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背後的歷史真相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9T14:07:48+00:00

一說起成語唇亡齒寒,人們就會想到假道伐虢的歷史故事。可令人不解的是,晉國幹嗎放著臨近的虞國不打,反而要費盡心機隔著虞國先去打虢國呢?

一說起成語唇亡齒寒,人們就會想到假道伐虢的歷史故事。可令人不解的是,晉國幹嗎放著臨近的虞國不打,反而要費盡心機隔著虞國先去打虢國呢?

有人說,這是晉國耍的計謀,為的是能出其不意把虞國也給滅掉。這話看似有理,卻難以徹底釋疑,要知道此時的晉國已經非常強大,就是強攻,虢國和虞國聯起手來也不是晉國的對手,根本用不著絞盡腦汁耍這樣的計謀——滅虢回來捎帶著就把虞國給滅了,就說明虞國的戰鬥力確實不怎麼樣。

最近,筆者讀《史記·晉世家》,似乎從中找到了晉國急於滅掉虢國的原因,原來晉國與虢國有世仇,隔著虞國就要滅掉虢國,是晉國報仇心切的表現。

01

那虢國是如何得罪的晉國,讓晉國如此耿耿於懷呢?這還要從公元前745年,晉國的一次分封說起。

這一年,晉國的姬伯坐上了晉國的頭把金交椅,史稱晉昭侯。晉昭侯不僅人逢喜事精神爽,而且出手也大方。他大筆一揮,就把叔叔成師封到了曲沃,史稱桓叔。

俗話說,當事者迷。這一分封,在昭侯看來沒什麼,可在晉國的國人看來,昭侯的這一分封將埋下晉國內亂的禍根。為什麼?一者是因為這一年成師已經58歲,不僅崇尚道德,深得民心,而且政治鬥爭經驗非常豐富。二來曲沃在晉國地位特殊,它可不是普通的城市,而是晉國的故都,規模與豪華程度,那可比晉國現在的都城翼還要大得多。於是,晉國的有識之士就預言:「晉國的動亂就在曲沃了。末大於本並且深得民心,不亂還等什麼!」

時間剛剛過了7年,這話就應驗了。公元前739年,晉國發生了內亂,晉昭侯被手下的大臣給來了個一刀兩斷,命歸西天。國不可一日無君,弒君的那些大臣想到了讓曲沃的桓叔出山。

這桓叔不知之前有沒有做過君王夢,反正是人家一邀請,他還真想來過過這國君癮,於是就來了個就坡下驢、順水推舟。

桓叔想得雖然美,可讓他沒想到的是,雖然他德高望重,在晉國說話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並不是誰都買他的帳。你想當國君,我還想當國君呢?桓叔從曲沃一出發,晉都的晉人就組織兵力要滅了他。桓叔一看,以自己現在的兵力,那可不是對手,趕快跑回了老家,以等待時機。

02

桓叔雖然沒當上一把手,可他的這一舉動讓人們知道了他的野心,當權派是處處提防著他。後來桓叔死了,他的兒子、史稱曲沃莊伯的姬鱔子承父業,不僅和晉國的當權派勢不兩立,而且還光明正大地干起了弒君的事,於公元前725年,動手殺了晉國的最高領導人。就在莊伯以為自己就要完成父親的遺願時,沒想到悲劇重演,自己也被晉國國都的人給打回了曲沃。

這莊伯可有股子韌勁,心想,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次不行,咱下次再說。

等啊等,等到了公元前718年,莊伯的機會來了。原來又一個晉國國君去世了,莊伯抓住這個機會,是帶兵直奔國都,來爭國君之位。就在這次莊伯出兵的過程中,虢國出兵參與了進來,並與以莊伯為首的曲沃勢力集團成為仇敵。

情況是這樣子的,周朝時周天子那可是天下的共主,有主持正義的義務,於是乎,當時的周平王便本著「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平有人管」的指導思想,看莊伯以下犯上,有違禮制,便讓虢國出兵幫助晉國平定莊伯之亂。此時的莊伯雖有野心,可他怎是晉國與虢國聯軍的對手,虢國一出兵,莊伯不得不退回曲沃。

很不幸,莊伯直到死也沒能當上晉國的國君。不過,他可是後繼有人,兒子姬稱也就是歷史上的曲沃武公,不僅繼承了他的爵位,而且還繼承了他不當晉國國君誓不罷休的遺志。繼位後,是時時處處想著來實現爺爺和老爹的未竟事業。

