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占中國東沙島,中國海軍將其收復,現在歸屬於台灣管轄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4T08:14:37+00:00

輪船還未靠岸,西澤一夥兒已經迫不及待地衝到島上,開始大肆破壞島上居民的生活設施,墳墓、廟宇、房屋等,他們的目的很明確,抹掉中國人在這個島上的任何生活痕跡。

1907年8月11日,風平浪靜的中國南海海域闖進了一位不速之客 ,日本商人西澤吉次,他夥同一百二十餘人乘坐著「四國丸」號商船肆無忌憚地進入中國南海海域,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是中國的東沙島。

輪船還未靠岸,西澤一夥兒已經迫不及待地衝到島上,開始大肆破壞島上居民的生活設施,墳墓、廟宇、房屋等,他們的目的很明確,抹掉中國人在這個島上的任何生活痕跡。

當宣示主權的界碑倒下之後,西澤滿意地看著自己的「傑作」。隨後,便在島的中央升起日本國旗,改掉島的原有名稱,將其命名為「西澤島」,

開始了自己的「建設」,並瘋狂掠奪島上豐富的自然資源。

那麼讓日本人侵占的這座島嶼有什麼樣的歷史地位?日本人為何會盯上它?它後來的命運又怎麼樣了?

東沙群島是我國的四大群島之一,蘊含了豐富的礦產資源,距離我國廣東省汕尾市僅有260公里左右。在最早在三國時期我國的漁民就在這裡進行漁獵活動,在古籍《廣州記》中就有很詳細的記載。

明朝的時候,鄭和遠下西洋,在他的航海圖中標註出來的「石星石塘」就是東沙群島。在晉代的時候,東沙群島已經被開發,為中國人所認識。

東沙群島地處熱帶北部,氣候溫和,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自然資源豐富,尤其島上還有著豐富的磷礦,而這些珍貴的自然資源也恰恰是日本國內最缺乏的。

眾所周知,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國家的工業以及經濟獲得了突飛猛進式的發展。

也正是由於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日本加入了二十世紀現代化強國的行列,但是日本的的經濟發展隨時都面臨著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自然資源的匱乏。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其四面臨海,國土面積狹小,根本談不上有什麼豐富的工業原料,尤其礦產資源作為工業發展的養料極大的遏制了日本的經濟發展。

所以日本國內的右翼分子開始尋求另一種發展道路—侵略擴張。

自中日甲午海戰之後,日本對中國的態度由虎視眈眈轉向肆無忌憚的侵占。

這其中的緣由便是日本看透了清政府的外強中乾,所以就有了一個商人拉著一百來人乘著一艘商船就敢對中國的領土進行明目張胆的侵占,說到底,還是國力太弱的問題。

中日甲午海戰結束後,日本已經摸透了清廷的實力,所以對全面性侵占中國做了進一步的部署。

而東沙群島不管是離台灣還是離大陸,都非常的近,處於一個戰略要點的位置,是台灣海峽的門戶所在,東南亞地區至南海的航線都要從這附近經過,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國際航線,其險要的地理位置有利於為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做好鋪墊。

西澤吉次在登島之後毀掉當地人修建的廟宇,掘掉島上原住民的墳墓,將130多具漁民

屍骨扔進大海,用盡辦法抹去了島上原住民的生活痕跡,簡直喪心病狂。

做好各種準備之後,他便開始在島上大肆修建基礎的工業設施,一排排鱗次櫛比的日式房屋拔地而起,交通鐵路設施一應俱全,它們甚至頒發了所謂的「西澤島貨幣」,

這一切做好之後他便對外宣稱自己是在輪船巡航的時候發現了這個無人島嶼,按照國際法規定,這個島嶼應當歸日本所有,

隨後,日本政府便派軍艦前往東沙群島,對外聲稱要保護日本平民,就這樣,日本順理成章地接管了東沙島。

事實上這件事情遠遠沒有我們看上去的這麼簡單,這並非突然發生,而是蓄謀已久,這不是西澤吉次第一次登上西沙群島。

1901年的一天,天氣突變,南海海域頓時狂風驟起,暴雨傾盆,巨浪掀翻了不少海上遠航的船隻,

正是這次的惡劣天氣讓日本的一艘商輪偏離了它的原本航線,海風掀起的滔天巨浪毫不留情地砸向了這艘迷航的商船,船員以及老闆都在奮力的控制

這艘搖搖欲墜的大商輪,剩下的就只能交給上帝了。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在他們近乎絕望地時候,遠處若隱若現的出現了一座小島,船員們人欣喜若狂,他們拼命的駕駛著商輪靠向小島。

