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日記》Day 13 第八周小結 Learn from People and Experience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2T09:29:40+00:00

Abstract and Biodata for Staff Seminar。心想專題報告就先介紹一下整個課題及背景,然後集中討論CET及其改革對教師課堂教學過程和行為的歷時影響,內容自己和志強在2011的LTRC和AILA都宣讀過的,摘要把我們提交的2012 LTRC的symposium proposal壓縮一下,a piece of cake. 自我介紹就用自己中文簡歷前面的簡介的英文版就可以了。

Learn from People and Experience

劍橋日記第八周小結

2011.12.11-12


心裡感覺這一周挺碌碌無為的,因為一本書讀了一周也沒有看完。但回頭看一周的日記,發現自己的感覺並不準確。長期以來中國的教育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我可能因此中毒太深,常常用此標準衡量和評價自己和學生。實際上到劍橋後我發現從書本學習是最簡單的事情,你只需要有時間,靜下心來讀就可以了。但很多時候和很多事情卻不是讀書能夠學來的,而是要通過與人打交道,通過自身在新的生活環境與實踐中學習。下面就記載幾點自己本周的收穫與體會。


1. Abstract and Biodata for staff Seminar

我應邀聖誕節後在2012年第一個給ESOL的Staff做一次專題報告,話題由我定,但要在12月14日前定稿摘要和自我介紹。Karen先給我說了摘要150詞,簡歷100詞左右。對此我並沒有在意。想想覺得最有把握的還是我剛完成的課題,歷時研究在現有文獻中始終是匱乏的。講自己從頭到尾做過的東西應該問題不大。心想專題報告就先介紹一下整個課題及背景,然後集中討論CET及其改革對教師課堂教學過程和行為的歷時影響,內容自己和志強在2011的LTRC和AILA都宣讀過的,摘要把我們提交的2012 LTRC的symposium proposal壓縮一下,a piece of cake. 自我介紹就用自己中文簡歷前面的簡介的英文版就可以了。自己做了壓縮和修改,摘要三頁,簡歷兩頁,為穩妥起見先發給了Roger,聽取他的意見,每次他都說只是小小的修改和建議,但實際上修改的地方都不少,經過他潤色的東西一下都增色不少,但長度他沒有提任何建議。我甚至想如果我能夠讀他的博士,讓他手把手教我三五年,我的英文至少寫作能力一項大概能夠接近受過很好教育的英語本族語者的水平。但他已經退休,作為ESOL的顧問,每個月或隔一個月才能來ESOL一次,而且每次的日程都安排得很滿。他本來是沒有責任和義務為我提供指導和幫助的。每次來能夠給我半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單獨會面已經是額外的恩賜。所以平時大都通過郵件聯繫和交流。

等我發給Karen,Karen自然是很肯定一番,但堅持ESOL的字數要求,並發來之前做過的seminar摘要和簡歷的樣本,而且還提出看能否考慮如何結合ESOL的實際,這樣Staff才可能會覺得有意義並來參加這個專題報告或研討。這一點當時對我心裡的衝擊特別大。我意識到ESOL每個人都很忙,那麼長的摘要和簡歷如果在內部circulate, 可能別人都沒有耐心看下去。我們很多時候為人做事都只考慮自己而不把具體的環境(context)考慮進去。學術研究、研討與寫作等與平時的為人做事是一個道理,一定要考慮context, 要考慮readers,audience and their needs, 否則再好的東西都不能被人家認可和接受。這一點我有時是有意識的,比如LTRC專題研討proposal的提交非常強調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長度壓縮對我已經有些難,考慮ESOL的受眾就更難了。原先認為的小菜一碟,真要做起來並非易事。後來經過自己幾輪的修改,Roger的建議和修改,最後經過Karen的建議和修改周三才總算定了稿。那天定稿後我就覺得是周末了一樣。


2. 聖誕與新年明信片

不知道有多少中國人像我,一年到頭為了所謂的工作,經常忘記和忽略自己身邊最親最近的人,也包括自己。在這裡聖誕節和新年的氣氛越來越濃,我想到要給自己的父母、愛人、兒子、讀書的侄兒侄女(包括SEASEA的侄兒侄女)每人發送一張我認為最美的劍橋大學的明信片,這時才罪惡地發現自己甚至不知道任何一個親人詳細的通訊地址,甚至有的侄兒侄女的學名都不知道。SEASEA生氣的時候曾說我六親不認,有時自我反省他好像總是對的。好在我有機會到一個全新的文化里,在感受別樣新年氣氛的時候想到了自己的親人,並送上了別樣的新年祝福。僅此一點,這一周都不能被視為碌碌無為。


