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推薦:《班傑明·巴頓奇事》,我遇見你是最美麗的意外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11:16:48+00:00

當然了,這句話跟這部電影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所以,言歸正傳,今天推薦一部由大衛·芬奇導演,大帥哥布拉德·皮特和精靈女王凱特·布蘭切特主演的電影《班傑明·巴頓奇事》。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項脊軒志》.歸有光

不知為何,每次看到這句話一股無與倫比的悲傷便湧上心頭,心臟似乎被一雙剛剛經歷過風雪且滿含溝壑的雙手緊緊箍住,這是一種流不出淚的悲傷。

當然了,這句話跟這部電影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所以,言歸正傳,今天推薦一部由大衛·芬奇導演,大帥哥布拉德·皮特和精靈女王凱特·布蘭切特主演的電影《班傑明·巴頓奇事》。

從一無所有地呱呱落地,再到孑然一身地離開,中間的人生到底有多麼奇妙。

轟轟烈烈、平平淡淡,淒悽慘慘、倖幸福福,和和美美、孤孤單單。小時候我家種了一棵小小的棗樹,秋棗,細細的,枝幹彎彎曲曲扭扭,每年結的棗並不多,但很好吃。

後來呀,有一年秋天吹了一場大風,小棗樹攔腰被吹斷,本以為它不會堅持到下個春天。

可第二年春天,小燕子才剛剛飛起來,小棗樹的斷枝上竟然冒出幾個可喜的嫩芽,翠翠綠綠,生機勃勃。

人生不就是這樣。

電影簡介

1918年,一戰進入尾聲,歐洲戰勝,在一個紐奧良的家庭中,班傑明·巴頓出生了。但是他從一出生就明顯與別人不一樣。

從外觀上看,這個剛剛出生的嬰兒竟然滿頭白髮,全身都是鬆弛的皺紋。這幅容貌嚇壞了給他接生的醫生,同樣也嚇壞了他的親生父親。

他被毫不留情地遺棄了。

幸好被好心人救起並細心地養大成人,在接下來的歲月中班傑明與別人大相逕庭地逆生長著。從耄耋老人逐漸變成中年、青年、少年、嬰兒。

期間他遇到了很多人,經歷了很多事,也遇到了自己最愛的人,黛西。

最終以嬰兒的姿態在愛人黛西的懷中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失去

電影中有句台詞:班傑明,我們命中注定要失去所愛之人,不然我們怎麼知道他們在我們生命中有多重要?

初聞這話,不敢苟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閱歷的提升,這話著實來得真實與實在。

我們活這一輩子註定要失去很多人,而往往直到失去之後才會明白對方對自己的重要性。這是屬於每個人的遺憾,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對這些感情缺失的表達終究會變成追悔莫及的痛苦。

但痛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嗎。光啊,就在前邊。

不順心的時候,你可以像瘋狗一樣發狂,可以破口大罵,詛咒命運,但到頭來,還是得放手。

這是影片中船長躺在血泊中的臨終遺言。而這句話在班傑明的生父去世之前再一次出現。

在時間面前,任何人任何事都是公平的,像是精準的天平,命運不允許任何一絲的偏斜。

對於生命意義的探討是一直都存在的話題,經久不衰,而且從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今天不跟大家談意義,因為怎麼談怎麼不對。今天只談過程。

遇見

就像班傑明遇見黛西

就像小王子遇見狐狸

就像鳴人遇見雛田

就像司馬相如遇見卓文君

就像斯嘉麗特遇見巴頓瑞德

就像我遇見你,遇見正在看這篇文章的讀者,你好。

看,遇見你是最美麗的意外。

人生多麼令人著迷。

生死

電影中有一個意向貫穿整部電影,那就是班傑明經常遇到的一個老頭,每次遇見他都會說自己曾經被閃電劈中七次的事情。

可是縱觀整部電影,只出現了六次。那麼最後一次在哪呢?我們都知道大衛·芬奇可是位傳奇一般的鬼才導演,這種低級錯誤是不可能算錯的。對於這件事網上有很多不同的答案。

我比較傾向於一位叫camjs2001的美國網友的評論,他說這位老人把最後一次雷擊留給了自己的死亡。

影片中最後一次老人對班傑明說起自己被雷擊七次的時候,他抽了抽鼻子,敏銳地說道:「storm is coming(暴風雨要來了)」。

導演利用超現實的手法,將最後一次雷擊安排在了老人的生命終點。

而老人坦然地面對即將到來的終點。

當我瞎了一個眼睛,幾乎聽不見晨間喧囂,動不動就抽搐,總是丟三落四,上帝卻依然扔下閃電來提醒我,能夠活著已經是樁幸運的事了。

我曾經有過一陣特殊的經歷,仔細地去觀察研究老人的說話方式、處事習慣,除開他們由於時代背景所遺留下來的特點之外,還有一點與年輕人很不一樣。

那就是他們可以坦然承認自己的敬畏,不會摻雜任何理由、任何藉口的敬畏,隨後坦然地面對自己即將迎接的未來。

所以雖然明知道過去已經過去,神魂是無法追躡的,但總不能那麼決絕,還想將糟粕收斂起來,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墳,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戀。--《墳·題記》.魯迅

埋藏和留戀也許是我們行將就木時能唯一在暮色中所做的事了。

溫暖

春天的葉子嫩嫩的,也綠綠的;夏天的冰淇淋很好吃;秋天會收穫很多很多果實;到了冬天啊,就能吃到甜甜的烤地瓜了,還能堆雪人、打雪仗。世界美好溫暖向陽,愛你的人很多很多。

雖然班傑明出生時遭到了生父的拋棄,生母難產去世,但他還是遇到了更多溫暖的人。

養母在二十多歲時收養看起來像是七十多歲的班傑明;黛西也願意在七八歲時跟蒼老的他聊天玩耍;而船長,一個看起來凶神惡煞的酒鬼也願意給走路都顫顫巍巍的班傑明一份工作,並帶著他出海。

世界上總會有那麼多人,他們會越過你看起來的不堪,去探尋你本真的樣子,發現你隱藏的美好。

愛情

這部電影對於愛情的刻畫像是一幅頗有中國風的水墨畫,寥寥幾筆,簡單勾畫,卻能帶給觀者一幅磅礴如史詩一般的震撼感。

逆生長的班傑明在愛情上註定是執子之手卻不能與子偕老,當班傑明白髮蒼蒼時,遇見了懵懵懂懂的小黛西。隨後命運交織,在兩人四十多歲時終於在人生的中點遇到了。而後一人老去,一人卻漸漸變成嬰兒,直到離開人世。

在班傑明的女兒出生時,他離開了她們,班傑明明白,女兒的成長需要的是一個能夠陪她長大變老的父親,而不是一個玩伴。而黛西,她嫁給誰都能幸福,而跟班傑明只能暫時的美滿。

平平淡淡的敘事風格,絲毫沒有對愛情本身進行過多的著墨,但卻描繪出令人艷羨的愛情。就像這篇文章開始的那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多麼簡單稀鬆平常的語言,但又那麼憂傷。

也許這才是愛情最本真的模樣,在精神世界被快餐文化所充斥的今天,這種平淡似水又深入人心的愛情觀已經面臨絕跡。但是這種追求快速與刺激的精神世界,真的充實嗎,是否會有那麼一陣感到莫名空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