不斷指責米國英國等「敵方」不應該屠殺日本平民,而且這種屠殺是反人類文明的,而且,是因為日本天皇的主動投降,從而保全了人類文明)

日文的文學歷來有反覆曖昧和暗指的文法,這頗似日本人的思維文化習慣,有點類似長長的歐式句子。比如魯迅去日本生活過多年,他的文法就受到日本文學的影響。

比如 《藤野先生》中,「我就是叫做藤野嚴九郎的」這句話,其實魯迅完全可以把它寫為「我叫做藤野嚴九郎」,但是在日語語法裡,是經常用到「の」這語法的

附漢文版本詔書全文以及括號內為部分解讀

漢文版本由鈴木貫太郎內閣委託川田瑞穗起草如下:

朕深鑑於世界大勢及帝國之現狀,欲採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時局,茲告爾等臣民,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解讀 日文原文中為 米 英 支 蘇 四國),願接受其聯合公告。

蓋謀求帝國臣民之康寧,同享萬邦共榮之樂,斯乃皇祖皇宗之遺範,亦為朕所眷眷不忘者;前者,帝國之所以向美英兩國宣戰,實亦為希求帝國之自存於東亞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國之主權,侵犯他國之領土,固非朕之本志;(解讀 這裡是對自己戰爭責任的辯護, 日本之所以發動侵華戰爭以及東南亞 太平洋戰爭,和日本之前發動的日俄戰爭,日清戰爭一樣,都是為了日本的本土的防務安全和民族發展的,不是非正義行為,日本太小了,西洋列強在亞洲控制了這麼多資源和人口,持續做大,日本的安全也必然受到威脅,日本只能主動行動,讓事情發生,不然就只有坐以待斃,比如中國那麼大的地盤都被西洋人欺負成這樣,日本不是更容易一口被吃了?那麼,容易理解的是日本唯一的出路就是用暴力手段先吃掉中國自己做大,用暴力從西洋列強口裡搶食「解放亞洲」,所以日本發動戰爭的原因是無可指責,你們西洋人早期還不是暴力殖民了米洲才做大了擁有了世界霸權?

然交戰已閱四載,雖陸海將兵勇敢善戰,百官有司勵精圖治,一億眾庶克己奉公,各盡所能,而戰局並未好轉,世界大勢亦不利於我。加之,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實難逆料;如仍繼續作戰,則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並將破壞人類之文明。如此,則朕將何以保全億兆赤子,陳謝於皇祖皇宗之神靈乎!此朕所以飭帝國政府接受聯合公告者也。

朕對於始終與帝國同為東亞解放而努力之諸盟邦(解讀:盟邦指亞洲各國偽政府比如汪偽政權 以及親近日本的泰國等國),不得不深表遺憾;念及帝國臣民之死於戰陣,殉於職守,斃於非命者及其遺屬,則五臟為之俱裂;至於負戰傷,蒙戰禍,失家業者之生計,亦朕所深為軫念者也;今後帝國所受之苦固非尋常,朕亦深知爾等臣民之衷情,然時運之所趨,朕欲忍所難忍,耐所難耐,以為萬世之太平。

朕於茲得以維護國體,信倚爾等忠良臣民之赤誠,並常與爾等臣民同在。若夫為情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擠,擾亂時局;因而迷誤大道,失信義於世界,此朕所深戒。(解讀:日本承諾投降就投降了,後續盟軍會占領日本,那麼,你們日本老百姓,也別亂來搞什麼人體炸彈襲擊之類的,日本的民族文化是守信用的

宜舉國一致,子孫相傳,確信神州之不滅。念任重而道遠,傾全力於將來之建設,篤守道義,堅定志操,誓必發揚國體之精華,不致落後於世界之進化,望爾等臣民善體朕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