3. 北京數據收集情況反饋

因為周三要與Karen會面,她之前已經發郵件詢問北京調查的情況。於是發簡訊給曉華,讓他們把北京訪談、課堂觀察和問卷調查的情況做個概要的匯總發給我。我在周二把他們發來的匯總材料列印出來仔細看了一遍,覺得定性的材料比預計的豐富,而且有些非常意外地發現,比如家長對考試的認識,對培訓班的評價,家長與孩子一同聽課等情況。周三與Karen交流,周四與ESOL CEO Mike Milanovic午餐,這些都成了很好的話題。周五想到家長問卷和訪談數據相對單一併齊全,又發簡訊給曉華,讓先把家長的問卷和訪談數據做出來先發給我。如果我記憶沒錯的話,目前反撥效應和考試影響文獻中針對家長的調查似乎很少。或許可以以此單獨先寫一篇文章。下周一Roger要來,也可以向他請教和諮詢相關的文獻和研究。


4. Song and Dittany

上周的日記中提到來自河南的Song (小歌),自然樸實,為人親切隨和。於是約了她周二在ESOL的canteen一起午餐並聊天。這是最近才發現的ESOL單位的文化之一,大家相約午餐邊吃邊聊。正趕上單位第一天Christmas lunch,自己還特意地穿著打扮了一番。在交談中才知Song的愛人是研究癌症的科學家,而且在他的領域大概是數一數二的,只要他寫一兩段的research proposal, 用Song的話講,就有billions (millions 記不準確了,但肯定是兩者之一) of pounds的經費從事癌症研究。因為他們這類研究的成果和發現是為全人類做貢獻,所以從來不缺研究經費。而Song與先生的邂逅居然是在一次音樂會上,一個美國人到英國做研究,一個中國人到英國讀書,兩者在一次音樂會上鄰座,彼此隨聊,然後留下聯繫方式,竟然聊出一段美好的跨國婚姻。而小歌知道他是癌症科學家卻是在他們交往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很多年我是一直不相信什麼命運安排之類的,但中國人講的姻緣我卻是非常認同的,比如他們彼此都千里迢迢地到異國他鄉或工作或求學,其實彼此不知可能就是為了這段姻緣。讓我有些難過的是剛剛認識這麼一位談得來的朋友,聖誕節後他們將舉家遷回美國。

無獨有偶,周二晚,Jill約了ESOL的Dittany到家吃飯。Dittany我在ESOL見過幾次,但一直名字與人沒有對上,而且她給我的印象看上去很年輕,在公司非常Quiet。因為Jill腰疼,Dittany來了,Jill說菜譜,讓Dittany來做菜。我就在旁邊觀看,並時不時與他們聊天。聊的過程中才知Jill廚房裡掛的一張畫是Dittany的傑作,而Miranda生日那天大家說的一個已經辭職,聖誕節後就離開去做artist & freelance的同事原來就是Dittany。這事兒對我心裡的刺激也很大。Dittany在ESOL工作十年了,是quality manager, 工作和薪酬都很不錯,但最近決定辭職去做自己一直想做卻未能做的事。聖誕節後她將先去Australia度假五周,然後到馬來西亞度假五周,之後回劍橋來從事她一直熱愛的繪畫和寫作。當我問及她為什麼做出這樣的決定的時候,她說:我已經40歲了,不需要提職,不需要更多的錢,需要的是做我想做的事。我沒有家庭,想到哪裡就去哪裡這點比較好。去旅行時間比較長,行程也比較flexible, 把房子租出去,往返節約的費用加房租的錢比上班得到的還多。她有很多我從來沒有思考過的想法,比如在網上找朋友交換住宿,我們全家到劍橋度假呆一個月,看有沒有劍橋的人想到重慶度假呆一個月,交換住宿可以節約很大一筆錢。當然這個得早點計劃安排。英國人是很講究plan的,我在劍橋這一年與Karen每周一次會面和與Nick每月的一次會面都已經全年安排好了。

作為老師我每年有兩個假期,至少3個月,卻從來沒有想過去哪個國家度假十天半月,更不要說一個月,兩個月什麼的。而我其實是有條件的,尤其是現在學位、職稱、兒子什麼都到位了,錢也不是個大問題,在好多個國家也有朋友,就因為老公不喜歡旅行,因為自己捨不得花錢,也因為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怎樣好好地享受生活,每天都只好工作,工作,工作。當然我還是很慶幸,因為我不斷地工作,工作,工作,才有這樣的機會出來,遇到Song,Dittany,還有一大批這樣那樣不同的人,刺激我的神經,觸動我的心靈,更加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我到底想要一種怎樣的人生?


