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95後「試吃員」吃吃喝喝的甜蜜背後,有著怎樣的「苦辣酸甜」?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4T12:16:24+00:00

如果告訴你,這個世界上有一份專門就是吃東西的職業,你會不會心動?「試吃員」作為近年來的一個新興職業,被無數網友「羨慕嫉妒恨」。然而,這份能夠嘗遍世間美食的職業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吃吃喝喝的甜蜜背後同樣有著外人看不到的「苦辣酸」。

如果告訴你,這個世界上有一份專門就是吃東西的職業,你會不會心動?「試吃員」作為近年來的一個新興職業,被無數網友「羨慕嫉妒恨」。然而,這份能夠嘗遍世間美食的職業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吃吃喝喝的甜蜜背後同樣有著外人看不到的「苦辣酸」。

家住閔行的95後小伙梁鵬海每天工作的主旋律就是「吃」,作為試吃員的他,平均每個月都要參與兩至三次的大型試吃,「厲害的時候,中午火鍋,下午火雞,晚上皮皮蝦。相當於午飯、下午茶、晚飯連續吃的那種感覺。」

遍嘗辣鍋,只為尋找最對的那一口

一看,二聞,三嘗。

熱氣騰騰的房間中,梁鵬海和他的同事正在試吃六鍋不同的川渝麻辣火鍋,他們需要通過試吃來判斷哪一款湯底最適合消費者的口味。這並不容易,因為從外觀上來看,它們的差別非常小。但再小的差距,梁鵬海仍能觀察出不同,「我們主要是考量每一款湯底給人的整體感覺,如鍋底是否色澤紅亮,沸騰時是否出現渾湯、大量泡沫等情況。」

兩種鍋底外觀幾乎一致

對於從小生活在上海的「新上海人」梁鵬海來說,這是一場辣度「超標」的選品會,平時幾乎不怎麼吃辣的他,這次卻需要一口一口地喝下湯底進行仔細分辨。每喝完一種辣鍋,由於實在太辣,需要漱口讓味覺恢復,緩和一下後再喝另一種湯底。「一輪試吃差不多六個鍋,每個平均要喝兩口左右,一場下來,舌頭和胃都會有些燒起來的感覺。」

梁鵬海所供職的盒馬3R部門,其中一大職責就是結合時令、熱點、以及用戶需求,推出不同的美食,而每一件新品都需要兼顧全國各地不同的口味。都說「眾口難調」,梁鵬海的工作之一就是通過不斷的試吃、調整,克服這一難題。「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品嘗美食,改良美食。」

對於研發一款新品而言,品嘗和改良的環節都是繁複的,一般要經過策劃、打樣、試吃、修改、定品幾個主要階段。在確定研發目標後,部門就會開始一輪輪的測試,「我們是通過控制變量的方法,對食物中的配料進行調整,比如湯底中油與水之間的比例,麻椒、辣椒的種類等。」梁鵬海向記者介紹道。

這其實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試吃員們在經過一輪試吃後,總結所有意見反饋給後方的工廠,再運送一批樣品進行試吃,如此反覆,直到最終確定味型為止。「我們需要考慮很多方面,麻和辣的比例,香味以及大料的味道等等。有的湯底入口是先咸後辣,鹹的味道占了主導,這就差一些。而好的湯底是香辣味先上來,然後再是鹹味,能讓我們一下子感受到辣鍋醇厚的鮮香。」

除了評價湯底的麻度、辣度、鮮度、鹹度等指標,涮菜的試吃同樣必不可少。「辣鍋涮菜有肉類、海鮮、根莖菜、內臟等幾個大類,每一類都包含至少3種。」梁鵬海介紹,像內臟通常會有百葉、毛肚、腰花等8種。「為了測試食材與湯底的融合程度,每款食材至少吃一口,一次試吃最少也要1斤起。」

「色、香、味、意、形」是試吃員們評判美食的基本維度,研發中,每個維度都需要持續的調整,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這也意味著要耗費數月乃至更長時間,「做火鍋湯底產品那段時間,真的是吃火鍋到不想再吃。結果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飯,他們還要吃火鍋,那個時候是最『絕望』的。」梁鵬海開玩笑說。

試吃時的味道再鮮美,不能讓消費者在品嘗時感受到,那就等於前功盡棄。在確定基本味型轉入工廠大生產階段後,試吃員們還需要跟蹤工廠生產的情況,形成標準化的作業流程,用拆解步驟的辦法讓味道得以「複製」。

梁鵬海當時參與研發的吮指雞架

在一次研發炸雞架項目中,梁鵬海和同事們需要吃十餘輪,細緻到雞架切的大小、裹粉的程度,炸的油溫和時長等每個環節,最終形成一道道標準工序。門店在炸制半成品雞架時,都需要嚴格按照確定的比例和順序操作。這款炸雞架後來也成為梁鵬海最得意的產品之一,「雖然最終的呈現仍然有些差異,但總體上效果還是不錯的,上海這邊最好的時候能一天賣出3000份。」

