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拳派傳奇人物顧汝章:五虎下江南,徒手劈磚塊,被稱「鐵砂掌」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00:20:35+00:00

在許多年前,有一部電視劇《鐵馬尋橋》火遍大江南北,該影片的主演是鄭嘉穎,他的絕技就是鐵砂掌,名叫顧汝章,可能許多人都認為顧汝章是虛擬人物,但事實上顧汝章是近代史上的武學宗師,他的鐵砂掌能以一敵百,還是「五虎下江南」的成員。

在許多年前,有一部電視劇《鐵馬尋橋》火遍大江南北,該影片的主演是鄭嘉穎,他的絕技就是鐵砂掌,名叫顧汝章,可能許多人都認為顧汝章是虛擬人物,但事實上顧汝章是近代史上的武學宗師,他的鐵砂掌能以一敵百,還是「五虎下江南」的成員。

顧汝章出生於1894年,是江蘇人,家境清貧,他的父親顧利之做過民團教頭,後來去當了保鏢,顧利之所熟練的範圍也十分廣闊,其中最技藝高超的那便是潭腿。

潭腿是我國武術拳種之一,大家可能對這個不太了解,但說起南拳北腿這一稱號就覺得十分熟悉,而「北腿」正是以潭腿為代表。那為什麼要叫潭腿呢?這裡有兩種說法的,第一種是該拳法十分注重腿部的用力和迅速,需要突發襲擊,彈跳迅速,所以稱為彈腿;還有一種說法是當時這種拳法源於譚家溝和龍潭寺,而兩處都有「潭」,便稱為「潭腿」。

顧汝章從小在父親的武術薰陶下,也變得十分熱愛練武,在他八歲時,父親帶他拜見了山東拳師嚴蘊齊,便拜嚴蘊齊為師,在師傅手下練習北派的少林拳,在練習有十多年後,這些拳法都爛熟於心,顧汝章已經深得師傅的真傳,但顧汝章一向好學,覺得自己的學藝還不夠精湛。

之後,顧汝章又先後在孫祿堂、于振聲還有李景林的門下習武,其中習得了太極拳、查拳等多個拳法。

現在的顧汝章可以稱得上是絕技在身了,他時常與高手一決高下,每次都能以高超技術取得勝利,這也讓他的名聲傳開來,甚至連江蘇、湖南這些南方城市都知道他的武術高超,在當時的武術界可以算得上是誰人不識顧汝章。

之後在1925年,廣州省的財政廳長認為顧汝章的技藝勇猛過人,做事也十分細緻,便派她為自己的保鏢。

到了1927年,中央國術館成立,他是由張之江先生創辦的,李景林為副校長,顧汝章為一等教官及科長職位,就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年級主任。

中央國術館設立了許多武術館,為的就是培養和打造出更多的全面型的武術人才,當時這所國術館差點建不下來,因為教育部認為武術是被淘汰的東西,不認為這是學生的教育問題,好在之後張之江找到了李烈鈞先生幫忙,才得以讓中央國術館建成。

在建館一年後,中央所舉辦了全國武術的第一次考試,全國上下武藝高超的熱血青年們都前往南京參賽,由於規模的浩大,參賽人員多達300多人。

而顧汝章從小就愛與人切磋武技,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在比賽中,顧汝章也是所向披靡,拿到了最優等的十三人之一。

而其中還有一位人物也值得一提,那就是萬籟聲,他在比賽中絲毫不怯場,反應十分迅速,有時還沒等敵人反應過來他就已將敵人擊倒,最重要的是他在這場比武比賽中勇奪第一,一戰成名。

也正是中央國術館的創立,有許多省也紛紛效仿創立國術館,想將自己的省份的武術發揚光大,而作為廣東省的額李濟深觀看了中央果術館舉辦的比賽後,心中更是意猶未盡,因為他心中一直想建立兩廣國術所,想為廣東的武術再添一把旺火。