5. 與Mike Milanovic共進午餐

到劍橋一個月時,我真的有很多的感慨,其中接觸和認識了很多的人,給予我這樣或者那樣的幫助,於是我寫了一封thank-you letter, 群發給了很多人,其中包括ESOL CEO Mike Milanovic。但我並沒有期待或者指望什麼回復,卻意外地不僅收到Mike的回覆,而且邀請我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his assistant,在方便的時候與他一起共進午餐。按照這裡的習慣應該是到ESOL的餐廳, 各買各的單,不過是一同吃飯,有機會和時間一起聊天而已。但我實在沒有想到Mike居然帶我去了一個他非常喜歡而我從來沒有去過的中餐館。他是1989年到的ESOL,當時整個ESOL只有30來個人,現在已經發展到了300多人。早先他是Research and Validation Group的director, 現在是ESOL 的CEO。在Cambridge Assessment,這是最glamorous的部門,而部門中的核心是RV。我就這樣盲打誤撞地進了核心的核心。周四當我不經意地跟Rebecca說今天中午與Mike一起午餐時,她問了兩遍,Mike Milanovic? 我說是的。後來才知道她大概以為我搞錯了,是另外一個什麼Mike,ESOL叫Mike的人很多,而與Mike Milanovic單獨共進午餐在她看來大概非常匪夷所思。今天(周日)在Cambridge Assessment工作的華人一起在天天美食吃Christmas lunch, 在座的Gad Lim說他到ESOL工作兩年了,也沒有跟Mike一起吃過午餐。而其他的人都沒有接話,我才明白為什麼Rebecca那麼吃驚。

吃飯本身是件小事,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和機會單獨與他交流是件大事。我們聊的話題很廣,從中國未來十年的發展,到中國性別比例失衡,到中國過去二十年為什麼英語水平有那麼顯著地提高,到CET改革及其影響,到我在ESOL課題研究及進展,到ESOL這些年為什麼發展這麼神速,到ESOL對我的expectation,我自己、學校和國家留學基金委對我到ESOL的expectation。還有彼此的工作經歷,各自的孩子及其現在和未來的教育,還有他對我周末及旅行的建議等等。除了剛開始幾秒鐘我有些拘謹以外,從他辦公室一起出來到回到他辦公室門口說再見,整個過程兩個小時的時間就一直覺得是與一位同事和朋友在一起,非常愉快。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點:當我問及他ESOL這些年發展怎麼這樣神速?他回答說:絕大多數的staff都是academic, teachers 出身而非business,他們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對自己所作的非常熱愛和感興趣,而且have belief in what they are doing。他說這個非常重要。大多數的員工在此工作時間都很長,而這項工作需要較長的時間去熟悉。當然我們也要做Business,要掙錢,but so long as you do well with the tests, money will come itself. Money is not a problem. 而他談到自己的工作和經歷時說,他在香港工作過8年,在法國工作過一段時間,在劍橋工作時間最長。自己非常熱愛這份工作,很慶幸經常有時間到世界各地,與人交流的語言都是英語,然後又回到劍橋這個安靜的學術的環境,這個距繁華的都市如London, Paris不遠的地方。當談及孩子的時候,他說他有一個16歲的女兒,在讀大學預科,喜歡math, chemistry, 原先想學工科,現在想學法律。看得出他非常為之驕傲。我也談到兒子及今後可能到哪裡學習,他說儘管學費昂貴,但劍橋是個很好的地方,不只是for study, but for people you meet here, with whom you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which you keep for your lifetime. 我非常感慨我們所處的層次不同,但有很多共識的東西。當然對我個人而言,更有一份意外的驚喜:他說關於我CET反撥效應歷時研究的專著可以提一個proposal給他和Cyril Weir,看能否在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的 Studies in Language Testing系列中出版,並讓我聯繫Evanlina要proposal的模板。另外他說聽我講的情況,他相信我在這裡做的課題肯定能寫出一些文章在ESOL或者包括Language Testing等期刊上發表。儘管後來我看了proposal的模板,知道難度很大很大,但我還是因此興奮不已。