他想,原來爺爺和老爹之所以失敗,那是因為自己家裡的實力太弱了。於是,他是殫精竭慮把曲沃給搞得繁榮富強起來,成為晉國的大哥大,實力超過了正宗的晉國國君。

有了實力做保證,武公就放手大幹起來,先殺了晉哀侯、又殺了小子侯。

三四年時間,武公一下子幹掉了兩個老大,這讓當時的周天子周桓王非常惱火,心想,你這小子眼裡還有沒有我這個周天子?非得教訓教訓你這個作亂的臣子不行!他同樣是派虢國出兵來幫助晉國平亂。此時武公雖然實力有了一些,可還是戰勝不了聯軍。於是乎,被虢國和晉國給聯手打了回去。


03

武公也是個志向堅定的人,雖然此次失敗了,可他並不氣餒,帶領手下一通臥薪嘗膽,經過20多年的韜光養晦,使曲沃的實力更進一步強大。終於在公元前679年,公然發兵一舉滅了原來的晉國國君。

在動用武力的同時,武公也汲取了之前自己不注重外交,致使周天子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的教訓。在滅了原來的晉侯時,把所得到的寶貝,可勁地送給當政的周天子周僖王。

抬手不打送禮人。周僖王一見寶貝是喜笑顏開,哪還管什么正義不正義,好了,你武公就是晉國新的正式國君了。有了周天子的拍板,武公名正言順成為晉國的一把手,實現了爺爺和老爹沒能完成的願望,把整個晉國擁入懷中。

後來晉武公嗚呼哀哉了,他的兒子晉獻公上了台。晉獻公也不是個普通人,他很有政治頭腦,他一回顧自己家族的上位史,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作為一國之君,不能再把自己的天下分封給自己的兄弟及親戚們,誰知道他們哪個分封后,不會像自己的家族那樣慢慢做大,進而對自己的後代下手,奪取自己家族的江山社稷呢!

怎麼辦?思來想去,晉獻公決定痛下殺手,把自己的兄弟們都殺淨,這樣一來不是就不用分封了嗎?這可是消除後患的好辦法!於是,晉國的那些公子,在晉獻公的打擊下,是死的死、逃的逃,有的就逃到了虢國,尋求虢國的庇護。

虢國不僅讓這些公子住在自己的國家,而且還決定出兵來教訓殺自己兄弟的晉獻公。可此時的晉獻公,已不像他的先輩那樣不堪一擊,相反,還把本想主持公道的虢國給打了個大敗。


04

這件事後,晉獻公是越想越惱火,之前,自己的祖上之所以沒能順利接管晉國,還不都是你虢國在其中的參乎!現在周天子都認我們為正宗了,你還敢來攻打我們,是可忍孰不可忍。晉獻公就動了滅了虢國的念頭,只是當時有大臣勸他時機未到,先忍一忍。

晉獻公這一忍就是將近10年,到了公元前659年,晉獻公爆發了,他決定不再忍了,召集大臣道:「當初我的祖上起事,就是那虢國屢屢從中作梗。現在他們不僅包庇那些逃跑的晉國公子,而且還出兵打我們。在虢國的支持下,那些逃跑的公子終究有一天會成為我們晉國的禍害的,本著為子孫計,我們現在就出兵滅了虢國,省得留禍患!」這些話,既是晉獻公的肺腑之言,更是晉獻公一心滅虢的誓師詞,同時這段話也給我們講清了晉國為什麼急著要隔著虞國先滅掉虢國的真正原因。

晉國在晉獻公的帶領下,用計謀一下子就輕而易舉滅了虢和虞兩個諸侯國的歷史事件, 2000多年來一直被後人津津樂道,可人們大多關注的是假道伐虢這一事件本身和其中唇亡齒寒的人生智慧,而忽略了這一事件背後晉國與虢國的歷史恩怨和它給我們的啟迪——

晉國內亂,虢國曾先後三次出兵討伐,前兩次是周天子下的命令,虢國本無過錯;後一次,晉獻公殺人殺得有點多、殺得有點太不顧親情,虢國出兵看著也合乎道義。可以說,虢國三次出兵都名正言順,是正義之舉。但問題是,虢國太弱小,不堪擔此重任,強出頭之後引來了晉國的報復,以至於被滅國。唇亡齒寒背後的歷史真相告訴我們,實力是主持正義之本,沒有實力,正義即使在你這邊,你也會被人欺負。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趙倡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