在他們靠岸後,天氣也轉晴了。經歷了一夜的生死掙扎,眾人精疲力盡地躺在沙灘上看著徐徐升起的太陽,感受著劫後重生的歡愉。

此時,他們中有一個人卻對眼前的這個小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個人就是西澤吉次,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東沙群島,他在稍作休整之後便饒有興趣地對這座島進行了考察。

在考察的過程中他有了一個驚喜的發現,這座島上有著豐富的磷質礦砂,而日本國內正苦於工業原料極度缺乏,基本依賴進口。

這次的發現簡直就是上天賜予的財富,雖然這座島上已經有了原住民,但是這並不重要,因為這些原住民都是一些手無寸鐵的漁民,這艘商輪在做好修整之後便起航回國。

回國後的西澤吉次,對這座小島更是「念念不忘」,他迅速地將這件事報告給了日本政府,但是日本政府因為忙於侵略擴張遂將此事擱置。

在隨後的幾年日本政府進行大量的戰爭儲備時,工業原料極度短缺的問題又擺在了政府的面前,這時他們想起了西澤吉次的那個發現。為此他們根據西澤的描述首先對這座島嶼進行了更為詳細的勘查。

經過勘查發現屬於中國的這座島嶼不僅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還是一處戰略要衝。但是島上卻無任何兵力部署,所以日本政府準備以兵不血刃的方式侵占這座小島。

此時的大清帝國已經日薄西山,搖搖欲墜,自顧不暇。

在日本政府看來,清廷絕不會為了一座這樣的小島與如日中天的日本帝國起任何衝突,且甲午海戰已經讓孱弱的大清政府感受到了日本帝國海軍的強大,

所以在1907日本政府便派遣西澤對東沙島進行了侵占,這就出現了我們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1907年其實是西澤吉次第二次來到東沙群道。

顯然日本政府這種幼稚可笑的做法是一廂情願,且毫無根據的。

日本占領東沙群島的消息傳到了清廷,朝堂譁然。

清政府雖呈日落西山之頹勢,但總算不是腐得無可救藥。腐朽的枯木底下,還有幾顆赤誠之心隱隱閃爍。清政府對日本的得寸進尺憤慨不已,隨即清廷外務省電告兩廣總督張文駿,讓張文駿調查此事。

此時若不能拿出有力的證據,日本人斷不會善甘休。

但當時史料繁多,檢索條件又有限,加之各地經過朝代更迭,名稱變遷。就連最具標誌性的名稱都不統一,標明經緯度的地圖更是無從談起。

所以,幾番因素交疊,要調查就非常困難了。

在調查此事的同時,清廷派南洋海軍艦艇「飛鷹號」巡航東沙群島,宣示主權。

在這之後張文駿第二次派出軍艦「飛鷹號」前往東沙群島對此事進行更為詳細的調查。接著張文駿奉清廷命令同日本駐廣東領事館瀨川淺之進行了交涉。

問及此事,瀨川淺之一臉傲慢言之鑿鑿地說道:「據我所知,該島屬於無人荒島,根據國際法,這島由日本人首先發現,就應該是日本的領土,既然你們說是你們清廷的領土,那就請你們拿出證據來」,

顯然從日本大使的措辭來看,日本政府將這件事情想得過於簡單了,他們以為只要毀掉島上中國人生活的痕跡就可以掩蓋這座島屬於中國領土的事實。這是幼稚可笑的。

後期根據張文駿的調查,島上依然有建築留存,且還有一小部分中國漁民。在我國諸多史料中對東沙島就有詳細的記載,其中《廣州記》中就有我國人民在東沙群島打漁的記載,鐵證如山。

經過清政府官員的持續努力和不斷地交涉,日本無奈之下只能將東沙群島歸還。而這是繼南京條約、甲午戰爭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醜事之後出現的尚可算欣慰的事。

在日本帝國主義歸還島嶼之後,兩廣總督袁樹勛派軍艦接收東沙群島,並在島上舉行升旗儀式,重新樹立起象徵著領土主權的界碑,宣示這片土地本該有的歸屬。

禮炮響徹東沙群島上空時,標誌著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完成了收復失地的宏圖偉業。

東沙群島得失而復得,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事實上根據後來調查得知,日本人西澤吉次的此次的行動並不是突然為之,而是經過了

日本政府蓄謀已久的計劃。

這段歷史,之所以不為人們所熟知,是因為其在短短几十年之內,其歸屬又發生了多次變更,又被日軍所侵占。

後來民國政府敗退台灣後順勢接管了東沙群島,現在東沙群島已為台灣所管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