6. 在Cambridge Assessment的華人一起have Christmas lunch

因為去Jill那裡拿她開具的家屬來訪邀請函,很偶然碰到了也在Cambridge Assessment工作來自香港的Louis, 與Jill是同事。他告訴我周日中午在Cambridge Assessment工作的華人有一次Christmas lunch,如果我願意參加的話把我名字加進去。結果來了10個大人,加兩個小孩,在天天美食一張圓桌,點了好些菜,其中有幾份典型的川菜:水煮牛肉和水煮魚,很有過年大家團聚的味道。這些應該算是融入了英國主流社會的華人更讓我感到親切和敬佩。他們中有的在Research部門,有的在IT部門,有的在Finance部門,工作都很出色。組織者Karen是一個充滿活力估計30歲出頭的姑娘,在馬來西亞和愛爾蘭工作過,現在在Cambridge Assessment 的IT部門工作,四年時間連升三級。現在已經買了一棟三層樓的房子,與英國男友住在一起。她很驚訝聽我說兒子已經20歲了,絲毫也不忌諱地告訴我說她的男友才23歲。因為是第一次見面,也不好問她怎麼找個這麼年輕的,難道不擔心這麼大的年齡差異嗎?這些孩子的思維和做事已經非常西化,他們的生活已經很自我,為自己、為今天開心地工作和生活。因為她學計算機出身,思維特別活躍和敏捷,性格也非常直爽,人很熱心,典型的東北人,很好相處。帶我到她的辦公室幫我查看我的手提電腦為何速度奇慢,幫清理掉了一些不需要的東西。因為手提在辦公室上不了網,約了下次什麼時候有空到家裡來看看。

一個下午我都很開心,又認識了一些新的朋友。按說到這裡這一周應該感覺很好才對,恰恰相反整整一周我都覺得很陰鬱,主要是因為錢,也因為自己生活方面經常像個fool, 還因為SEASEA。


7. 銀行帳戶

關於銀行的帳戶好像之前有兩周的日記都曾提到。每個國家真有每個國家的管理和辦法。我曾去過美國,凡呆上一年的,一去就得到一個什麼地方登記(已經忘記了),然後得到一個social security number的卡。這個號碼及卡就像我們的身份證及上面的號碼一樣專人專用,非常重要。據我所知,有的人生怕把它弄丟了,專門放在銀行的保險箱裡。而我已經不知道這個東西放在哪裡了。我以為在英國也一樣應該有個這樣的東西,問了好幾次大家都不明白我在問什麼和說什麼。最近才弄明白在英國擁有銀行帳戶,有刷卡消費的記錄就表明你在此有身份和證明。而偏偏我到此已經第八周了還沒有這個身份證明。剛到的時候不著急,因為包里有SEASEA給換的現金。後來準備去HSBC,是聽一個朋友說這個銀行在國內如果要開戶的話起金50萬,這裡開戶不需這個條件,而在國內這個帳戶還可以用。於是決定到這個銀行去開戶。到HSBC一問,說得有單位證明。只好回單位開證明。負責人出差,只好等幾天。等拿到證明,還沒去銀行,又聽一個朋友說英國的銀行與銀行不同,HSBC每個月要收8英鎊的管理費。自己到銀行去打聽,得到證實,覺得匪夷所思,我把錢放到它那裡,不但沒有利息還得交管理費,這不很荒唐麼?跟房東Jill談到這事,她覺得也是。據她所知英國的co-operative bank不錯。她很熱心地幫我在網上查信息,網上提申請未果,於是打電話開戶。當時已經讓我驚訝不已。銀行帳戶這等事可以通過打電話,萬一出了差錯怎麼辦?她說銀行會給你發信件,需要你證實和簽字的。電話開戶後對方還是說要住址證明,房東問她開一個行否?對方說可以。隔了幾日我們收到信件,房東寫了住址證明,兩人專程去了銀行,又被告知不行,得單位的證明。於是又回單位開證明,並於11月23號再到co-operative銀行提交官方(ESOL)的證明信。當時被告知十天到半個月後會收到銀行發的信件。相信英國的郵政比中國的繁忙得多,因為很多的服務都是通過郵政發送等。我就這麼老老實實地回家等了數日,每天盼銀行的信件,沒有。

