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的持有成本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22:08:05+00:00

這一兩個月,在很多公眾號上看到過這麼一組圖片和數據,描述的是2010年至今,全國各個省份的人口流動情況,這是根據七普數據製作的,數據應該比較真實,結果很震撼,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這一兩個月,在很多公眾號上看到過這麼一組圖片和數據,描述的是2010年至今,全國各個省份的人口流動情況,這是根據七普數據製作的,數據應該比較真實,結果很震撼,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北京


天津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胡煥庸線以西


山東


山西


陝西


河北


河南


重慶


四川


雲南


貴州


江西


湖南


湖北


海南


上海


安徽


浙江


江蘇


福建


廣西


廣東


各個省份可以找到異同點,不一樣的地方就不多描述了,因為每個省份都有其特點。


相同點的話,就是每個省份的人口增量,都是最大那個城市(一般是省會),或者一些強一些的省份有2-3個這樣的城市,其他地級市都是在慢慢的人口流失。


說到這,給自己埋個坑吧,偶然間發現了一個真香的網站,是政務網站,叫做「國家統計局」,統計局每年都會出一個統計年鑑,埋的坑是想有一天把「中國統計年鑑2021」這個連結里的巨多的內容,看完並理解輸出成文章。


這組數據,和我們的一些日常看到的應該是相似的。


1、比如深圳固戍地鐵站,排著長隊就是為了進站坐地鐵,這個人流量是很大的。


2、清明節回老家掃墓,清明節已經是老家縣城人比較多的時候了,整個縣城依然比較冷清。


這裡舉一個例子,在沙漠裡,有十個人和一瓶水,那麼這一瓶水的價格,不是看它值多少錢,而是看這十個人中能夠出最多錢的那個人。


把例子放到一個城市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房子的長期看人口」,我的理解是也是供需關係,房子的價格是看這個城市的所有人口中能夠出得起的價格。所以我們能夠看到一些很扭曲的價格,比如浙江的一些縣城,房價就可以兩三萬了,堪比一些省會城市了。


但是,如果人口不再增長甚至下跌呢?


下跌的原因,一個是生育率下跌,一個是人口流出,那麼這個城市的供需關係一下子就變成了房子多人口少,那之前二十年房子一直漲的情況恐怕就會改變,而且這一改變就是勢大力沉,很難拉回來,房子的性質就變了。


長期以來,我們被灌輸的觀念都是房子是固定資產,就是個投資品種,順便可以住,如果最重要的變量「人口」變了,那房子就從投資品變成了消費品,那我們就要認真算一算持有房產的成本了。


普通人的一套房子,不算上懸而未決的房產稅,會有什麼持有成本呢?


1、銀行的按揭貸款,這裡算上了給銀行的利息,特別是當下行情,住房貸款利率已經到了5%-7%了,那貸款200W,30年等額本息,按5.5%來算,還款總額408.8W,支付利息208.8W,月按揭11355.77。(這個數字,醒了吧,趕緊搬磚賺錢。)


2、裝修成本。最近了解了一些家裝的情況,一個三四平米的衛生間,如果裝修,包工包料就要七千多,加上購置一些衛浴用品,一個衛生間的裝修大概就要要1W+,如果是整體裝修,價格就不好說了,看每個人了。


3、物業成本。一些新房的物業,已經蠻貴的了,老的房子還好。我們取一個保守的數字,2.5元/平米/月,90平米的房子,月支出225,還有小區一般會再算上公攤的水費、電費、維修基金,也給一個保守的數字30,總共255


4、如果是北方,還得加上取暖費。這個不太清楚了。


如果家庭就一套住房,那麼這套住房是無法出租來產生收入的,那以上的支出就是剛性支出,那就期盼房價上漲來降低心理的持有成本。這個路數已經運行了20多年。


其實個人認為,物業費不算貴,但現實情況就是,很多縣城,甚至一二線城市的老舊小區,是沒有物業的,因為住戶的長期不繳納物業費,物業自然就搬離了,久而久之會形成惡性循環,房子的折舊速度會一下子加快,通常公共區域黑乎乎髒兮兮的。我們看一看。



我們常常從新聞上看到日本、美國的房子,經歷了五六十年甚至百年,都還很新,其實就是因為繳納了很貴的物業費,使得物業有較多的錢去給房子做保養。


我們人日常都要刷牙洗臉,保持自己的乾淨整潔,房子也是如此,需要有人維護,電梯、外牆、防水、消防等都要有人做。


例如,我家小區僅僅12年的樣子,消防管道已經重新做了,並且做在外面,原本的埋在地里的消防管道已經不能用了。


就算如此,房子拉長來看,和人一樣,也有生命周期,這是逃不開的


長輩們有個很奇怪的觀念,就是認為買一套房就能住一輩子了,後面還可以傳給自己的子孫。


但我們的思路是一套房子的生命周期,分了青年、中年、老年。通常青年是五到八年之內,中年是十到十五年之內。二十年以上的房子,就步入老年了。如果一套房子已經步入老年,物業又維護的不太好,價值就會直線衰減。


比如未來三四線的那些三四十層的高層,我們想像一下2035年的樣子,人口持續變少,租又很難租出去,賣也賣不起價錢。


總之,對於房產品的觀念和理解,我們覺得沒有一招鮮吃遍天的套路,現實動態是需要跟蹤的,拋棄過去的自己


總結一下,大概就是:


1、人口整體上在往胡煥庸線(黑龍江黑河-雲南騰衝線)東南方向移動。人口是最大的變量,只有人口增長的城市,房子才保值和增值,否則就是消費品。


2、房子需要有人住,有物業維持和保養,才能延長它的生命周期。


3、如果就只有一套,那就是「資產軟,負債硬」的情況,大多數人都是如此。持有成本較高,需要小心還掉負債,保持現金流,才能避免出現財務危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