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廢塑料現狀、處理方式及未來發展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9T22:25:09+00:00

導語:塑料因具有重量輕、可塑性強、製造成本低、功能廣泛等特點被廣泛運用,塑料製品已成為現代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幾年塑料製品產量不斷增加,同時也帶來了塑料報廢量的增加,而面對不斷增加的廢塑料,其去處也成為社會關注點。

導語:塑料因具有重量輕、可塑性強、製造成本低、功能廣泛等特點被廣泛運用,塑料製品已成為現代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幾年塑料製品產量不斷增加,同時也帶來了塑料報廢量的增加,而面對不斷增加的廢塑料,其去處也成為社會關注點。本文就中國廢塑料的現狀、處理方式及未來發展等方面進行分析。

1. 塑料製品增加帶來廢塑料增多

中國是塑料製品的生產大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塑料製品的產量也不斷增加,除2018年因環保整頓、中美貿易戰,2020年因疫情影響導致兩年產量明顯減少外,2010-2020年十年內中國塑料製品的產量整體呈增加趨勢,其中,2019年塑料製品的產量更是高達8184.17萬噸。

隨著塑料製品產量增加,相應的塑料製品的報廢量也隨之增多,據公開數據統計,2020年廢塑料報廢量高達7410萬噸。預計未來廢塑料的量仍會不斷增加。因此有關廢塑料的處理方式非常重要。

2. 廢塑料處理方式分析

目前廢塑料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四種,分別是填埋、焚燒、遺棄、回收再生。其中3成左右的廢塑料被回收利用,而多數被其他方式處理了,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並且對環境、土地造成了污染。而隨著我國對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的不斷重視,我國對廢塑料垃圾回收處理系統不斷完善、無害化處理方式不斷推進,廢塑料回收再生的占比也將會越來越高。

廢塑料的回收利用主要包括物理回收和化學回收,當前物理回收仍是主要回收方式,其主要針對高值廢塑料,而低值的廢塑料往往會被填埋、焚燒及遺棄。而化學回收則為低值廢塑料提供另一條回收渠道。

3. 廢塑料物理回收情況分析

將廢塑料進行物理回收再利用,既節約資源,又緩解了白色污染對環境造成的衝擊。因此,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積極推進廢塑料的回收利用,加大上游源頭回收,鼓勵下游終端主動添加再生料等。

物理回收主要目標對象為易於回收、具有回收價值的廢塑料。從再生主要品目回收來源來看,基本涵蓋了生活、工業等領域的塑料製品,因此再生塑料具有回收來源廣、回收體量大的特點。但考慮到回收、分揀的可操作性、回報效益等,通常物理回收主要側重回收、分揀難度小,回收造粒後可廣泛用於終端領域的廢塑料。

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齊發力,再生塑料主要品目國內供應體量較大。再生塑料具有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兩種屬性。再生塑料與新料存在一定價差,自行業興起之時,經濟效益便得以有效發揮。近年,國內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尤其今年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再生塑料的社會屬性得以充分體現。在商品的雙重屬性引導,以及行業持續轉型升級的助推下,供應體量增速回升。數據顯示,2021年再生塑料主要品目國產量預計在1453.08萬噸,較去年增長9.50%。

政策助力下,我國廢塑料回收利用率得以不斷提高。長期以來,行業延續粗放式發展,上游回收體系不健全,近幾年國家不斷強調垃圾分類,無廢城市建設等,完善回收體系。另外,今年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尤其是要加強塑料垃圾分類回收和再生利用。另外,上文提到的「雙碳目標」,從下游終端環節推動廢塑料的回收利用。

4. 廢塑料化學回收情況分析

除了物理回收,化學回收也是處理廢塑料的一種回收方式。廢塑料化學回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化學回收是將塑料廢棄物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生成油、氣、炭等中間化學品的過程。由於從廢塑料到油,然後油又最終被燒掉,二氧化碳被排放出來。由於沒有再進行進一步的化學循環,整個過程中,並未對塑料達到較好的資源利用,甚至不利於環保,加之裂解油沒有成本優勢等因素,因此許多國家,包括中國甚至有政策限制塑料煉油。綜上,儘管化學回收產生比較早,但發展歷程不順暢。

