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奔牛節一路狂奔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9T10:28:18+00:00

筆者在疫情前曾參加過在西班牙潘普洛納舉行的舉世聞名的「聖佛明」奔牛節,想起那次近乎歇斯底里的狂奔與狂歡,至今依然熱血沸騰。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家山】前不久,一名西班牙男子在西班牙東部的翁達鎮參加奔牛節,被憤怒的公牛多次襲擊致死。西班牙放寬防疫措施,部分地區恢復舉辦奔牛節。筆者在疫情前曾參加過在西班牙潘普洛納舉行的舉世聞名的「聖佛明」奔牛節,想起那次近乎歇斯底里的狂奔與狂歡,至今依然熱血沸騰。

每次要說服自己進行一次有點危險的旅行,我就用年輕人常掛嘴邊的「Yolo」來鼓勵自己。「Yolo」是英文You Only Live Once的縮寫,意思是「你只能活一次」。正如已故美國女演員梅·韋斯特所說:「你只活一次,但如果你做對了,一次就足夠了。」最終,我去了西班牙潘普洛納,參加奔牛節。

小城潘普洛納位於西班牙北部Basque地區,離馬德里7個小時的車程,每年的7月6日至14日是聖費爾明節,一輛又一輛爆滿的旅遊巴士把世界各地的旅人送到這裡尋歡作樂——忘記還有明天的那種瘋狂享樂。這個季節,酒店房間提前幾年就預訂沒了。我和年輕人一起睡公園。節慶期間,每晚都有煙花表演,歌舞節目在小城各角落上演,每條巷子都注滿快樂,每間酒吧都水泄不通,每個人都多少有點醉意。

奔牛節是聖費爾明節的高潮環節,從聖費爾明節第二天到最後一天,每天上午8點,都上演牛追人的戲碼。只有瘋狂的西班牙人才能想出這樣的玩法。清晨7點半,進入奔牛的跑道。當地警察見我脖子上掛著相機,要我把相機收起來,不然就得離場。這時候,兩個執勤人員把一個醉醺醺一身酒氣的年輕人拖出場外。窄巷子裡已經擠滿了人,圍觀的人都為自己和相機找到最佳位置,每個人都不願意錯過。

被封鎖的街上還有不少醉酒的人,有的躺在馬路中間,有的還在發酒瘋,他們昨晚一定玩瘋了。為了減少意外的發生,主辦方會在放牛前,把混混沌沌的遊客拖離現場,避免意外發生。其實在侷促的空間,密密麻麻成千上萬的人狂奔,意外總會發生,只是死或傷以及傷得輕重的區別。1910年至今,至少有16人在「聖費爾明」奔牛節活動中喪命,被牛角嚴重刺傷事件則有200多起。

還有15分鐘,那些被激怒的公牛就要被釋放出來。有人開始做暖身運動,有人還拿著酒杯談笑風生。清晨的報章,報導昨天的意外,血腥的封面,恐怖的報導,阻止不了躍躍欲試的決心。

心情隨著放牛出來的時間逼近越來越緊張,因為你不知道什麼事情會發生。分發的安全手冊已經熟讀,記住了指南和警告:如果你打算參加奔牛節,最好清楚牛奔的路線,如果發生什麼意外,也清楚逃生的路線。最危險的地區和幾個轉彎位置已經爛熟於心,然而無法預料會發生什麼的恐懼,叫人忐忑不安。整條跑道約1公里,如果順利的話,過程其實只有約4分鐘。如果有公牛離群,就會拖長整個過程,而離群的公牛,最具有殺傷力,因為它和你一樣害怕,一樣彷徨無助。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跑完全程,沿途有不少特設的出口,如果你夠敏捷,還能跳上窗戶,攀上街燈等。

奔牛節始於16世紀,與西班牙的鬥牛傳統有關。由於把憤怒的公牛由牛棚送到鬥牛場太過困難,所以就劃出一條路線,讓公牛自己奔到目的地,後來人才加入這場遊戲,和生命開一場刺激的玩笑。或許一些人的人生就像參加奔牛節,明知道危險,可以置身度外,但還是忍不住參與了,他得通過刺激貼近死亡才能覺得自己存在,接受平淡的生活對他來說是一種逃避。

多虧大文豪海明威,到了上世紀初,奔牛節才舉世聞名。海明威在《太陽照常升起》裡寫活了這場刺激的遊戲,才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小城也設有紀念海明威的雕像。

參加者多穿白衣白褲,系紅色頸巾。那一點紅,就是公牛追逐的對象。這樣的活動,危險是一定有的,但是如果你選擇了參加,就選擇了面對危險,就得做好防禦措施,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大部分人還是會順利跑過的。海洋和山峰是危險的,但對一些人來說,危險才是意義所在,因為它在那裡,就有了靠近它、注視它的理由。

這時候,響起了號角,通知參加者,閘門已經打開。第二聲號角隨即響起,圍觀的觀眾已經開始呼叫,6頭憤怒的公牛已經全部出閘,全場騷動起來,你只能盡全力往前沖,只有一個方向,身邊的人模糊了,一片混亂的聲音,不一會就到了終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