周一晚上與房東提到此事,她說最好打電話問問。在英國我最不喜歡通過電話與當地人說事,因為口音不同,經常很費事,而且很容易有挫敗感,覺得自己學了這麼多年的英文,在英語國家的環境中打電話別人常常聽不懂我在說什麼。這其實並非完全自己的問題,因為英國有很多人來自別的非英語國家或地區,他們的英文和口音有的比我還爛。在ESOL就有這樣的員工,什麼中東來的,還是博士,他的英文沒有幾個人能聽懂,但我至今沒有弄明白他是怎麼得到這個工作的?房東說可以理解我不喜歡打電話,又很熱心地幫我打電話詢問。這一問,問得我們心都涼了,說什麼我們的申請已經過期,不行了。我心想:上帝啊,我天天等銀行卡,要去消費,要有消費記錄,才能證明我在這裡的身份。否則家人可能因為我無法提供這裡的任何消費記錄根本拿不到來這裡的簽證。這就是英國和英國的public service。

大概這一周比較鬱悶大都因為銀行帳戶這事給弄得。第二天起來第一件事又是去銀行。還好有專人接待,詳細聽取了我申請的整個過程,最後的回覆是:他也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一定幫我發給郵件追查此事。並說雖然系統顯示你的申請過期了,但申請一定還在辦理中。不過開戶的事銀行很慎重,為保險和快捷建議我到post office,說那裡只需護照就可以快速辦理一個銀行帳戶。我信以為真,又跑去郵局,郵局說沒有這麼回事,郵局可以購買旅行支票,但沒有辦理銀行帳戶的業務。在萬般沮喪地情況下,第三天(周三)只好拿著ESOL最早開具的給HSBC的證明到HSBC辦理帳戶。所謂「物超所值」是很有道理的,HSBC全部是一對一的服務,先有專人接待,問明你的情況,給你分類排號,很快銀行工作人員把你引進一個小隔間,專人給你提供諮詢,還列印出中英文對照的開戶說明,給你一一講解,等你都明白並同意之後,開始在電腦上輸入你的一些詳細信息,半個小時後你就拿到了屬於你的銀行帳戶。如果你隨身帶了使館發給你的支票,也馬上可以存入帳戶。因此周三覺得像周末,既提交了專題研討的摘要和自我簡介定稿,又終於有了在英國的帳戶,很是開心。但拿到銀行卡還得等幾日,也是通過信件發送。很意外周五就拿到了。周六高高興興地去銀行把大使館早就發來的2000英鎊支票給兌存了。支票兌存倒是很簡單,填寫sort code, account number, amount of money on the cheque, 加上自己的名字,放到支票兌存機里,一分鐘就自動給弄好了,很是神奇。自己以為這樣就可以去消費了,到了商場,東西都選好了,刷卡的時候被告知輸pin number,輸了兩次自己開戶時填的密碼都說不對,服務員說第三次要是不對的話,卡就會被鎖了。也不敢再輸了,跑到銀行諮詢,接待生說pin number不是開戶的時候你輸入的那個號碼,而是會有單獨的信件發送給你,上面告知你卡的pin number, 憑此你才能到商場刷卡消費。另外之前也需要在網上或者打電話到銀行激活你的卡。唉,都說「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沒想到要把錢存入銀行竟也這麼難。在經濟大蕭條和通貨膨脹如此劇烈的情況下,在英國想刷卡消費也這麼難。


8. 家屬來訪邀請函和住宿

因為經歷了無線網絡和銀行帳戶兩件事,已經對英國的郵政和特快專遞服務等深表懷疑,開始擔心給兒子他們的邀請函會不會丟失。兒子也發了兩次簡訊說沒有收到,是否追蹤一下都到哪裡了?搞得我有些心神不寧。周三一早收到SEASEA簡訊說邀請函收到了,總算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一下子覺得他們來的可能性很大,需要早點找住宿。也跟Jill談了這事,她很熱心,周四問了同事,轉發了一個Cambridge Assessment經常接待外來短期訪問人員住宿的信息給我,我上網去一看地方和位置都非常perfect, 但一看價格都傻眼了,一個月two-bedroom apartment將近3000鎊,也就是人民幣3萬。再到網上查其他的信息,但凡交通方便,條件比較合適有兩個臥室的套房一個月的租金價格都在2500-3000英鎊的範圍內。銀行帳戶為了每個月節約8英鎊的管理費,折騰了一個月,最後還是回到原點。看到房租這麼貴更覺得心裡鬱悶。因為在網上查這些信息,半天的時間又沒了,計劃中的閱讀也擱淺,感覺心情就更糟糕了。再想到如果不是因為SEASEA亂花錢,兩三萬對我們其實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心裡就開始遷怒於他了。