既然要創辦兩廣國術館,那自然要找個厲害的掌門人,於是李濟深馬上找到了顧汝章等人,希望他們能把自己北方的武術傳到南方,他們在商量之後認為將武術傳入南方更有益於武術的發展和建設,顧汝章便萬籟聲、耿德海、傅振嵩、李先五,五人一同南下廣東,這一事件在當時傳的沸沸揚揚,還被稱為「五虎下江南」,武術在我國有著十分悠長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也是我國無數的勞動人民在長期的戰鬥和勞動下的智慧結晶,不僅是我國的文化遺產之一,更是代表著中國的一股武術力量。

可能被大多數人所忽略,但正是顧汝章這些熱愛武術的人存在,才能將我國的武術發揚光大,讓更多人去了解和學習。

雖然有軍政要員還有廣大人民的支持,但是畢竟要將南北武術融合在一起,要讓武林人士都能心服口服,顧汝章等人也難以順利的執掌兩廣國術館。

於是,在1929年初,該館的東門外設立了一個擂台,目的就是讓不服眾的武士前來挑戰,

別看顧汝章雖然看上去十分瘦弱,但是他的肌肉力量訓練得十分好,他平時為人低調,也從來不炫耀自己的武術,但在比賽中,他十分認真,他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這樣也能讓兩廣國術館發展的更好。

他確實做到了,在一次次比賽中,顧汝章都以自己高超的武藝和厚實的基礎功獲得比賽勝利,甚至有一次,他將14塊板磚疊摞在一起,徒手劈了下去,最後一塊一塊將磚塊拿開,上面12塊磚頭都已經劈碎,只有下面2塊沒有劈碎,但上面也有微微裂痕。

眾人都大吃一驚,還稱顧汝章為「鐵砂掌」,此後也沒有人質疑顧汝章的武術,大多都是慕名而來想和他切磋武術的人士。

沒有了質疑聲,顧汝章和萬籟聲等人也能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到教授武術中,他們天天都早起貪黑,十分辛苦,但這些都是值得的。

因為僅僅兩個多月,前來報名的學員就超過了500人,當時他們被分為20個班級,每天都需要定時上課,等學習滿6個月之後才能參加考試,考試合格就能畢業。

他們上的課程也十分多元化,有太極八卦等北派拳術,還有洪拳、李拳等廣東名拳頭,可以說是做到了南北拳的互相貫通。

除了傳授武功之外,兩廣國術館還傳授醫術,比如正骨療傷,正骨療傷和武術有著密切聯繫,學習起來也不困難,在之後還成立了中國醫藥救傷隊,這樣不僅能發揚我國武術還能醫治病人,一舉兩得。

而且在當時中西醫的爭鬥也非常大,而學武術的人多了,自然而然與武術相連的醫術就被我們拾起。

只是在之後,李濟深與國民黨還有些軍閥決裂,兩廣國術館得不到經濟援助了,只能散場,顧汝章他們也只能各奔東西,雖然兩廣國術館成立的時間並不長,可謂是曇花一現,但是極大程度地宣揚了我國傳統武術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武術魅力。

顧汝章因為在南方呆的這幾個月,他想進一步地弘揚武術文化,也想讓更多的廣州人能知道武術的魅力,便在廣州文德路建立了廣州國術館,

其中有一位北勝蔡李佛宗師譚三,他知道顧汝章武藝高超,特前來切磋請教,但當時他們是關著門二人單獨切磋,所以並不知道勝負,在切磋完後二人便是莫逆之交。

當時譚三的學徒想學武術,顧汝章便悉心教他,多次點撥,顧汝章還主動將自己的拳法公布出來,讓學員多抄寫,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當時在舊社會,顧汝章的大度和志氣讓人心生敬佩,他對於教授武術從不吝嗇,為人寬厚,就連廣州老一輩的武術家對顧汝章的評價都非常高。

到了1932年,顧汝章在朋友的推薦下,做了何健的武術老師,主要教他龍形劍和太極,而當時何健正好在長沙創辦了湖南國術館,他知道顧汝章絕對是教務科長的最佳合適人選,便讓他擔任此職。

但這讓本省的武術人士大怒,他們認為顧汝章本來就是北方派,而且本省的高手都沒有參加比賽,他怎麼能直接擔任此職呢?