近年來為治理日益嚴重的塑料污染,塑料循環經濟發展迎來機遇,化學回收也逐漸發展。化學回收是化學循環的第一步,塑料廢棄物進入化學循環,產出塑料油或者單體,塑料油可通過化工企業進一步裂解,產出乙烯和丙烯,進而做成原生質量的PCR PP和PE,單體可直接由化工企業做成聚合物,同樣是原生質量的PCR PP和PE,之後用來生產塑料等成品,完成塑料的循環。

目前化學回收技術需要進一步發展,使用最多的是液化工藝,主要有熱裂解、催化裂解、加氫裂解。近年來,不少國際化工巨頭紛紛加速在塑料回收領域布局。陶氏公司、巴斯夫、伊士曼、SABIC等具有行業權威地位的化工企業對化學回收技術表現出了巨大興趣。諸如,陶氏公司生產的熱解油製造的塑料與原油製造的塑料並無差異;SABIC可循環聚烯烴材料已被廣泛用於新型包裝領域;巴斯夫通過新技術手段以熱解油的方式實現塑料循環經濟;伊士曼通過新技術手段讓塑料薄膜和廢棄軟包裝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化學回收技術迎來快速發展階段。

5. 展望未來塑料廢棄物回收方式變化

(1)技術升級及工藝進步推動 未來塑料製品行業有望持續增加

隨著工程塑料的發展、高強輕質新材料的開發、以及先進成形設備和工藝的進步,塑料零件已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與房地產、包裝工業、汽車、家用電器、消費電子產品、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工業領域。塑料零件應用領域廣、產品覆蓋面寬,便於工業化生產,產業發展符合輕量化、可循環利用等技術發展趨勢和綠色環保政策導向,未來市場需求空間潛力巨大。

另外隨著塑料材料研究的進一步突破,改性工程塑料的材料性能也日趨優異,塑料零件的應用領域不斷延展,並開始向航空航天、新能源、先進位造和新型加工技術等領域延伸,擁有極為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同時,塑料製品行業在智能家居設備、物聯網設備等新興產業領域也逐步實現交叉融合。未來,塑料製品行業的下游應用領域不斷延展將進一步推動上游企業持續研發新產品以適應市場發展,進而促使行業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因此綜合判斷,未來中國塑料製品仍將在當前基礎上有進一步發展。

(2)前端後端齊發力 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比例或將進一步擴大

隨著塑料製品體量的增多,達到報廢年限後,塑料廢棄物體量也在不斷擴大。廢塑料的回收利用能有效的使資源回收再利用,保護環境,是促使實現經濟和環境效益的雙豐收的有效手段,這一點從近年來中國廢塑料回收行業蓬勃發展就可以看出來。

兩網融合疊加鼓勵垃圾分類 廢棄物進入回收領域數量將逐步增多

推進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是未來固廢市場的重要發展方向。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政策引導下,各地創新回收利用模式,利用大數據和網際網路+將局面手中的廢棄塑料製品收集起來,未來遺留在大自然中的數量將會逐步減少。隨著國家出台各種政策鼓勵回收再利用、提高部分製品如農膜、漁網漁具、家電、汽車等領域回收率,加之對可降解材料的提倡使用,預計流入到回收利用領域的比例將增多,其中物理回收和化學回收均會各得其所,伴隨化學回收技術的興起,其中對當前低值廢棄物的回收將會得到長足發展。

雙碳背景加之理念轉變 品牌企業加大對再生材料的使用力度

社會發展到今天,對再生材料的觀念有三點變化:一是世界級品牌商對再生塑料需求越來越大,並且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二是環保要求、新技術新工藝不斷疊代;三是商業模式,努力打造塑料循環的閉環路徑。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需要從根本上改變產品的生產和使用方式,伴隨循環利用的觀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相繼使用再生材料進行包裝或生產。再生塑料的需求越來越好,其巨大價值正在逐步釋放。正是這種價值推動了塑料廢棄物的商品化,並可能最終幫助解決塑料垃圾污染。

另外,國內政策也在持續為回收再利用保駕護航。國家發展改革委2021年7月1日印發了《「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旨在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推動再生資源規模化、規範化、清潔化利用,促進再生資源產業集聚發展。實施廢塑料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規範管理,促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加快建立再生原材料推廣使用制度,拓展再生原材料市場應用渠道,強化再生資源對戰略性礦產資源供給保障能力。

結論:無論是理念升級還是政策引導作用下,未來塑料廢棄物的處理方式中,回收再利用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其中化學回收或有明顯變化,遺留在自然界中的比例有望減少。提高回收再利用及減少自然界留存,都將有助於塑料污染治理和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