光對吃有嚮往不夠,還得有研究,懂克制

在整個美食研發過程中,試吃員們有時也會陷入激烈的討論,而討論的焦點卻往往不是菜品的口味,「一般在於供應鏈上的一些討論,這個產品在落地上是否有困難,或是成本、價格等方面,最理想的狀態是試吃時確定的口味能夠在門店中百分百的還原。」

在梁鵬海看來,試吃只是他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時間其實扮演的是「採購」的角色。想讓每一件產品保持相對「正宗」的口味,食材的選擇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方面,而這需要對全國的供應鏈相當熟悉。通曉食材的好壞、性價比、分布情況,明確哪些可以做到全國覆蓋,哪些只能區域供貨,這都是「採購」的基本功。

梁鵬海和他的同事們

「如果你做過相關餐飲採購的工作,上手會快。但如果是一個小白來做這個工作,你對產品和供應鏈都不了解,你就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積累和學習。」雖然畢業於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但他在入職前期仍然頗為「艱辛」,在他看來,「試吃員這個職業誰都能幹」是個謬論,經驗是干好這個職業的根本,並非毫無門檻,同部門的師兄雖然並非都是畢業於食品相關專業,但基本都是從事餐飲行業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老將」。

事實上,試吃員這一職業本就沒有相應的教程或是範本可供參照,對於新人來說沒有任何的捷徑,只能靠摸索和積累,在味覺的訓練上更是如此。與測試水果、堅果等的試吃員不同,梁鵬海的每一次測評都主要依靠直觀的味覺,「不是像水果那樣可以用糖度計之類的,因為菜品的味型比較複雜,它不是單單有辣味或者甜味,用儀器不太能夠測量,它更多的是一種感覺。」

剁椒魚頭

這對試吃員味覺的敏銳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達到所謂的「敏銳」就需要不斷訓練味蕾和大腦。「我需要知道正確的味型,比如五湖四海的特色菜正宗的味道,這就要靠自己多吃,多評價。」如在研發「剁椒魚頭」這一菜品前,梁鵬海就特意去打卡了上海的人氣門店,細細感受每一家的做法和配比,「剁椒需要是熟制的剁椒和生剁椒一起蒸出來,這樣才能更香,如果是全熟制的剁椒,它的香氣就遠遠比不上兩種混合的剁椒的味道。」雖說平時不愛吃辣,但為了研發,梁鵬海那段時間也拼了。

梁鵬海參與的螺螄粉青團研發項目

味道的範疇,可不僅限於酸甜苦辣咸鮮香,「臭」同樣也是味道的一種,對於這種特殊的味道,有人趨之若鶩,有人避之不及。但作為專業試吃員的梁鵬海,即使再討厭,他也不能打退堂鼓。「有一次我們研發螺螄粉口味的青團,我極限吃半個就不能吃了,但我也要給出我的建議,比如青團外面的皮的口感是否有嚼勁,它的外觀和顏色是否能吸引消費者。」據梁鵬海回憶,那段時間每天下班後他身上都有散不去的臭味,在地鐵里甚至有人拿異樣的眼光看著他。

「我算是一個標準的吃貨。」梁鵬海毫不掩飾自己對吃的喜愛,「我覺得幹這行,對吃有嚮往,有研究是必須的。」工作之餘,他會去街頭巷尾尋找新奇的美食店,或是對網紅店進行「拔草」。當然,這可不光是享受美食,同樣是一種積累「素材」的方式。「有次去吃一家每日限量供應的韓式料理,送的飲品里加果醋,入口有醋的感覺,回味有點甜甜的,感覺口感很豐富。這就會給我有靈感,讓我在研發中能夠提出更多新的概念和想法。」

梁鵬海平時的探店成果

入職以來,梁鵬海從大學期間穩定的120斤上下,現在已經到了135斤。雖然突破了上學期間的穩定體重,但對於身高1米8的他來說,現在的身材反而是他比較滿意的。但他也逐漸開始克制自己,遇到自己愛吃的也就是吃兩三口,「不能讓自己長得太胖,不會說這個東西特別好吃我就給它吃光,為了自己的身體,還是不能太放縱。」梁鵬海笑言。

為了保持味蕾的敏感,梁鵬海平時不喝咖啡、濃茶,最多喝些清淡的綠茶或者紅茶,奶茶在工作日更是「禁止項」。「如果不是聚會,我不會去吃特別辛辣的食物,口味儘量保持清淡,保證自己的味覺在正常範圍內。否則在試吃時就會出現我吃著感覺不辣,但消費者吃了感覺特別辣的情況。」

最近,梁鵬海還在抖音開設了自己的帳號——海馬日記,記錄他在工作中的各種試吃。裡面有超大的烤火雞,100多道年菜品鑑這些試吃「大場面」,同樣也有公司的義賣活動,探店時發現的提拉米蘇新做法這些「小確幸」。視頻不多,他行走美食江湖的篇章也才只是剛剛翻開扉頁,對他來說,精彩的故事還在後頭。

記者:糜俊豪

編輯:湯婧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