當時有這樣一位長沙的武林代表人柳森嚴,還專門給顧汝章寫了一封比武信。

柳森嚴是長沙名醫柳聘依的兒子,他6歲便開始習武,他武力也不比顧汝章差,之前在民間還將柳森嚴曾反手接住飛鏢來保性命這一事件傳的人盡皆知,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柳森嚴的身手肯定不凡。

當時顧汝章接受挑戰,這一消息在城中傳得沸沸揚揚,還在《大公報》上報導了此次對決,這場對決在中國人民看來不僅是二人之間的對決,而是北拳與南拳的對決。

很快兩人就簽訂了比武協議,本來二人想用私鬥來一決勝負,但是當時何健認為私自比賽有損兩派和諧,便讓他們以參加國術考試為由,按照賽制,在賽場上碰面比賽。

10月1日當天,國術考試如期舉行,當時參賽者有280人,而賽場的觀眾高達一萬人,即便是軍政人員的保鏢或者是隨從如果沒有門票的話,一律不能進入場內。

賽場上,以顧汝章為首的北拳派,擅長攻,而以柳森嚴為首的南拳派擅長攻,擅長守。

就這樣他們開始了熱血激情的比賽。

在賽場上,北拳派因為進攻時都是攻擊對方頭部,又善於打長拳,連連打敗了南派的短拳派。

但柳森嚴的試還算順利,他第一場對陣的是北派拳手魏桃源,他平常的武術較為精湛,打法也很是細膩,但在柳森嚴剛出手時,他就自願放棄比賽資格了。

而在10月2日,柳森嚴二次比賽時,他依舊對陣的是北拳選手,但在最後扭打起來的時候,兩人雙雙倒地,柳森嚴剛站起來想反擊,卻被裁判辛建候打了兩拳。

這讓觀眾都怒吼起來,認為裁判在幫北拳派來打壓南拳派。

這讓身為校長的何健當眾就取消了裁判員的職務,還將他關了幾天。

儘管何健當場就採取了措施,但大家心中還是很不服氣的,還有許多人中途也退出比賽,不肯入場,就連晚上柳森嚴回到家中發現家外還有十幾人圍在家門外,後來還是何健讓人喊來警察才平息此事。

這一系列的事情讓南北兩派的矛盾突然公開化,反而沒有做到南北拳法的互相貫通學習,非常不利於武術的發展和融合。

迫於現實的壓力,何健決定取消外省選手的參賽資格,只允許本省的選手參賽。

所以最後眾人期待的北拳對決南拳的願望也只能落空了。

隨後1934年,顧汝章又受到了廣東省總司令的邀請,擔任了軍校國術的教官。

當時的武術可以說是到了人人都想學的地步,就連兒童、婦女都自己組建了武術隊,希望顧汝章來教授武藝,顧汝章絲毫不介意他們並非習武之人,反而耐心傳授自己的經驗。

在1937年,隨著盧溝橋事件的爆發,日本帝國軍隊肆意侵略著我國土地,當時北平上海快速淪陷,日本一路從北下南,廣州也是戰火不斷,教授武術的事情只能叫停,眾多顧汝章手下的徒弟都放下手中的大刀,而是拿起機槍投入保護祖國的戰鬥之中。

而顧汝章便先前往廣西,隨後去到貴州,在貴州教授武術,這不僅是在傳承中國的歷史文化,也是在為了抗日戰爭培養戰鬥人才。

直到1952年,58歲的顧汝章病逝於貴州,在他逝世之後,他手底下的弟子還在發揚著我國武術,甚至有些弟子將武術發揚到了海外,比如香港、美國、巴西等地。

可以說顧汝章一生都在為了武術事業而奮鬥,一開始或許只是父親的耳濡目染才想學習武術,但久而久之在顧汝章的向心裡武術已經不是愛好了,而是一段歷史文化。

在之後的日子顧汝都在將這段我國的這段文化發揚光大,他從不吝嗇自己知道的武術知識,也從不炫耀自己擁有的高超技術,雖然作為北派的拳法代表,但他也希望南方的武術能夠與與北方並齊,共同發展,就連最後病逝也是在南方的貴州,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顧汝章對於國家的武術事業發展有多麼重視。

也希望大家能多了解我國的非物質文化,不僅僅是武術,還有蘇繡、評彈等這些都是不被大多數人了解的,但這些文化都傳承著我國的一段悠長歷史,也是眾多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希望不要被雪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