9. 去警察局註冊登記發生的事故

在英國凡呆半年以上都需要到警察局去註冊登記。按護照上的要求,我應該在到達英國一周之內到警察局註冊登記。好像是第一周周五我就去過就近的警察局,當時那裡正在修繕,入口是從旁邊進,進去之後被告知要通過郵件預約。於是回來發了郵件,之後一直等回復和預約。直到周三才接到警局的預約通知周五11:30到警察局註冊登記。這次去側門已經沒有了,改到前面,不知為何當時就誤以為和辦公樓里每道門一樣需要手推才能開,結果那裡是自動門,一下子把我左手尾指和無名指帶進了自動門,等我反應過來,拼命拖才拖出來。當時覺得自己比傻瓜還傻瓜。值班警察問:Are you all right? 我還不好意思說,兩指均流血不止。偏偏包里連紙巾都沒有一張,因為英國辦公室衛生間到處都有紙巾,所以就沒有象國內常帶紙巾的習慣。這才向值班警察要紙巾,她一看:Oh, dear, do you want somebody to look at your fingers? I answered: No, thank you, I think they』ll be all right. 她給了我兩張紙巾。換了其他時候或其他地方我大概已經哭起來了,但當時很鎮定和堅強,心裡只有一個感覺,自己真是一個大傻瓜。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一刻鐘後來了一個急救人員幫我把手指給包紮了,還反覆問我:Are you all right? Don’t you feel dizzy or something? I said: Thank you. I’m okay, but feel like a fool. She comforted me: it’s an accident. It’s not your fault. 後來還作為事故進行了登記。離開時還告訴我,如果我覺得有什麼不適或者感染了的話,一定要去看醫生。我對值班的警察和這位急救人員深表感謝。


10. 分別後與SEASEA第一次鬧不開心

一個家庭總收入是恆定的,一方面的開支不減,另一方面的開支自然要緊。應該說最近十年我們的經濟條件還是不錯的,但我始終保持非常節儉的習慣,我一直認為是因為SEASEA總是花錢大方,尤其是在他家裡,一家四代十幾二十口人,好像沒有他不管的。他的心思總是希望讓他們過好一點,但他似乎從來沒有想過:付出不同,結果當然不同。我時不時心裡很不平衡,我和兒子的付出是常人難以想像的,憑什麼該屬於我們享受的勞動成果要那麼多人共享?

在一連串令人鬱悶和傷心的事情發生之後,正在我心裡對他開始遷怒的時候,他卻發簡訊來說在老家與母親在一起,讓我打個電話回去與母親說話。我的氣不打一處來,想起我的時候也是為了他家。我沒好氣地既不想打電話,也不願意發簡訊。他打了幾次電話過來我都沒有接,也沒有回,甚至把手機給關了。應該說很長時間我對婆婆媽是很愛和感激的,也從來沒有吝嗇過對她的贍養。但自從公公病故以後這兩三年我心裡多少是有些變化的,她對SEASEA心裡的依賴太大,這不但加重了我們的心裡負擔,而且加重了我們的經濟負擔。在母親那裡SEASEA自然是報喜不報憂的,母親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我們一切都好上了天,什麼都該給該拿,甚至開口讓我把房子轉買一套給小女兒。而我非常清楚,轉賣後不但房子沒了,錢也可能很快被SEASEA花在他家沒了。我有些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如果不能給兒子存點錢,但至少要留兩套房子在那裡,以後無論他出國求學,還是戀愛結婚總不能讓他們還象我們當年一無所有地開始,那樣太難了。所以我堅決不答應。我自己認為免費供他們住這麼些年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但這事有違母親的願望,SEASEA很長時間對我「耿耿於懷」,儘管有時他心裡明白我的理性是對的。

有時我也想,從讀碩士,到博士,到美國,到現在來英國,每次都是我離家。我自強自立的背後很有些無奈。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喜歡我的人,甚至我也喜歡的人,但每次我都毫不猶豫地回到SEASEA身邊。我也不只一次問過自己為什麼?我想還是因為心底永存的那份最初的愛,還有這些年為了我他所付出的可能包括我都不知的心酸。

就在我寫到尾聲,寫得淚如雨下的時候,收到了SEASEA沉默了幾日後的簡訊:或許你並不渴望我到英國來,但今天將表格填好(抄兒子的)後,去了一趟英領館,並找莫練給斟酌了一次,明天上午去提交。說實在的父母和老婆是兩個概念,不是同一個範疇,你太在意了,我對媽怎樣難道會影響你?不明白!

這讓我再一次覺得我們還是二十年前那樣心有靈犀。心裡又象今天的天氣一樣燦爛起來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