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湖湘 · 千年歷史的嶽麓書院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5T15:33:37+00:00

嶽麓書院是國家4A級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湖南大學校園內,距離市中心約3公里,占地31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1000平方米,是展示我國古代書院教育和書院建築的古建遺址博物館。

離開張家界,回到長沙,繼續遊覽市內景點,第一站是千年歷史的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國家4A級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湖南大學校園內,距離市中心約3公里,占地31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1000平方米,是展示我國古代書院教育和書院建築的古建遺址博物館。嶽麓書院創建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她歷經宋、元、明、清各朝,至1926年定名湖南大學。由古老的書院到湖南大學,一脈相承,弦歌不絕;如今,她已成為全國唯一一所培養博士、碩士生的書院,被譽為「千年學府」,也是全國修復最好、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一所古代書院。近年接待中外遊客約65萬人次,已逐漸成為中國書院文物的收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流中心。嶽麓書院現在由嶽麓書院文物管理處和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兩個部門構成,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嶽麓書院文物管理處下設嶽麓書院綜合辦公室、文物工作辦公室、保衛室、旅遊管理開發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下設中國哲學研究所、歷史研究所、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國書院研究中心和中國軟實力文化研究中心。現有在編人員48人,其中教師科研人員25人,文物管理工作人員23人。
嶽麓書院早在宋代已蜚聲宇內,北宋時期被稱為「天下四大書院」之一。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因有嶽麓辦學之盛,召見山長周式,頒書賜額,親書「嶽麓書院」匾額。至南宋時期,在著名理學家張栻的主教下,嶽麓書院進入了宋代辦學最盛時期。南宋紹興五年(1194年),著名理學家朱熹出任潭州知府,興學嶽麓,對書院進行了擴建和整治,進一步促進了嶽麓書院歷史的發展。
千年以來,嶽麓書院人才輩出,代有聞人。南宋初期,著名理學家朱熹與書院山長張栻登壇講學,促成書院學術的朱張學統。其後形成了當時理學中最為興盛的湖湘學派,出現了以張栻為代表的湖湘學派人才群體。明清之際,傑出的思想家王夫之也出身嶽麓。晚清以後,這裡湧現出了眾多的人才群體,其中最著名的有鴉片戰爭前後出現的以陶澍、魏源為主體的政治改良派人才群體;咸豐、同治年間出現的以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胡林翼為主體的「中興將相」人才群體;戊戌變法期間出現的以譚嗣同、唐才常為代表的維新變法派人才群體;變法失敗後以蔡鍔、陳天華、程潛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人才群體。1916至1919年間,青年毛澤東數次寓居嶽麓書院半學齋,從事革命活動,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此後,大批嶽麓師生投身於新民主主義革命事業中去,如蔡和森、鄧中夏、何叔衡、李達、謝覺哉、周小舟等等,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清代學人所撰至今仍懸掛在書院大門的「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楹聯,正是對嶽麓書院千年以來人才輩出的真實寫照。
書院也以其環境之雅和建築之美著稱天下。現存建築群多為明清遺構,主體建築有講堂、御書樓和文廟,體現了書院講學、藏書和祭祀三大功能。古老的書院,因人而重,因景而名。在這裡,您不僅能體悟到「整齊嚴肅」 的文化追求,也能融入「鳶飛魚躍」的天人合一之境中,滌盪心靈,流連忘返。
赫曦台
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張栻觀日於嶽麓山頂,曾築「赫曦台」。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山長羅典建前亭於院前,又改名前台。道光元年(1821),為存故跡,山長歐陽厚均改前台名為「赫曦台」。「赫曦」指日出光明炎盛之意。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張栻、明代著名理學家、心學創始人王守仁以及毛澤東等人都留下了與赫曦台有關的詩句,今刻於此台屏風之上。
大門
大門始建於宋代。現存大門系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門額「嶽麓書院」為宋真宗字跡,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特別召見山長周式,親賜「嶽麓書院」御匾並賜經書等物,嶽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大門兩旁懸掛有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上聯出自《左傳》,下聯出自《論語》,源出經典,聯意關切,道出了嶽麓書院英材輩出的歷史事實。
講堂
講堂位於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的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北宋嶽麓書院創建時,即有「講堂」,明代稱為「成德堂」,後改稱「靜一堂」或稱「忠孝廉節堂」。大廳中央懸掛兩塊鎏金木匾:一塊是 「道南正脈」匾,由乾隆皇帝御賜。這裡的「道」是指理學。戰國時期思想界是百家爭鳴;漢武帝「廢詘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開始占統治地位。唐宋時期,一些儒學思想家吸取佛、道新的思想,發展形成儒家新的思想體系。其中以程頤和朱熹為代表的哲學思想稱為「理學」。嶽麓書院是朱熹傳播理學思想的基地之一,所以此匾的意思是說嶽麓書院所傳播的湖湘學派是理學南傳的正宗。它表明了嶽麓書院在中國理學傳播史上的地位,是皇帝對嶽麓書院傳播理學的最高評價。此額為原物。
御書樓
嶽麓書院創建始即在講堂後建有書樓,宋真宗皇帝賜書後更名「御書閣」,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巡撫丁思孔從朝廷請得十三經、二十一史等書籍,建御書樓於今址。清代中期,書樓已發展成為我國民間一座較大型的圖書館,藏書14130卷。今天的御書樓仍然作為古籍圖書館供書院教研人員及學生使用,藏書數量已逾五萬冊。
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是我國現存碑刻中影響較大的一塊唐碑,也是長沙現存時間最早、價值最高的碑刻。碑文內容紀錄了麓山寺歷史沿革,是在唐開元十八年,由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篆刻家李邕撰文、書丹並鐫刻。因其文、書、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絕碑」之稱。碑側碑陰有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題刻。
文廟
嶽麓書院文廟位於書院左側,由照壁、門樓、大成門、大成殿、兩廡、崇聖祠、明倫堂等部分組成,自成院落。文廟是書院祭祀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的主要場所。大成殿是文廟中最主要的建築。「大成」一詞源於《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偉大的文化巨匠之一。所以用「大成」二字來表示孔子的成就和地位。

關鍵字: