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就是你自己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2T14:47:57+00:00

伯樂以其超凡脫俗的眼睛,在魚龍混雜中發現人傑,在大浪淘沙中淘出真金,其才、其智有口皆碑;他們胸襟寬廣、唯才是舉、舉賢薦能、不避親仇的高尚情懷更為世人所推崇、所傳誦。


人們崇拜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英雄豪傑,同時也格外敬重那些為無名者鋪路架橋、揚名揚譽的伯樂。

伯樂以其超凡脫俗的眼睛,在魚龍混雜中發現人傑,在大浪淘沙中淘出真金,其才、其智有口皆碑;他們胸襟寬廣、唯才是舉、舉賢薦能、不避親仇的高尚情懷更為世人所推崇、所傳誦。伯樂才高、品高、德更高。

眾所周知:「蕭何月下追韓信」,成就了歷史上一位統兵布陣、叱吒風雲的韓信大將軍;宋代大學者張方平、歐陽修獎掖後進,識拔人才,把當時尚默默無聞的「三蘇」推向中國瑰麗的文學寶座;文壇伯樂葉聖陶慧眼識真才,使初出茅廬的茅盾、巴金、丁玲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人世間最大的善舉是充分發揮一個人的潛能,知人善任者功德無量,慧眼識珠、甘為人梯的伯樂無人比肩。然而茫茫人海,伯樂何在?有的人有唯才是舉之心,卻無薦才用人的力量;有的人巧眼識人,卻沒有用人的胸懷。史書有載:胡文忠求人才而不能知人才,曾文正收人才而不能用人才,左文襄訪人才而不能容人才,劉武慎知人才而不能任人才。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有大氣候、機遇等因素在內,更決定於權力者的學識、見地、人格、德行乃至喜好等等。

我崇尚世世代代甘為人梯的伯樂,但在這燦若星辰的伯樂中,我最鍾愛那個自薦的「毛遂」。毛遂地位卑微,卻果敢得讓人敬畏。在國難民危之際,他不顧眾位大臣的鄙夷和恥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薦。在宮殿上,憑藉 「三寸不爛之舌」,救國救民於水火,建立了千古功業,留下「小藺相如」的美稱。他的伯樂乃自己。

如果你是「千里馬」,別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當義無反顧地學學毛遂,以百倍的瘋狂,死死地抓住那個千載難逢永不復來的機遇,去一展自己的風采,實現自己的抱負。抓住機遇鐵變金,喪失機遇金變鐵。萬萬學不得那個才高八斗、計謀超群的姜子牙,從不去尋求機會躍馬揚鞭,馳騁疆場,卻用一生的時間消極地等待伯樂發現自己。所幸的是,待到他七老八十之時方被周文王起用,使他有機會一展身手,建功立業,他險些被自己埋沒。我們既沒有姜子牙的能耐,我們又很難遇到「一飯三吐」愛才如命的周文王!我們的生命中確確實實只有我們自己。

唐代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的「馮唐易老」發人深省。馮唐滿腹經綸才學淵源,然而文帝、景帝並不器重他,武帝繼任後求賢若渴,想啟用馮唐,可惜為時已晚,耄耋之年的馮唐,縱有千般錦囊萬端能耐又中何用?整整幾十年傻乎乎地坐等權威推舉,而最終貽誤了一生,豈不悲乎?有限的生命如何經得起這漫長、無望的等待!馮唐易老天難老,人生不過幾十年!

著名作家賈平凹有一句話說得深刻:「人貴能自我發現」。他經過三、四年時間的左衝右突,才明白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寫小說,別無所長;由此想到魯迅先生當初也不一定知道自己最擅長寫雜文,否則惜時如金的魯迅先生斷斷捨不得把自己寶貴的青春一度輕拋給醫學;陳景潤如果一直痴迷於三尺講台,至多不過是一個不錯的中學教師罷了,那「哥達巴赫猜想」的王冠將與他無緣;英國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就是在幫助弟弟成才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自己的寫作才能,最終弟弟一無所成,她們三人卻成名於世界,為人們所敬仰。

不是伯樂不多埋沒了人才,倒是自己埋沒了自己的居多。不要在乎別人看得起看不起你,應當對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心知肚明且揚長避短;應當對自己的天賦和潛能了如指掌刻意求新。是張順就到水裡去撲騰,是李逵就老老實實呆在岸上舞弄板斧。看準了正確的人生走向,把握在胸,付之於行,把全部的力量調集於腳下,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那樣的話,總有一天,你會走向你心中的聖殿。

坐等伯樂事難成,等來等去一場空;

毛遂成名千古事,伯樂就是你自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